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操適合于腦動脈硬化、腦萎縮、腦外傷、腦卒中后遺癥,肢體活動障礙,不能自理患者的恢復,可由家屬幫助其進行穴位刺激,助其肢體康復,每穴位各3-5分鐘,每天2次。
(一)拍曲池(胳膊肘一圈都可以拍)
【經屬】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
【功效】曲池穴的主治癥狀為: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等。
主治疾病:咽喉腫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
(二)揉外關
【經屬】少陽三焦經
【定位】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功效】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②熱病。③脅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④瘰疬。
(三)揉合谷
【經屬】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
【功效】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四)按揉懸鐘
【經屬】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功效】①頸項強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痹。②癡呆,中風。③牙神經引起的疼痛以及骨科疾病。
(五)拍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凹陷處
【功效】1. 小腿聚集、疼痛;2. 痔疾,便秘。
(六)按揉陽陵泉
【經屬】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功效】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臏腫痛,腳氣,脅肋痛, 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現多用于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癥,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七)揉足三里
【經屬】 足陽明胃經
【定位】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八)揉伏兔
【經屬】足陽明胃經
【定位】在股前區,髕底上6寸,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
【功效】1.下肢冷痛,下肢痿痹,腳氣;2.疝氣。
(九)拳打環跳
【經屬】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臀外下部,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十)敲打風市
【經屬】足少陽膽經穴
【定位】風市是穴位名,即足少陽膽經穴。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功效】腰腿痠痛,下肢痿痹,腳氣,全身瘙癢。現多用于中風后遺癥,小兒麻痹后遺癥,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蕁麻疹等。
(十一)揉率谷
【經屬】足少陽膽經
【定位】該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穴直上方。正坐或側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孫穴之上,入發際1.5寸處取穴。
【功效】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眩暈;頂骨部疼痛,胃炎,小兒高熱驚厥。
(十二)揉三陰交
【經屬】足太陰脾經
【定位】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際
【功效】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癥、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于治療不孕癥、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
>> 更多穴位操學習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