本文純屬虛構 如有雷同 純屬扯淡
白帝托孤
關羽鎮守荊州,因一時大意被呂蒙白衣渡江,失了荊州,關羽被俘后不肯降吳,孫權殺之,劉備震怒,欲親征江東,整軍之時,張飛因鞭撻士卒被范疆張達所殺,劉備怒極,提軍一路勢如破竹,不料夷陵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大半軍士,趙云接應其退守白帝,此時劉備已是奄奄一息,托孤諸葛亮。
劉備:孔明,自三顧茅廬以來,你我名為君臣實為兄弟,相交相知多年,不料今日有此變故。
諸葛亮:陛下不必憂慮,勝敗乃兵家常事,陛下鴻福齊天,必可東山再起,掃清寰宇。
劉備:孔明,和我何必還做此姿態,我知我的本事多少,也素知你的才華高低,想當年我輾轉數十年,兵不過數千,將不過關張,天下之大無我立錐之地,窮困潦倒猶如喪家之犬,雖有沖天之志奈何無用武之地。可是自你輔佐以來,博望,新野,赤壁,你出山三把火就燒了曹操的大半銳氣,之后和江東虛以委蛇,步步為營,層層蠶食,直到據有荊襄,羽翼漸成,之后又推薦龐統,取西川,平漢中,直至三分天下得其一,人道我得孔明如魚得水,我言十分之功,你一人獨占七分,沒有你諸葛孔明,何來我南面稱孤?
諸葛亮:陛下對臣有知遇之恩,臣銜草結環不足以報之萬一,所作所為皆是分內之事。
劉備:分內之事?哈哈~~你永遠都是這個樣子。你知道嗎?
作為一個君主能夠得到你的輔佐,是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因為沒有什么事情是你解決不了的,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你。可是,你可知道,我對你不只有感謝,還有恨,恨你攻必克,戰必勝,恨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恨你何時何地都云淡風輕勝券在握,我知道若是聽你的,也許就可以百戰不殆,甚至可以統一寰宇。這一次也是如此,可是那樣,對于我又有什么意義?我就像一個傀儡,一個提線木偶,我不用選擇,也不用思考,因為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你安排好的,我想知道,這樣的我還是我嗎?這樣的成功還是成功嗎?所以,這次我明知道自己應該帶上你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但是這場關乎我未來的戰爭我想自己做主,哪怕會失敗,但是我不會后悔,有時候明知道是錯的,可是還是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去拼搏,為了遵循自己內心做出的選擇,沒有一點其他,就算失敗,心中想必也會是高興的。
諸葛亮:陛下以國運為注,贏了自己,贏了微臣,卻輸了天下,不知現在心中是否暢快?
劉備:隨性做自己,率意天下事,便是一無所有,又如何?有時候,我真是羨慕孟德啊,一生快意恩仇,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定,相比而言我真是活得太累了,太累了。
曹操走的是自己的路,選擇的是自己的人生,不會為自己的任何一個舉動而感到懊惱悔恨,因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純粹的不摻雜一點其他。如果有機會可以重來,寧愿像狗一樣自由的活,也不要像人一樣卑賤的生。
諸葛亮:陛下乃人中龍鳳,帝室之胄,非曹賊可比?
劉備: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彌留于世,孔明還不愿對我說句實話嗎?
諸葛亮:亮愚鈍,不知陛下何意?
劉備:孔明,你終究會把你這份謹慎帶進墳墓,塌下安有刀斧手?我只是不想帶著疑惑離開,天下這盤棋,我已經無法再繼續,只是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是誰在暗中默默的操縱?
諸葛亮:天下三分,魏之曹操,吳之孫權,漢之陛下,天下若是盤棋,當為雄主所控。
劉備:雄主?若我是雄主,法孝直何故遭喪?法正奇謀若鬼,決斷在前,益州之大,獨有此一人,似此良才,身無隱疾,何我入主益州只一年,便身喪于世。
諸葛亮:法正為人無雅量,小善而大報,小惡而大懲,積怨日深,故有此禍。
劉備:我素知法正此脾性,只是若是背后無權勢滔天之人推波助瀾,蚍蜉何以撼動大樹?
諸葛亮:我知道此等小人行徑瞞不過陛下,只是陛下既然已經知道真相,何必再咄咄相問,傷了君臣之情?
