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防病治病兩手抓
順德愛博恩婦產醫院2020-04-23
寶寶總愛生病,厭食、便秘、夜驚、夜醒、哭鬧、脾氣暴躁樣樣俱全,不想看西醫害怕吃藥打針降低寶寶免疫力?不妨試試“小兒馬殺雞”——小兒推拿捏脊。
小兒推拿捏脊屬于中醫外治法,它根據幼兒肌膚嬌嫩,體表的經絡、穴位對刺激特別敏感這一生理特點,通過醫生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做輕快、柔和的上推、掌摩、提拉、點按等手法按摩,調理臟腑,防病治病。
什么是中醫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是一種調理和治療兼備的方法,通過穴位、經絡等調整氣血、陰陽、臟腑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在施行手法時,應以小兒舒適、放松、愿意配合的狀態為佳,小兒哭鬧、過饑過飽狀態下都不利于推拿療效的發揮。應選擇適當的體位,直接撫觸皮膚表面,配合嬰兒推拿潤滑油,修剪圓滑指甲防止擦傷皮膚,注意防風保暖,做到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才能更好地發揮效果。
與成人推拿不同,小兒推拿的手法講究輕、快、柔,其中“輕”排第一位。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的力度相當于女性往皮膚上抹護膚品的力度,這是小兒推拿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由于小兒推拿既可以用于治療,又可以用于保健和調理,所以很多家長在家給小兒進行推拿。
中醫小兒推拿適用情況
1、小兒咳嗽、反復感冒,癥見咳嗽有痰或無痰、發熱時輕時重、鼻塞流淚、哭鬧不能正常吃奶等;通過推拿揉捏小兒膀胱經、督脈及夾脊穴,疏通經絡,宣肺止咳、降逆止吐,達到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小兒脾胃虛弱,癥見食少易積、腹脹腹瀉;通過推拿捏脊刺激足三里、中脘、三陰交等穴位,調理小兒脾胃,補益脾胃氣機,增強脾胃功能,達到消食導滯作用,從而使小兒脾胃協調,體質強壯。
3、小兒夜啼,睡眠不安,排除環境因素,癥見腹脹飽滿,小兒輾轉不能安臥,易醒難入睡;中醫有“胃不和,則臥不安”,通過推拿捏脊方法揉按胃俞、中脘、天樞、足三里等穴位,調理脾胃、舒暢氣機,使脾胃運轉正常,小兒自然能夠安然入睡。
中醫小兒推拿注意事項
1、小孩以腹式呼吸為主,對于半歲以內的嬰兒,不宜直接采取俯臥位,建議斜趴在家長懷中操作,以免造成呼吸困難。
2、推拿時要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能低于20℃,以免孩子受涼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設備。但是室溫也不可過高,以免出汗多而影響操作。
3、孩子剛吃過飯后,不能馬上推拿,否則容易造成嘔吐。推拿的時間在餐后1小時或在孩子睡眠前最好。
4、推拿后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在推拿的過程中都會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會不配合,會哭鬧,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推拿后一定要給孩子喝溫開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預防感冒。
5、推拿雖對多種疾病有效,但需要配合其他穴位共同使用。如果只是為了提高免疫力或作為輔助治療,可以每日或隔日推拿,但對于出現嚴重癥狀的寶寶,一定要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