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以來,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養肺防秋燥上面。但今天,臟腑君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天也是養肝膽的重要時機哦。
有一句話叫做:“肝膽不通,百病自來。”為什么這么說呢?肝膽互為表里,主條達和疏泄。一身氣機的升降出入,務必有肝膽條達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氣不舒,膽氣不降,疏泄失常,氣機升降出入不暢,人就容易生病了。
對于形形色色的內科疾病,醫家們的普遍心得也是:以肝論治;
看了這些,你知道通肝膽的重要性了吧,毫不夸張的說,肝膽一通,萬病無蹤!那么如何通達肝膽?
給大家推薦一個通肝膽的關鍵穴位——陽陵泉。用好這個穴位,我們的肝膽就不愁不暢了。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最初見于《靈樞》。其中的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匯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曰:“合(指井、滎、輸、經、合五輸穴之合穴)治內腑”,腑臟有病,首先應該找合穴,陽陵泉就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一些膽囊里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就可以用到陽陵泉了。同時,《難經·四十五難》曰:“筋會陽陵泉”——陽陵泉是八脈交會穴之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所,恰位于筋之府(膝)的外下方。因此,陽陵泉還是治筋病的要穴,特別是下肢筋病,臨床常常會用到它。此外,由于肝膽互為表里的緣故,陽陵泉既能調膽,又能調肝——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如口苦咽干等,都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故而,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陽陵泉作為膽經合穴,有通利肝膽,疏肝解郁的作用。想要肝膽之氣通暢,首選陽陵泉。陽陵泉這個穴位既可以針,也可以灸,還可以按揉。當然,對于多數非專業人士而言,艾灸和按揉無疑更安全實用。對于膽結石、膽囊炎患者來說,當肝膽區疼痛時,可以試試按摩陽陵泉穴(鄭重提醒大家,嚴重疼痛要及時就醫哦)。按揉時,用大拇指指腹垂直揉按穴位,有酸脹痛的感覺,先左后右,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一般都能收到不錯的緩解疼痛的效果。【陽陵泉穴】位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側,膝關節下方的外側有一個高點(腓骨小頭),從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
同樣的,按摩陽陵泉穴也可以降肝火,當你覺得生氣,想發脾氣的時候,就可以用上述方法按摩陽陵泉穴,肝火小了,你自然就不生氣了,心情身體都會好起來的另外,前文我們也說過陽陵泉是調肝利膽而治筋病的要穴。平時,我們可以經常用空拳敲打,每次50下左右,可以達到舒筋壯筋、通利關節的目的。當然,如果使用艾灸,借助艾火的藥性和熱力,效果自然更好。可以使用定點回旋灸法,艾灸關元、大椎、足三里+陽陵泉,每天一次,每穴5到10分鐘,灸5到7天,再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最后,白術給大家總結一下,有以下五大問題的人,建議在平時多用陽陵泉。
1、有一些膽相關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
2、肝胃不和者,可以通過調肝來養脾胃。
3、“筋會陽陵泉”,特別是下肢筋病。
4、胸脅部位疼痛;
5、人體側身的疾病(膽經巡行與身側);
“筋會下肢陽陵泉,強筋壯骨止痙攣!”,陽陵泉是膽經的合穴,是氣血匯集的地方,不僅通肝膽,同時也是八會穴中的筋會,許多的筋都匯集于此,因此是強筋壯骨,疏通經脈常用的保健穴,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