劉備:我裝了一輩子糊涂,臨了只是想聽到你親口告訴我,個中緣由,我不想讓自己死的不明不白。
諸葛亮:陛下與我相識多年,相交莫逆,我不想欺瞞陛下,今日陛下你既然執意如此,我當無不言。法正善奇謀,詭異莫辨,即使是我,在軍略之上恐怕也只是和他在伯仲之間。此人久居益州,雖屬外來,卻已和本土氏族鏗鏘一氣,在其撮合之下,陛下和益州吳懿一脈結為連理,益州氏族軍政日隆,對微臣,對荊州,對天下大勢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臣不得已縱而殺之。
劉備:法孝直為人愛憎分明,瑕疵必報,你知其不可,不加制止,待其難抑,推波即可不留痕跡滅殺之,這等借刀計策出自你手,我并無意外。只是我知你性格,恐怕這其中隱藏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奪權之爭吧?莫不是此間又牽扯到了荊益士族之間的利益糾葛?或是其中別有隱情?
諸葛亮:此事盤根錯節,不知陛下可有心垂聽?
劉備:恭耳尊聽
諸葛亮:陛下剛才說天下是盤棋,實無誤矣,曹操,孫權,陛下,包括微臣都只是這盤棋下的一枚棋子,我們都沒有自己的選擇,只是不得不充當著自己的使命和已經計劃好的軌跡在進行而已,個個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劉備:何人有此般能耐?視我等如童稚小兒?
諸葛亮:陛下切莫心急,聽我細細道來,可知潁川學院否?鬼才郭嘉,留香荀彧,王佐荀攸,泰山程昱,曹操五大謀主占其四,更兼有陳群,鐘繇等良才為羽翼,潁川學院群星璀璨,只是其中精英一夜之間盡歸曹操,一時之間曹操乘風之勢不可擋,可其中隱患又有幾人知曉?
劉備:曹操深有大略,豈會不知其中的蹊蹺?
諸葛亮:曹操自然知道其中齷齪,但是卻又不得不妥協,他不能失去潁川的支持,就算明知道是陷阱,也必須義無反顧,曹操發跡于陳留,潁川學院之人相互舉薦,個個世之奇才,萬中無一,旦夕之間軍政體系便被潁川一系所據,曹操縱有堯舜之能,安能相離?
劉備:孔明言過其實了吧,潁川之勢雖大,卻也不是一手遮天。
諸葛亮:非也!潁川今日勢弱皆因曹操才華氣運所致,曹氏,夏侯氏人才輩出,為曹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軍政分開的發展路線,再加上李典于禁樂進等寒門將領和張遼徐晃張郃等投降派的分權制衡,使得曹操有機會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曹操勢力漸成,威勢日隆,自然不會繼續容忍潁川勢力的膨脹,郭嘉,荀彧,程昱相繼死于非命,就是曹操重新將權利收回的預兆,曹操重新掌握權力核心,此消彼長之下潁川自然日漸衰弱。
劉備:程昱被曹丕所殺,于曹操何事?荀彧心念漢室,故有殺身之禍,謬矣?郭嘉乃是曹操肱骨,曹操又豈會殺之?
諸葛亮: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程昱執掌吏治,嚴刑峻法,乃是震懾宵小的利刃,若天下不歸于安治,動之則根基不穩,所以曹操留置,程昱乃是曹操親信,若無遺命,曹丕一豎子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之。
荀彧建議曹操遷都時曾言,漢洛乃是火,穎許乃屬土,土合當代火而生,魏地必有龍主,可遷都于許縣。許縣何地?正是荀氏宗族的源頭,此等誅心之言何來心附漢室?必是小兒之言欲加之罪!
郭嘉乃是不世之奇才,算無遺策,對于人心把握更是絲絲入微,乃是中原千年一出的曠世之才,曹操自然不舍得殺他,至少在功業未成之時不能殺他,可惜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曹操任其為謀主,言聽計從,讓有心之人如何上位?所以郭嘉必須要死。
劉備:有心之人?
