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明星鐘愛的養顏美容湯“四神湯”到底為何物?
PSM藥盾公益
2020-04-23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林嵐
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 。每到春天,尤其是天氣轉暖的3-4月份,很多人便成了“重度春困患者”。
其實春困并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今年恰逢瘟疫作怪,人人自危,生怕抵抗力下降讓病毒有可趁之機。莫急,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支個招,如何在春分時節巧妙進補,提高身體免疫力,健脾祛濕保平安!
今天介紹的這款食療方很應時節,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濕名方——四神湯。
【四神湯小故事】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于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相繼病倒。乾隆皇帝遂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把脈后開出一個四味藥(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的食方將他們醫好。乾隆皇帝非常高興,宣“四臣,事成!”。從此, “四臣湯”便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方傳到臺灣之后,由于不清楚“四臣湯”的由來,且“臣”和“神”臺語發音相同,因而衍變成“四神湯”。
四神湯至今在臺灣街頭仍十分有名,許多臺灣女明星都很寵愛四神湯,稱它為養顏美容湯。所謂四神,即蓮子、淮山、芡實、茯苓,以甘平為主,能健脾和胃。匯集在一起后互相補遺,制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祛濕、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何為四神】
1、 山藥
山藥以補虛為長,其所含的粘液質、淀粉酶等,既有滋補作用,又能助消化。故而,山藥是脾胃虛弱者的首選食物和藥材(藥食同源之品)。
山藥以懷慶府所產最為道地,故被稱為“懷山藥”或“懷山”。
2、茯苓
茯苓以祛濕為長, 有平衡水液分布的作用,應用非常廣泛。除水腫小便不利外,痰飲、黃疸、淋癥、泄瀉、濕疹、婦女白帶過多等,都可使用。茯苓具有健脾的作用,兼有安神之功效。
慈禧太后常用的補益中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茯苓。
3、蓮子
蓮子,養心安神為首功,是個心脾腎都能補的藥。既補脾氣,又能止瀉,專治脾濕泄瀉;既能補腎氣,又可固腎之精氣;還能養心氣,寧心安神。
4、芡實
芡實,最益脾胃。在脾腎方面,芡實的功效與蓮子相同,既能補脾氣又能止瀉,既能補腎氣又能固腎。然蓮子能補心安神,芡實沒有;但芡實的祛濕之力較蓮子略勝一籌,故多應用于婦人白帶與腹瀉。
5、薏苡仁
有的地方喜歡用薏苡仁代替芡實。薏苡仁的基本功能是利水滲濕。如果臉上起痘痘或者扁平疣,希望用四神湯來改善皮膚問題者,可用薏苡仁替代芡實使用。
【四神豬肚湯做法】
用料:豬肚一只、山藥200克、茯苓20克、蓮子30克 、芡實20克、料酒、生姜少許。
做法:
1、將藥材洗凈備用。
2、豬肚用鹽、醋、生粉搓洗干凈。
3、豬肚放入砂鍋,加姜片和料酒,煮5分鐘至豬肚縮成一團后撈出,切片。
4、豬肚切片后與所有藥材一起倒入沙鍋,煮1小時左右,起鍋前加鹽少許。
【注意事項】
1. 四神湯藥材含有大量淀粉,單獨燉煮的話口感較澀,適當添加蛋白質可增加潤滑感。加入豬肚一起煲,更有幫助消化之效。還可加豬骨、豬小腸、排骨等;而素食者,可加豆類制品一起煮粥或湯,比較容易消化。
2. 注意不能與其它藥物同時服用。飲食宜清淡為主,忌煙酒辛辣大葷。
3. 此湯宜溫服,還可用于防治疾病、輔助治療、病后調理、養顏美容等。
中醫認為,春天濕氣重。人體若陽氣不足,易受濕邪侵犯,脾因濕困而致運化失職,出現易困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腸胃不適等問題。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濕困”或“春困”。
春困會影響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便容易令人情緒異常或低落。經常進食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少運動、缺乏休息,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功能欠佳,也是形成“春困”的誘因。因疫情被困家中一個余月,對我們的身心都影響頗深,這個時候更應多加注意,及時祛濕。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濕非一病、百病兼之。想要除百病,就從祛濕開始吧。晨起空腹一碗溫熱的四神湯滋潤腸胃,極易吸收,很適合老年人及食積納差的兒童,一家老小皆可服用。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