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內容都是來自倪師課程的內容,因為老師在人紀的五部課程中都有提到糖尿病,我只是將之總結一下。
西醫的糖尿病和中醫的消渴不完全相同,因為西醫分1型和2型,老師認為西醫的1型是疫苗造成的,剛出生就打了針,所以西醫認為是天生的。西醫的2型糖尿病在中醫上對應的病是消渴。
消渴是怎么得的呢?
首先要知道甘甜的能量進入體內是有脾吸收的,當大量的甘甜能量聚集無法吸收就容易獲消渴。尤其是現在的精煉糖制品。還有就是晚飯后,睡覺前吃進去的甜食,還沒等吸收,就睡覺了。食物積累在身體里,長此以往就是消渴。
老師認為此病不遺傳,而現在西醫大多數會先問你家人是否是糖尿病。老師認為,是父母有晚餐后吃甜食,或者吃夜宵的習慣,而子女遺傳了父母的生活習慣。
如果我們有兩只一樣的水杯,一只裝滿水,一只半杯水,都倒入等量的糖。哪一個糖的濃度高呢?答案顯而易見的是半杯水。所以人才會渴,而喝進去的水正常是有脾運化,現在脾的功能出現了缺失,喝進去的水無法正常運化,都排出去了,所以人會一直的渴。
當打胰島素的時候更是讓脾休息,因為身體本來想分泌胰島素一看已經有了就停止工作。而此時的糖分并沒有排除體外,都沉積在腳上,長此以往,腳爛掉,只能截肢,最后截肢到大胯,沒法再切了就只能等死了。這是老師經常舉的蔣經國的例子,我們普通人不可能有專門的醫護團隊,有人每天負責制定飲食,有人負責打胰島素,最后還是截肢到了大胯。
下面說一下中醫中消渴的分類和治療
中醫分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的辯證:就是口渴,怎么喝也不解渴。
方用: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參。若不解渴加生地、瓜蔞根
中消的辯證:很容易餓,不吃東西開始冒冷汗,天旋地轉的。吃飯后或者吃點糖緩解。
方用: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大黃、枳實、厚樸
下消的辯證:陽不舉、小便自利、大便堅。
方用:干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
若已經出現了糖尿病足和上熱下寒。加白芍(重用)牛膝、生附子、炙甘草、丹皮、桃仁、三七、黃連、黃芩。
若已經影響到心臟,重用黃連、黃芩。另加半夏、生姜、干姜、白術、茯苓、細辛。
好關于消渴的病因、分類、治療總結完了。最后吐槽幾句,老師治療了很多例消渴,我不相信現在的大夫就一個人都不知道。為什么不去治療呢?我覺得:一是治療好了,就沒有長期的患者了。二是會打別人的飯碗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