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有時是最溫柔的呼喚,讓人愿意放下一切縱身投入;有時又是最鋒利的刺刀,插入痛處我們便受其挾持而不再掌控自己的生活。
愛情的磨難會帶來最深刻的反思: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愛?更好的選擇當然不會是粉身碎骨,也不會是冷酷到底。愛情里需要一份清醒的自持,一份在付出和接受愛的同時依然保有自己的力量;一份在情緒和困惑面前依然安好的力量;一份在分離和孤獨來臨時讓你依舊光彩的力量。自持如一股強大的靜定之力,讓人受得起陽光雨露不嬌寵,經得起暴風驟雨不凋零。
羅秋蘭:專職心理咨詢師、培訓師,國內本體能量治療第一人。曾追隨多位國際大師研習危機管理、創傷治療、本體感覺治療、催眠治療、系統排列、音樂治療等等團體咨詢與治療技術。在婚姻情感問題領域有豐富的咨詢經驗和獨到見解。
心探索:您如何理解關系中的自持力?
羅秋蘭:我認為自持力至少有兩個層面:維持和修持,維持是維護當前狀態,修持是通過修煉提升讓自我更好。自我在各種人際關系中都會呈現出來,所有關系都是照出我們的鏡子,兩性關系因為最親密也最能夠反應一個人的本來面目,并以最劇烈的沖突喚起人對自我改善的動力。“自持”其實是“持自”,于自己內在發展出維持和修持情感關系的力量,然而發展自持力的過程中,太多人想做不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又做不到,做得到又堅持不了。
心探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羅秋蘭:發展自持力有三個前提:第一,覺察力,你是否能意識到關系中的自己和對方是什么狀態?如果不清楚那就不知道要自持什么了;第二,意愿,你愿不愿提升和改善自己?如果有情緒或痛苦時不愿意改變自己而希望改變別人,那么痛苦就會一直延續;第三,勇氣,當你有了覺察和意愿,就需要面對真相,要有勇氣付出和行動。
心探索:為什么會知道也做不到呢,關系中最難自持的部分是什么?
羅秋蘭:每一個成年人都知道任性而為會帶來傷害,但還會控制不住,這和我們成長中的缺失有關。從成長的角度看,我們和父母的關系影響我們和自己的關系,這決定了我們成年后在情感關系中的狀態。關系當中不受控制的情緒化和不講道理來自潛意識深處內在小孩對未滿足需要的表達和感受釋放,很難靠理智化解。真正的情感關系是成年人之間的關系,需要具備成年人的理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堅持在關系里維持小孩狀態,就不能成長起來,情感關系也只不過是自己對父母的需求投射出來罷了。
心探索:將對父母的需要投射進兩性關系是非常危險的。
羅秋蘭:有的人其實一輩子都沒戀愛過,只是不斷在關系里找父母。比如女人在關系里找爸爸,如果剛好找到一個人愿意配合,要么一輩子別醒,一旦一個人醒了(丈夫覺得需要一個妻子而不是女兒的時候)情感就容易破裂,此時很容易有第三者出現。身心足夠成熟的人才能發展出一份滿意的情感關系,但通常我們是帶著不足、不完美和創傷進入情感關系的。想讓自己不斷成熟就要從保持對關系的覺知開始:對自己和對方有覺知,情緒往往是最初的信號,你要學著從中看到彼此的需要。
心探索:我們常常是在成年后的關系里才學習如何做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羅秋蘭:當成長的過程中學習不夠,成年后就需要自己提升自己,情感關系不順利是常態,去面對、學習、處理、提升,才是成年人的表現。一個人在情感關系里的成長信號:1、我愿意改變。愿意發展和完整自己,這是成長的開始;2、選擇為自己負責。不再像小孩子一樣抱怨,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只表達自己的無力,而是相信“幸福不是找來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承擔起“我的情感關系好不好都有我做和沒做什么有關”的責任。
我鼓勵大膽戀愛,這些道理在岸上琢磨沒有用,要練就好水性必須到水中去。在情感關系中檢驗你的自持力,首先是覺察和面對,在情緒和狀況前先停下來冷靜,做到很好的覺知、分辨(維持),然后去實踐自我修煉(修持),關系自然會逐步提升。
然雅:專注生命品質和情感關系,開創了喜悅之道生命成長訓練系統。包括曼陀羅能量繪畫系統,陰陽能量舞蹈系統,內在重塑創造系統等,以及《關系的藝術》《與愛共舞》《愛與親密》《純·真女人》《愛與創造》《喜悅人生》系列成長工作坊,著有《與愛共舞》有聲書。
心探索: 您說自持力就是界限,這怎么理解?