諸葛亮:河內司馬,有子八達,二哥仲達,兼濟天下,正是鷹首狼顧司馬懿,曹操帳下謀士如雨,五大謀主個個如鬼似妖,若是不死,仲達將永無上位之日。
郭嘉不羈,行為浪蕩,不拘小節,好美酒歌姬,只需暗中下藥,三年五載之下必亡于小人之手。
二荀磊落,又出同族,分化擊破,流言中傷,再加上荀氏勢大,曹操不得不防,日積月累,離心離德,戰時還可貌合神離,一旦四海升平,必是第一個刀下亡魂。
程昱剛直,直接受命于曹操,威勢權柄皆系于曹操一身,雖然不會被曹操猜忌,但是官場之上十人得罪七八,只待曹操歸天或天時有變,刀斧加身,就在當場。
賈詡天下第一毒士,老成謀國,只可惜根基不在中原,手下更無嫡系,不得不將明哲保身,再加上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要不危及身家性命,和這種人打交道反而最是輕松不過。
司馬懿只等此間幾人一一消亡,靜待時機,曹操無人,安有不用之理?
劉備:曹操起于潁川,征戰天下,后避免尾大不掉,滅其潁川,乃是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蟄伏多年,火中取粟,正合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諸葛亮:狡兔死走狗烹?若非兔子心懷二心跳墻而出,走狗發狂撕咬主人,獵人又如何忍心相害得力臂助?
黃雀在后?除卻仲達還有誰可以有幾十年默默無聞的潛藏蟄伏博取一鳴而驚天下的心性!
劉備:各方勢力碾榨詭秘,暗中博弈,期間兇險猶未可知?只是曹魏權利之爭和你我有何關系
諸葛亮:天下政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潁川學府投機于曹操,我們鹿門又豈能甘居人后?
劉備:鹿門?
諸葛亮:我鹿門一系以徐庶,我,龐統為最,新野城中陛下與徐庶偶遇,我相助主公奪取荊州,入西川時龐統歸來,一環接一環,層層嵌套,絲絲入理,皆在股掌之間。
劉備(冷笑):好一個鹿門啊!既然同屬鹿門一脈,那你為何眼看徐庶被誑走?龐統又枉死于西川?這難道也在你計劃之中?
諸葛亮:知子莫若父母,那身為人子的徐庶又豈會不知其母的心思脾性,徐庶之能不下于程昱,又怎會輕易中計?乃是故意爾,為的就是之后的赤壁大戰,這一戰至關重要,黃蓋苦肉,龐統計獻連環,我巧借東風,周瑜放火江東,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出一絲紕漏,若是無一機變志士留于曹魏,周旋變通,此計何以竟畢全功?所以徐庶在打出名聲之后就借機直接打入了曹操內部,不獻一策乃是明哲保身之策亦是為了消除曹操的疑慮,為的就是這曠世一戰。
龐統,性情不容于世,可能是因為先天的原,內心渴望追求理想的公平正義,不尊使命,居然在開始妄圖力挽江東,后來一同歸于陛下,我還道是他自己想通了,沒想到入了西川,居然是真的想為陛下謀得一份基業,于是我便寫下一份書信,正是那封將星犯于太白,主公合損于一員大將,言外之意就是若是其一意孤行,休怪我不念同門之誼。不曾想,龐統執意忤逆,我只好伏于落鳳坡將其誅殺。
劉備(面露怒氣):赤壁一戰荊州水軍大將蔡瑁被殺,何以無人相勸?架設連鎖船舟,布局設防又如何被周瑜三十條小船如入無人?這些恐怕都是徐庶的手筆,和曹操謀士周旋,向江東傳遞情報,事成之后防備西涼之策既是逃生之法又避免了最后關頭曹操發現的隱匿之謀,為了這驚世一戰,確實耗費了無數心神。
不過你居然殺了龐統?就因為他真心助我?不對,龐統是和魏延一同前去被張任埋伏,你如何下手?莫非和張任有關?
諸葛亮:非也非也,此事乃是魏延之功。
諸葛亮:魏延?魏延一向與你你不和,怎會如此?
諸葛亮:魏延與我同屬鄉黨,素無冤仇,豈有不和之理?說其頭有反骨,只不過是政治需要,避免權勢過重遭陛下猜忌立下的偽敵,若非如此,陛下又怎會將漢中太守之位交于魏延之手?
張任一武將,雖有謀略,焉可與鳳雛并列?若非魏延在彼,死在落鳳坡的便是張任了,不過張任很清楚自己的伏擊有沒有擊殺我軍主將,所以為了保守龐統死亡真相的秘密,我只能在他投降的時候,殺了他‘以權忠義’。
劉備:想我漢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是我的兄弟,趙云黃忠審時中立,馬超自坐西涼,本以為魏延被你打壓也可以為我所用,沒想到啊!
