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每個人的世界都可劃分為兩個領域:私人領域與社會領域。社會領域中的惡,多是第一層面的。在中國,私人領域的惡,第一個層面的不少,而第二個層面的惡,則幾乎是無處不在,每個人都難以說自己清白。
私人領域,即指一個人的親密關系領域,如親子關系與情侶關系。社會領域,即指一個人的其他關系領域,如同事關系、社群關系、朋友關系。
兩種惡都有同樣的含義
真正的“壞人”,譬如剛剛斃命的連環殺手周克華,譬如瘋狂砍殺女鄰居的靖江縣公安局副政委之子陸劍波,是嚴重缺乏整合能力的人。雖然在“我們”的眼里看來,他們是絕對的壞人,但在他們的眼里,他們仍是好人,而他們以外的整個世界都是壞人。
如此就可明白一點,“壞”的關鍵,是你對“我”與世界所構建的整體持有何等的態度,假若你整體上持有善的態度,那你即為善,假若整體上持有惡,那你即為惡。
所以說,一個人若將幾乎整個世界都視為惡,而將自己視為善,那他勢必是惡的。盡管他可能會身體力行實施善行,但他向惡行的轉變非常容易發生。
再強調一下:“壞人”是缺乏整合善與惡、好與壞的能力的人。
或許你會說,我也是黑白分明、非敵即友,總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可我一直是個大好人啊,周圍人也都這么看我,我對自己的認識,和周圍人對我的認識是一致的。
Ok,那我就要推斷,你身邊極可能會有一個壞人,而這個壞人最可能的就是你的父母、你的伴侶或你的孩子。
超級好人身邊總會有一個臭名卓著的壞人,他們這種外在的分裂,根本上是內在分裂的結果。超級好人割裂了自己的惡,將其壓抑,但這份惡會在身邊人的身上呈現出來。
在親密關系中,最容易看到“壞人”擁有對“好人”作惡的力量,這是極其微妙而復雜的心理在發揮作用。
3、 在這種惡的心理模式和關系中,我們會被置于何種處境?
美國電影《守法公民》中,兇徒達比當著男主人公克萊德的面奸殺了克萊德的妻女,并對達比說:你不能反抗命運。
達比的話透露了他內心的邏輯:他這么做,是為了將自己的悲慘“命運”轉嫁到克萊德身上。
可以推測,達比的童年一定是充滿高強度的暴力,而對他施虐的,就是他最親近的父母或其他養育者。幼小的他不能反抗,最后這種無能為力化為一種可怕的人生哲學——這是我的“命運”。
他認命了,并認為弱肉強食就是這個世界的道理。他追求成為強者,但他柔弱的內在小孩不斷呼喚,傳遞出達比不能承受的創痛。為了躲避這種傷痛,他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別人。這是他為何凌辱弱者。
面對這樣的兇徒,若你認為自己無能為力,那么你要知道,這就是他們所追求的。或者,很心理學的說法是,你是認同了他們所投射過來的他們自己身上早就有的無能為力。
所以,你要知道,瘋狂砍殺女鄰居的陸劍波,其實是一個滿腹創痛的兒童。
看懂兇徒的心理,不難。
難的是,為何尤其在伴侶關系中,超級好人總會找壞人?
4、 壞人都是心理學家嗎?他們利用什么機制讓我們變得弱小甚至愚蠢?
壞人都是心理學家嗎?這個問句隱含的意思仿佛是,壞人很強大,我們好人很弱小很無辜很受傷。
不過,很多時候的確像是如此。那么,為什么?
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會過度壓抑我們自己的惡。結果是,我們將一切攻擊行為視為惡,最終連還擊也被我們視為惡。我們難以做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并且,壞人在惡中得到錘煉,他們行惡的決心和手段的確會更強一些,我們需要洞察到這些。
然而,最關鍵的還是,我們自己與“惡”,或者更心理學的說法,與攻擊性的關系如何。
5、 壞人對我們作“惡”,是因為我們自己長著一張容易被欺負的臉嗎?
壞人行惡時,絕對是要進行選擇的。有時是有意識的選擇,有時是無意識的選擇。
關鍵要看清楚的是,好人也在做選擇!
無數人是表面上的好人,他們內心中其實隱藏著翻天倒海的憤怒與仇恨,這些陰暗的東西需要涌出。于是,這樣的好人會無意識地選擇與惡人相遇。
并且,內心中隱藏著的憤怒與仇恨越是濃烈,一個人就越容易表現得更好人。
結果,我們就看到,看起來特別善良的人,總是遇到特別狠毒的人,而且他們會成為最常交往的朋友,甚至成為伴侶。或者,前者養育出后者那樣的兒女,也或者,后者養育出前者那樣的兒女。
這樣的好人會活得很壓抑,他們很容易像可怕的壞人轉變,譬如制造自家滅門案的北京大興男子李磊,還有諸多惡行事件的主角。他們制造可怕的惡行后,周圍人都會驚詫,這個人一直都是大好人啊,不可能是他干的吧?
6、 為什么有些壞人很有魅力?(我們為什么對壞人感興趣?)
壞人的魅力來自兩點。
第一,壞人活出了我們沒有活出的部分。或者,用榮格的話來講,壞人是好人的陰影。
譬如周克華,他是如此可怕的兇徒,但他明顯成了偶像人物,網上表達對他的崇拜之情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不光周克華,天涯雜談上還有幾個帖子談“新中國十大悍匪”,發帖者的文字和跟貼人的文字,都充滿了對他們的景仰。
進化論的說法是,遠古的時候,男人都是獵人,再近一些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一個男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常取決于他殺人的本領。所以,我們本能上對強大的殺戮者有崇拜。
心理學的說法是,每個人的內心都一分為二,善與惡相對峙,又相輔相成,它們不能離開對方而單獨成立,健康的人,就是能將善與惡比較好整合的人。
假若你太壓抑你的惡,那么壞人自然會吸引你,因他的壞,映照出了你自己內在的真實。
第二,相對而言,壞人不壓抑。不壓抑的話,這個人就容易靈活,他的情感表達很直接,他們提要求很容易,他們的身體語言也相對比較豐富。
譬如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他們是最嚴重的病人,對社會危害極大,但他們又是各類人格障礙中最有魅力的。他們的魅力,源自于不遵守任何規則,達到了一種可怕的自由。
7、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要保護自己,首先要理解自己。
譬如,一位來訪者,她是個大好人,但她的幾任丈夫與男友都暴力,本來不暴力的,和她交往后也會變的暴力起來。
咨詢中發現,她的內心有這樣一種邏輯:攻擊性會讓她羞愧,所以她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
這種內在的邏輯,投射到外部世界,會讓她激發丈夫的攻擊性,這樣先投射出了她壓抑的憤怒。接著,她又可以將“你真可恥”這種羞愧感投射出去。
她很深地理解了自己的這種內心結構,尤其是抱持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產生的濃烈憤怒后,她與男人們的關系自動就發生了變化。
類似這樣的心理,好人們多少都會有。他們需要適當向壞人學習,活出自己合理的攻擊性來。
當然,最好的境界還是心理學家科胡特詩意的表達——“不含敵意的堅決”。即在與別人發生沖突時,自己不陷入到負性情緒中,同時又堅守自己的立場。
要很好地做到這種境界,在我看來,首先還是要很好地覺知到自己惡。
微博:weibo.com/wuzii 微信公眾號:wzhxlx 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