然 雅:關系中的沖突根本上都來自于認為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論是物質的、精神的、身體的。“我希望找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期待讓關系從一開始就走入了誤區,認為“對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這是一種越界,因為沒有一個生命是為了滿足別人而來到這個世界,每個生命都是來經驗自己的生命歷程。自持力是指你在關系的界限里有沒有能力自我滿足,一個人沒有自我滿足的能力時必定會外求:沒有能力賺錢就希望找個有錢的人,不懂得疼愛自己就想找個疼愛自己的人等等,這就是沒有自持力的表現。
心探索:事實上,很多關系都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礎上,而非兩人本就自給自足。
然 雅:關系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必定會面臨索取和索取不得后的矛盾與失衡,越界最終會指向關系沖突甚至解體。當越界源自于內在的不成熟,那么在現實中換人是不解決問題的,因為每個人在關系中未成長的部分會一直輪回,本質就是希望你最終學會對自己負責。其實真正成熟的關系是相互支持而非相互需要。
心探索: 希望有成熟的關系,就要在自持力修煉上下功夫?
然 雅:自持力是自我成熟的表現,要做到有能力不越界,同時有能力不讓別人越你的界:第一,你清不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里?第二,你有沒有能力捍衛你的界限?那些因情緒失控把自己生命幸福的責任交給別人,認為別人該對自己負責的人,本質上就是沒有力量看清和捍衛自己界限的不成熟的人。
心探索: 那么具體要修煉的內容是什么呢?
然 雅:我認為,第一,獨立。具備基本的經濟能力和生活能力,能給自己安全感。一個在物質和精神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就必須找人來替自己做,通過控制他人獲得自己無法給予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感。不獨立必然越界。第二,獨處。具備人格上的完整,能享受獨自和自己在一起,懂得活出生命本真的價值。當一個人對別人抱怨“你不陪我”“你不關心我”,或者自己閑不下來,加班、打游戲等,其實都是無法和自己的內在和諧相處的表現。第三,獨特。宇宙中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人格魅力,你是否能把你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部分活出來。當一個人將這三點修煉出來,在關系里就不會越界。
心探索: 還未達成如此圓滿階段時,要如何放下對關系的控制呢?
然 雅:放下是基于某種內在力量的。在我們的生命中,當你有能力去獲得,就不需要再掌控,所以你需要什么就讓內在有什么,若內在沒有,必定無法自持,終會成為關系中的乞討者。記得知道只是知識,做到才是智慧。回到生活中,你的創傷也是資源,當你面對就會有勇氣把痛苦轉化為讓你成長的資源。去面對、解決和穿越,然后再回到生活中檢驗,七情六欲永遠都有,只是你掉下去越來越少,回來得越來越快。自持的能力不會生下來就有,需要經由成長的實踐經歷或專業的訓練體驗來獲得。
口述/ Hana
2010年,我的愛情令我惶恐不安,當時的男朋友忙起來一兩天都不發短信給我,我整日好似乘著云霄飛車度日——他聯系我,我便沖上天,不聯系我,我便跌落地。還記得,我坐在辦公室渾身發抖,心中恐懼到無法工作,沖進衛生間大哭的日子。我太怕失去他,內心有個小孩一直不停地哭,我緊抓的心情讓撥出去的電話,像一個個“奪命連環call”,而等他回到我身邊時,我又會發飆攻擊他“為什么消失,不管我”。那時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發瘋,越想控制自己,爆發得越厲害。回過頭又攻擊自己沒有一點自持力,覺得自己這樣愛一個人很丟臉。