諸葛亮:陛下無需氣惱,若非陛下任人唯親,趙云黃忠何至模棱兩可?馬超又怎會寡居西北?有道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正是陛下自取。
劉備:胡言也。
趙云勇武不遜于呂布,更兼智謀,奈何是騎兵統帥,利在統率騎兵所向驅馳,只是荊州多水,益州多山,根本沒有成建制的騎兵可用,乃是天時不允地理不合非我不用也!
黃忠有萬夫不當之勇,無奈年事已高,戰場兇險,若是親冒箭矢,須臾之間有性命之憂,我怎可因我的一己之私而罔顧他人性命?
馬超威震西北,正合鎮守邊關,威懾宵小,豈是棄之不用之理?
諸葛亮:陛下好言辭!
怎不提趙云無親信嫡系相隨,更無根基在,就是將絕世猛將用之于護衛陛下周全,雖有怨言,又有何憂?
何不提黃忠在荊南威望甚重,用之于羽翼,只是出于安撫民心的需要,若是惜其年邁怎會一投誠就將其帶入西川死戰之地,難以服眾?
馬超鎮守西北,倒是人盡其才,只是只可守御,不可進攻,不知又是何意?恐怕也是驚懼西涼雄兵隴聚,對馬超放心不下罷了。
劉備:我不想與你相爭,就算你說的有理,也是為君之道皆是如此,你怎能因此而殺龐統?
諸葛亮:我也為龐統的事情后悔過,我本以為劉璋暗弱,陛下你又久經戰爭,手下還有魏延黃忠相助,就算失了龐統,也能拿下西川,只不過多耗些時日,不過正好讓我有時間經營荊州。可惜,陛下你的表現太讓我失望了,我不得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將荊州交付給關羽,荊州乃是我的大本營,即使讓龐統專美于前,即使會出現法正這個異數,我還是留在荊州為的就是希望把這里經營的如鐵桶一般,沒想到豎子無謀啊!
劉備(怒極反笑):豎子無謀?這就是我忠心耿耿的軍師?!哈哈~~~
諸葛亮:忠心?士為知己者死,若是陛下真心相對,我也不至于狠心如斯!陛下遠征西川,卻將關張趙全部留于荊州,名為守護大本營,實際為的是什么,你我心知肚明!龐統有失,陛下便迫不及待的將我召回,將荊州交付給關羽,說是戰局需要,為的又是什么?
劉備:龐統死后我對拿下張任確實沒了信心,心神大亂之下,就召你入蜀,荊州重地除了二弟,我還能交給誰呢?二弟輕大夫而重士卒,是一個骨子里自卑面子上自傲的男人,他自領荊州,必定排除你所安插的心腹,將荊州重歸我麾下,這便是惡了你的原因?
諸葛亮:其實我剛開始是真的希望關羽可以守好荊州,精兵強將,謀士文臣,我都留給了他,甚至唯一可以牽絆他的張飛趙云也帶走,為的就是讓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全力防守。因為在我的計劃中跨有荊益,才可以更好的實現進取中原的戰略目標。可是關羽的眼光太窄了,他一味的打壓馬良,趙累等人,自斷臂膀,甚至覺得我的威脅已經超越了曹魏的威脅,我沒有辦法,矛盾既然無法調和我就只能將其扼殺。
劉備:咳咳~~~關羽被呂蒙白衣渡江里邊也有你的影子?孫權可以不顧我的怒火而執意斬殺關羽也是因為你?
諸葛亮:呂蒙白衣渡江自是有其獨到之處,東吳數任都督都乃濟世之才,能夠奪取荊州自是意料之中,此事我不需插手,至于殺掉關羽,以三郡之地換取一個不會投降的猛將,我想孫權不會拒絕的,割下三郡之地的時候,就和孫權達下了這個交易,甚至還承諾可以讓他兵不血刃拿下糜芳,遠在的孟達也不會出兵相助,如此巨大的誘惑這個世上應該沒有幾人可以抗拒?
劉備(苦笑):二弟當日四面楚歌的時候,恐怕永遠不會知道他的所有退路已經都被斷絕,尤其是被自己人斷絕,怪不得你在二弟死的時候依然可以那樣平靜。可是你就這樣把荊州拱手相送,就為了殺掉二弟,值得嗎?況且糜芳乃是我的小舅子,關羽對阿斗又是喜愛有加,他完全沒有背叛的動機?還有孟達,我將益州門戶交給他,可以說是信任有加,為何也會叛我?
