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有患者,體檢發現腸息肉。都擔心會不會癌變“需不需要切除?切了還會再長嗎?可以不切嗎?
今天咱們從認識到解決一步到位!
什么是腸息肉?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簡單的說就是腸腔里面長了一坨肉,會長在腸道里面的任何地方。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中醫認為,腸息肉多因濕熱下注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會不會癌變?
不一定!會發生癌變的息肉具有以下特點:
1、 短時間內迅速生長的息肉
2、 直徑超過兩厘米的息肉
3、 腺瘤型息肉
4、 菜花狀息肉
5、 寬基廣蒂型息肉
6、 多發性息肉
需不需要切除?
由于大多數腸道惡性腫瘤,都是經腸息肉惡變而來。因此如果能及時發現,并消除腸息肉,那么就能終止其惡變過程,大幅降低罹患腸癌的幾率。于是很多人查出腸息肉之后,馬上就手術切除。可這息肉就跟韭菜一樣,切掉一茬,又長一茬。每次復查,都能找到新的腸息肉。究其原因,手術雖然切掉了息肉,卻無法阻擋痰濕形成,改變不了脾虛的體質。
如果不想切除,還能怎么辦?
中醫治療腸息肉主要從兩方面入手:首要目標是“補益脾胃”,以治療脾虛這個“本”,恢復脾胃功能,使息肉失去痰濕供給。而對于息肉本體這個“標”,則治以化痰散結,使得息肉逐漸縮小甚至于消除。如此標本兼顧,相當于把“韭菜”連根拔起,不僅可以讓息肉消失,還能讓其難以再現,從而達到預防腸癌的初衷。
中醫辨證治息肉
01脾虛濕滯型
癥見:神疲納差,腹脹不適,脹痛隱隱時作時止,大便稀,夾少許黏液,或大便費力難解,舌淡苔白。
治法:健脾化濕,行氣活血。
02濕熱積滯型
癥見:口干、口苦,腹脹痛拒按,大便色黃,溏滯不爽,或大便結難下,或便中夾鮮血,或伴午后,潮熱舌紅苔黃。
治法:清熱祛濕,行氣活血。
03痰淤交阻型
癥見:納差,神疲體倦,畏寒喜溫,腹痛隱隱大便溏或帶血,或伴腰背酸乏,舌暗紅,苔白或厚膩。
治法:補益脾腎,化痰逐淤。
治療腸息肉應標本虛實兼顧,雖然健脾祛濕,化痰祛痰為治療大法。但針對于不同證候、標本虛實重點不同,在遣方用藥上各有側重。
溫馨提示
如果發現腸息肉,不必急于切除。只要機體內環境不改變,無論切除多少次,依舊會復發。及時就醫,調治胃腸環境,才能有效抑制腸息肉生長,從而預防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