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一審情況
2015年4月30日,某資源公司與某擔保公司簽訂《反擔保抵押合同》,合同主要約定:1.某資源公司將與某銀行簽訂《基本額度授信合同》,某資源公司自愿就某擔保公司向某資源公司提供的融資擔保向某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抵押。抵押物為兩宗土地。2.本合同擔保的主債權為某擔保公司承擔的保證責任及相關損失,包括某擔保公司與債務人約定的違約金等。3.抵押權的存續期間至某擔保公司向某資源公司出具解除抵押反擔保責任通知書之日止。4.某資源公司確認,某擔保公司和債權人協議就保證合同條款進行修改或變更的,無需事先征得某資源公司同意或通知某資源公司,某資源公司依本合同約定的責任方式及擔保范圍繼續承擔抵押反擔保責任。2015年5月5日,上述兩宗土地辦理抵押登記。此后,某資源公司未按期歸還銀行貸款,某擔保公司按擔保合同約定向某銀行承擔了擔保責任后,提起本案訴訟,向某資源公司進行追償,要求對某資源公司抵押的兩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享有優先受償權。
一審法院認為,《反擔保抵押合同》僅對兩宗土地辦理抵押登記,且抵押合同明確約定某擔保公司僅對土地使用權拍賣、變賣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故其請求該土地涉及的房屋拍賣、變賣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與雙方合同約定明顯不一致,應不予支持。
二審情況
二審法院認為,某擔保公司與某資源公司已就兩宗國有土地使用權辦理了抵押登記,依法設立了抵押權。案涉房屋修建于雙方辦理抵押登記之前,即便雙方在抵押合同及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中未注明抵押物包括地上建筑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二款之規定,案涉地上建筑物也應視為一并抵押,該土地使用權之抵押權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某擔保公司亦應就本案享有的債權依法對案涉地上建筑物享有優先受償權。遂改判某擔保公司對案涉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享有優先受償權。
案件評析
[1]《九民紀要》第六十一條:根據《物權法》第182條之規定,僅以建筑物設定抵押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占用范圍內的土地;僅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抵押權的效力亦及于其上的建筑物。在房地分別抵押,即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給一個債權人,而其上的建筑物又抵押給另一個人的情況下,可能產生兩個抵押權的沖突問題。基于“房地一體”規則,此時應當將建筑物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視為同一財產,從而依照《物權法》第199條的規定確定清償順序:登記在先的先清償;同時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同一天登記的,視為同時登記。應予注意的是,根據《物權法》第200條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后,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屬于抵押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