諸葛亮:既然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何不大方一點?就算我不插手,東吳奪取荊州也只是時間問題,不若送我諸葛家一大功?二則不損我荊襄根基,為漢吳聯手留下契機。三則取下陛下唯一可以信任的統帥級人物,一舉三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勢利導這也算是荊襄的備用攻略了。
糜芳雖然是陛下的小舅子,只是自糜夫人在亂軍中死于非命之后,糜家的影響力就開始慢慢被削弱,尤其是陛下迎娶東吳郡主以及蜀中都督吳懿之妹之后,這種情況就愈演愈烈。再加上糜家的根基在徐州,家族私兵和萬貫家財隨著陛下的征戰已經消耗殆盡,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已經開始逐漸喪失,所以出于現實考慮必須為自己的家族尋找一條出路,讓糜芳在戰場之上反戈一擊不可能,可是困守孤城投降偷生還是可以辦得到的。
孟達之事,只怕是陛下一廂情愿,孟達和張松法正同時歸降,為陛下獻出西川,張松法正進入權力中樞,孟達卻被‘流放’在邊關,心中豈會沒有怨言?只需耳邊三言兩語,則大事可期。
劉備:哈哈哈,如此說來,消滅我的忠實力量,打擊我的原有力量,拉攏我的投降勢力,軍師是開始削弱我的實力咯?那么三弟之死和軍師也脫不了關系吧?范疆張達一小卒如無靠山豈敢冒犯虎威?
諸葛亮:陛下所言不差,我幾次三番近乎已經勸得陛下你罷兵養息,張飛卻執意揮兵南下,張飛歲老,但是其勇不減當年,若是用其為先鋒,東吳之地雖大,恐無人可當,所幸張飛好酒,天降我誅殺之計,若不殺之天不允。
劉備:你既然已經斷我雙臂,折我羽翼,何不讓我就取了江東?
諸葛亮:江東孫氏已和江東世家休戚與共,陸遜縱與孫氏有殺父之仇,陛下揮軍而入,陸遜依然和孫氏站在一邊,似此情此景,如何可以奪取江東?江東一地,必出自內亂,而非來自外威,若不知個種道理,焉有得勝之理?
劉備:都已經都這個時候,你何必還要相欺?若是我七十萬大軍不敗,以雷霆勢力碾壓之,如何不得江東之地?量其一介書生,又怎可動搖我根基社稷?
諸葛亮:三方世界,聯弱抗強,這是大勢也是必然之勢,我絕不允許你破壞這其中的平衡,至少現在不能。
劉備:就因為這個原因,你就置我七十萬二郎于死地?
諸葛亮:何出此言?陛下一意孤行,致使將士百萬一朝化為虛無,干亮何事?
劉備:我雖然愚鈍,但畢竟戎馬數十年,行軍布陣之法也頗得個中精髓,七十萬大軍嚴絲闔閭,安于樹林之中,又怎會無所防備?油皮帆布為帳,浸水之后,火箭亦不能燃,周圍枯葉殘枝,早已清掃隔離,火源不在,又無助燃,若非內部不穩,走水之說只是天方夜譚?不過是愚民茶余飯后的談資,拾人牙慧罷了,又豈能騙得過知兵之人?
諸葛亮:亮在在軍中多年,確有親信心腹,若是主公執意如此思慮,亮當認之。
劉備:敗在軍師之手,我不冤,只是能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值得讓你犧牲這么大嗎?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但是人丁單薄,失去這七十萬大軍,縱是你這般天賦異稟,恐怕也是自保有余,進取不足,偏安一隅可不是你的風格。
諸葛亮:我在給一個人時間,他需要更多的時間,而真正地博弈必須是在和時間進行,而勝利者只能在我和他之間選擇。
劉備:到底是何人?
諸葛亮:正是司馬仲達
劉備:此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曹丕豈會不防備?你縱使相助,又有何益?
諸葛亮:防備?如何防備,曹丕比曹操如何?司馬視曹操尚且如童稚,何論曹丕?
劉備:這怎么可能?曹操只是愛其才又因其河內司馬氏勢力錯綜復雜,才不殺他,讓其茍延殘喘至今,何來玩弄曹操?