一本《壞女人有人愛》的婚戀指南,幾乎成了我當時的“止疼藥”,痛苦的時候一遍遍看,我想看看有自持力的女人是怎么生活的,“女人要冷若冰霜,若即若離”“不主動聯系男人,過好自己的生活”等等。那些道理我覺得很對,但自己卻做不到,于是感覺受挫又自卑:為什么別人可以,我做不到?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處理和男人的關系,但直到進入非常深的痛苦之后,我才發現,真相是我不會處理和自己的關系。那段關系后來到底是結束了。陪伴自己療傷和成長的日子里,我意識到在恐懼和悲傷時照顧自己的能力才是自持力。
后來又遇到一個男人,在那段關系里心再次千瘡百孔,于是再度療傷。直到2012年,我又遇到另一個男人。經過快兩年的心靈成長,我覺得自己改變了許多,他三五天不找我,我也可以安心地生活。但誰知在他第7天還沒有任何音信,我的電話、短信、郵件都沒有回應,我開始大哭,不知為什么又會這樣,這狀況再次激發出我內心被遺棄的情緒。我一天一天數著過,問自己“他為什么這么對我,這男人這么壞能要嗎?”最痛苦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我喜歡他嗎?”答案居然是:“非常。”
也許是那樣答案讓我心安定下來了。我喜歡他,那種感情很真實,所以與之有關的一切我都愿意承擔,慢慢就安靜下來了。雖然我的心情還是起起伏伏,卻也努力讓生活保持基本正常,我告訴自己感情是感情,工作是工作,我要出門化妝,也要和朋友見面,還會去跳舞。那一次他竟然消失了21天,對我是脫胎換骨的改造。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年里,他仍舊出現又消失,我只見過他四次面,偶爾有電話短信郵件。每次他出現后,必定會消失一陣子,就像是對我的測驗一樣。到后來,我慢慢習慣了……他真是老天派來給我的,只為療愈我的不安全感,只為讓我學習如何一個人也能好好地生活。
當然還是會痛苦。有一天晚上,我再度痛苦得睡不著,想他在哪里,在做什么,跟誰在一起,想我們這段如此糾結的感情到底會歸于何處……越想越焦慮,整個人快爆炸了。在瀕臨崩潰的那一瞬間,我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我為什么放了那么多能量在他身上呢?此刻我不是應該好好睡覺嗎?我為什么不能跟自己共處當下呢?于是,我把雙手搓熱,放在肚臍之下丹田的位置,一遍遍告訴自己“我要回來,我要回到自己的中心”,把散落各處的能量收回來。“我正躺在床上,我的頭枕著枕頭,被子覆蓋著我……我跟我自己共處在這個時空里……”漸漸的,我覺得有一棵樹從丹田處生長出來,根就扎在我自己的身體里。那棵樹一定要生長在我的土壤里,不再被男人吹著東搖西擺。從那一刻起,我知道有些事情不一樣了,“自持力”這個詞語第一次變得那么具體而生動。我承認自己很愛他,也知道他沒有那么愛我,而我不再攻擊自己的愛了,即便沒有結果。我想,這樣的理智,必然帶來自持。
如今,每次感到能量失衡時我會跟自己說:“我回來,我的根深深扎在身體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他有他的選擇,如果我選擇等待,那就在自己的世界里照顧好自己。”曾經,不安全感讓我用撲上去要的方式去愛,感到受傷時就建起一座大壩堵住愛的流動,然后否認和攻擊自己學不會冷靜克制,我以為隔絕心中豐沛的情緒和情感才能自持,這讓我痛不欲生。而如今,我不再攻擊對方和自己,不會假裝冷靜克制,而是選擇為我的情緒和情感修建河道,讓它們依然流動。我懂得了自持力不是對付男人的戀愛兵法,而是我和自己的關系,是否和自己分秒處在當下,自在相伴。
我想說,關系中的自持力是可以培養的,再次面對情緒時我會和自己在一起,然后把生活安排好,該做什么做什么。我告訴自己這是我和自己的問題,看看到底是什么在恐懼,什么在不安?當你的心中有愛,讓你的情緒和情感流動,就有了真正的冷靜和自持。你可以對男人說任何真心想說的話,做你任何真心想做的事,只要是敞開心扉,帶著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