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2020年,疫情這個“惡魔”始終揮之不去。 假期剛過,青島就報告新增了3例無癥狀感染者,讓人不安的是,在長達8天假期、6.37億人次出游的背后,大批量的人員流動所帶來的傳播風險更是難以估量。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還需觀察大概10天左右,才可以做出最后的判定。 與此同時,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在11日表示,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經拉開序幕!話題熱度一度沖上10月12日的熱搜榜第一的位置。
進入10月份,北半球秋冬降臨,氣溫下降,病毒活性增加,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持續創新高。歐美國家積存的病毒量非常大,也是日增病例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業內專家一致認為,疫情在上半年的基礎上還會加重。
全球或已有1/10人口感染 饑餓人口倍增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圍內蔓延,更令人擔憂的是,近期多國疫情發生反彈。
法國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國新增確診病例20339例,單日新增病例首次超過2萬例,為疫情暴發以來新高。
俄羅斯媒體9日消息稱,過去24小時俄新增確診病例12126例,創疫情以來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紀錄。
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摩洛哥、德國、加拿大、印度、尼泊爾等諸多國家都陷入了疫情重新抬頭,日增病例創新高的考驗中。
美國的單日新增病例雖有起伏,但一直維持在高位。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流行病學曲線顯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仍在發展,北半球疫情呈上升趨勢,全球范圍內,十分之一的人口可能已經感染,是目前已確診病例數的20多倍。
10月9日,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助理執行干事朱內賈(Manoj Juneja)接受電話專訪,敲醒警鐘稱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危機可能導致苦于嚴重饑餓的人數倍增、達到近3億人。朱內賈強調,除了爭端與災害外,新冠疫情蔓延也導致實施糧食支援變得極為困難。新冠發生前,全世界約有1.35億人處于嚴重饑餓狀態,但據推算受疫情影響,年內有可能增加到2.7億人。
全球糧價都在上漲!
10月9日,在谷物和植物油強勁上漲的帶動下,9月世界糧食價格連續第四個月上漲。糧農組織衡量一籃子谷物、油料種子、乳制品和肉類變化的食品價格指數9月攀升至97.9,而8月數據為95.9。谷物價格指數9月環比上漲5.1%,同比大漲13.6%。
對此,糧農組織表示,對南半球小麥生產前景的擔憂以及影響歐洲冬小麥播種的干燥天氣推動了小麥價格上漲。截止到2020年10月9日的一周里,全球小麥價格上漲,美國軟紅冬小麥更是創下了五年新高,主要因為美國、阿根廷、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小麥主產國的天氣惡劣,威脅到小麥單產潛力。
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BCR)稱,由于干旱阿根廷核心小麥種植帶的13萬公頃小麥可能無法收獲,相當于該地區播種面積的8%,比正常損失的面積高出四倍。
由于天氣干旱,烏克蘭2020/21年度小麥播種進度是至少10年來最慢的一年,農戶甚至可能將播種時間推遲到12月份。截至9月28日,冬小麥播種面積為150萬公頃,只有計劃播種面積的25%。
歐盟委員會周一預測今年歐盟小麥產量將大幅降低,因為天氣不利。歐盟委員會預計歐盟小麥產量為1.155億噸,比五年均值減少8%。
各國加快糧食進出口頻率
烏克蘭小麥出口價格觸及兩年高位
10月12日,烏克蘭農業咨詢機構APK-Inform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末,因出口需求強勁和市場擔心冬麥小麥播種出現延退,烏克蘭制粉小麥出口價格觸及兩個市場年度以來的最高位,每噸244-247美元。
該機構稱,烏克蘭蛋白質含量為12.5%的黑海產地小麥價格上漲了6-7美元噸。而烏克蘭蛋白質含呈為11.5%的黑海產地小麥價格則報242-245美元/噸,黑海港口FOB基準。烏克蘭計劃在202021年度(7月至次年6月)出口小麥1750萬噸。
英國國內小麥減產 進口大幅增加
由于小麥歉收,今年英國小麥進口量預期增加。英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英國的小麥進口大幅增加,進口小麥217894噸,較7月份的149337噸增長45.9%,也遠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由于今后英國與歐盟的貿易條款存在不確定性,一些買家會在今年年底前尋購小麥。目前英國與歐盟間的過渡貿易協定將于2020年底到期。8月份英國的小麥出口量只有6373噸,低于上月的11968噸。本年度迄今的小麥出口量為18344噸,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51012噸。
俄羅斯或實施出口配額
10月12日,分析機構SovEcon稱,由于擔心明年政府可能實施出口配額,俄羅斯農戶加快小麥銷售步伐,葵花籽出口也面臨限制的壓力。
雖然海外小麥價格在俄羅斯天氣干燥的擔憂下走高,但是俄羅斯國內農戶擔心政府限制出口,因此積極出售小麥。市場傳聞說,俄羅斯農業部將于本月晚些時候透露新的出口配額計劃,該配額可能在2021年1月到6月期間實施。
泰國買入5.5萬噸澳大利亞小麥
10月9日,貿易商稱,泰國面粉加工廠在過去一周里采購了5.5萬噸澳大利亞優質白小麥,1月份船期。成交價格約為270到271美元/噸,包括成及運費。貿易商稱,目前黑海小麥在亞洲的報價依然堅挺,CNF報價為270美元/噸。
2020年印度政府大米采購量料大幅上升
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8日報道,印度政府高級官員表示,政府將增加谷物、油、豆類和棉花的來購,其中大米采購支出增加22%。食品、農業與紡織部長向農民傳追了強有力的訊息:政府正在強化來購系,而不是廢棄這一系統。
官員們表示,今年采購流程較以往提前開始,政府采購量的增幅遠超產量增幅。截至10月6日,政府稻米采購增加23%至152萬噸。食品部長Sudhanshu Pande表示,今年的采購目標將定在4971萬噸,去年為4205萬噸。今年將多向農民支付22%的采購款。同比來看,采購量和采購寬支出都大幅上升。
菲律賓10月-11月停止進口大米 扶持國內米價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菲律賓主要從鄰國越南進口大米。該國農業秘書長William Dan稱,預計今年將進口大約230萬噸大米。菲律賓去年大米進口量為創紀錄的290萬噸,因其取消了施行20年之久的進口量限制政策。該國政府預期,大米年末庫存將達到10年來最多。Dan稱,大約有200萬噸進口大米已經到貨,約30萬噸將在年底前到貨。他稱,下半年的大米收成料“龐大”,收割預計主要集中在6月-11月。
在國內庫存增加以及進攀升之際,為扶持米價,該國政府也在從農戶手中大量采購未研磨大米以豐富庫存。菲律賓大米庫存備受越南、泰國和印度等大米生產商和貿易商的關注。亞洲主要樞紐的大米出口價格上周走軟,因需求清淡,新增供應預計進一步拖累價格。菲律賓買家離場后,出口市場交易活動清淡。
韓國KFA買入兩船飼料玉米
因為國內養殖業對飼料玉米的需求提高,但是飼料小麥供應有限。韓國飼料協會(KFA)通過10月8日結束的招標,買入了兩船飼料玉米,2021年2月份到貨。KFA從嘉能可買入一船6.5萬噸玉米,2月15日運抵韓國,CFR價格為242.79美元/噸;從嘉吉買入第二船6.6萬噸玉米,2月20日運抵韓國,CFR價格242.97美元/噸。
韓國每年進口大約1100萬噸玉米,而且進口量逐年增長,韓國每年生產大約2050萬噸復合飼料。
來源:新浪微博、博易大師、文華財經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