諸葛亮:哈哈哈,永遠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以為你看清了,結果不過是得到了別人希望你看到的樣子而已,司馬才華猶如明星璀璨,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承認,讓曹操以為司馬尚能被其掌控。但若是真的以為一切盡在掌控之中,那只能說你太天真了。
主公還記得張繡吧?當日曹操先襲張繡,張繡占有地利又有賈詡為謀,不放一箭便投降,此事不詭異?要知道,便是投降,至少也要小勝一仗方可,否則誰會看得起一個見風便倒的軟骨頭呢?隨后曹操臨幸張繡嫂嫂,張繡馬上怒而復反,擊殺曹操護衛大將典韋,長子曹昂,看似合情合理,實則狗屁不通。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張繡又豈會因一婦人而至身家性命于不顧?曹操兵法大家,降軍豈會不嚴加防守,張繡又如何一呼百應?曹操帳下良將如云,軍陣嚴密,何以一觸而兵敗如山?其中緣由,皆是拜司馬所賜。
曹昂有乃父之風,大氣風骨,溫文淑君,若是由其繼承曹操基業,司馬恐無翻身之日,于是司馬密通賈詡,邀其相助一臂之力,司馬許其一世富貴,賈詡報其后繼無人,兩人聯手里應外合,恐怕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擋得住?至于典韋,此人勇烈對曹操又是忠心耿耿,這樣的人形兵器要不殺之,如何對曹操下手?曹操雄才大略,若是長命百歲,司馬懿又如何自處?
劉備(大驚):如此說來曹操不是死于頭風而是死于司馬懿之手?
諸葛亮:司馬暗中下藥,雖只是引導放大,耐不住天長日久,只待其在曹丕處站穩腳跟,就是曹操命喪之時。
劉備:曹操生性多疑,下藥安能奏效?
諸葛亮:主公不知許褚之名?許褚乃曹操近衛統領,以盡忠職守聞名,曹操胞弟曹仁入見曹操,都被其以’我雖是外臣,乃有近侍職責‘攔于殿外而被曹操贊賞,若是許褚所下,曹操安能防備?
劉備:曹操待許褚和典韋無異,何以叛之?
諸葛亮:典韋孤身矣,許褚被家小宗族所累,不想不遠亦不得已為之。
劉備:那曹操彌留之際曾言不可教司馬懿掌兵權,縱是司馬懿權勢滔天又豈能成事?
諸葛亮:書生造反,三年不成,此言不假。只是若是我提兵北上,魏國雖大,何人是我敵手?若不啟用仲達,必有滅國之禍,兩害相權,孰輕孰重?何需多言?
劉備:你居然要北伐中原?
諸葛亮:北伐勢在必行。
一則無論是我還是司馬都需要不停的在軍中賺取威望,排除異己。
二則蜀國和魏國的國力可以在戰爭中不斷被消耗,而不能讓魏國有機會發展其戰爭潛力。
三則就是有人秉天命而生,必須要他們浮出水面,順昌逆亡。
劉備:排除異己?
諸葛亮:虎威將軍趙云,神威天將軍馬超,漢中太守魏延,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等人都要被清除
劉備:能告訴我你會怎么做嗎?把他們都殺了?
諸葛亮:亮非是弒殺之人,趙云忠義禮智信皆備,更兼武藝冠絕天下,我出使江東,全賴此人相助,保全性命,所以只要他讓出兵權并且讓其子碌碌,我報其三代富貴,得養善終。
劉備:子龍之能,我豈不知?我一直將其留在身邊,是在限制他又何嘗不是在保護他,可是朱玉之輝豈會蒙于砂礫,終究還是會大放異彩,可惜你我不能用,可嘆啊
諸葛亮:魏延智勇兼備,賴其鎮守漢中,多年無礙,雖與我同屬一脈,只是其人骨子里充滿冒險精神,若不能善用必被所傷,我將其定為反賊,日后待一時機,斬之。
劉備:一生戎馬,軍功卓著,不死于敵人刀劍之下,被害于自己人口舌之中,可悲啊
諸葛亮:關興張苞有乃父之風,驍勇異常,不可久存于軍中,當速除之,必害于意外。
劉備:只可憐我那苦命的侄兒。。。那你所說的秉天命之人又是何意?
諸葛亮:一斗真龍氣,沖彌四海一,天水玉麟麒,不疑有天機,期期艾艾澤,會于川蜀地。
劉備:這是何意?
諸葛亮:劉阿斗,曹沖,姜維,周不疑,鄧艾,鐘會,真龍天子,猛將神機,良將統帥,恰逢亂世,應運而生。
劉備:你要殺了他們?連阿斗都不愿意放過?
諸葛亮:自然不是,阿斗其人聰慧,聰明人最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他不會阻礙我,我自然也不會取他性命,曹沖周不疑不明天時,妄圖力挽狂瀾,螳臂當車,死不足惜。其余種種,順之則生,逆之則亡。
劉備:看來潁川的時代已經過去,鹿門崛起勢不可擋
諸葛亮:鹿門?我何曾將這區區一個山門放在眼中,我的心中只有瑯邪諸葛,對手也只是河內司馬,這場棋局的上方執紅諸葛,執黑司馬,小小鹿門,只是我晉身之資,何以論天下?
劉備:晉身之資?
諸葛亮:我身在隆中,便有了三分天下之策?陛下三顧茅廬,我次次都能避而不見?出使東吳,即使是吊唁周瑜依舊可以全身而退?宛城之戰,入主西川,許都風波這些事我人在千里之外并未參與其中卻盡知個中隱秘,到底是為何?陛下就沒有好奇過?
劉備:我自然好奇,只是多年來卻無半點頭緒,今日孔明是要直言相告?
諸葛亮:這一切都是因為鹿門中遍布全國的諜報組織的負責人就是我,所以即便我足不出戶,也可盡知天下事。
劉備:鹿門諜報組織?
諸葛亮:正是,鹿門諜報組織乃是以荊州龐氏,黃氏,司馬氏為首共同創立的諜報組織,此一代以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為首,經過多年的發展,甚至父子相傳,隱藏之深,遍布之廣,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各地的情報可以第一時間匯總到我的手中。
劉備:即使如此,鹿門這樣的隱秘組織為何不交給龐統?龐統的關系和龐德公恐怕也不簡單吧?
諸葛亮:如此組織自然要交給知根知底之人,龐統和龐德公關系雖然親密,只是龐統為人不羈,不容易操控。而我不一樣,在我的曲意逢迎之下,他們對我的表現都很滿意,只是關系還不是太親近,所以我就娶下了黃承彥之女黃月英,接下這個情報組織也就順理成章了。
劉備:鹿門謀劃多年又豈會甘心只當一陪襯?
諸葛亮:不甘心又能如何?他們以為讓黃承彥將陸遜帶出八卦陣就能給我一個下馬威,殊不知只要我想別說一個黃承彥,就算整個鹿門我也能讓其有來無回,只是我還需要陸遜之能罷了,江東雖有天險但無大將,久守必失,有陸遜在彼,可保江東十年無虞。
劉備:瑯邪諸葛,河內司馬,天下真的無人可以阻攔你們了嗎?
諸葛亮:若是賈詡晚生20年,天下大勢又未可知?他,我,仲達是一樣的人,甚至他比我們更可怕。一言可屠戮千軍,一言可霍亂天下,除了他自己沒人可以傷的了他,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他把一個謀士做到了巔峰,可惜他老了,只能選擇和我們合作。
劉備:你們兩家博弈,勝則輕取天下,敗則一無所有,所賭是否過大?
諸葛亮:一無所有?豈會如此,我們為國征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縱是失敗,亦可流芳百世。眾生敬仰
劉備:勝即是敗,敗即是勝,無勝無敗,亦勝亦敗,好算計,好謀劃
諸葛亮(嘆氣):是非成敗轉頭空,可惜我還是漏算一招,功虧一簣
劉備:勝有君臨天下,富有四海,敗則萬古流芳,萬人傳頌,還不知足?
諸葛亮(無奈):亮所作所為乃是逆天而行,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我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豈會不遭天譴?
劉備:天譴?
諸葛亮(雙眼泛紅):無論勝敗,禍延子孫,諸葛司馬,百年氣運,毀之一旦,中華脊梁,自此而斷,百年禍患,一人之過,系民族國家之罪人。
劉備:那還不罷手?
諸葛亮(哽咽):開工哪有回頭箭,我收不了手了!明知道是錯,還要繼續錯下去,人做天看,我觸怒雷霆,必不得好死,難以善終。
劉備:糊涂。。。。。。
諸葛亮(帶哭音):我是糊涂,可我沒有選擇,國家大義,民族安危,家族興旺,個人榮辱,都在我一念之間,可是誰又能告訴我,為何要我一人承受這么多?也許死,對于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拼搏窮變富,我的世界我做主,誰人擋我誰伏誅。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仲達想必已經獻上五路大軍齊攻益州的計策,我也該安平居五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