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導致機體氧化應激,引發神經纖維代謝紊亂,微血管損傷引起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周圍神經損傷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達60%-90%。
1、如何識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一般而言,糖尿病5~8年以上才有并發癥,而周圍神經病變的一些癥狀開始時也容易被忽視。最常見的是肢體麻木,早期主要出現在腳趾末端,逐漸向雙下肢發展,常常是雙側對稱。隨著病情進展,出現疼痛、蟻走樣感覺異常,甚至感覺缺失。
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癥狀?
由于周圍神經可分為支配感覺的感覺神經及支配運動的運動神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也因損傷的神經而異。其中,感覺神經損傷最為常見,多以手腳麻痛為首發征兆。麻木感一般從手腳部位開始,常常以雙側對稱性的發生,足端感覺異常的情況也比腿部的癥狀會更為明顯,下肢癥狀比上肢重,夜間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還可有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等異常感覺。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對冷、熱、觸、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對輕微刺激即產生強烈而不適的感覺,稱為感覺減退和感覺過敏。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手腳的外來損傷如燙傷、刺傷、劃傷等反應遲鈍,容易導致手腳的潰瘍,甚至因為感染難控制不得不截肢,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糖尿病患者腳部的感覺遲鈍還會導致患者走路時失去平衡感,容易跌倒甚至骨折。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病人健康危害嚴重,上述不適癥狀常常使病人食寢不安,同時神經病變也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糖尿病足,截肢的風險相較普通人增加8-16倍,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患者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和經濟負擔造成巨大的影響。
3、嚴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害
糖尿病患者要十分重視周圍神經病變,具體說來可以分為三部分。
(1).沒有神經病變的患者要加強血糖控制,防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產生,同時每年都要做相關的檢查,要早期篩查明確是否有神經病變并發癥。
(2).對于已經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需要每半年篩查,明確病變嚴重程度和進展情況,及時給予相關的治療,阻止神經病變的進展和惡化。
(3)已經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需要追蹤及保護,避免足部的損傷,嚴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很容易引起糖尿病足,如果患者能夠早期預防,避免足部神經的破潰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病幾率。
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引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血管、代謝、生物機械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最近的醫學研究表明,在腕、肘、膝外側、內踝、足背等肢體解剖生理狹窄處,由于糖尿病代謝及血管異常因素而發生病損、腫脹的周圍神經受到周圍彈性下降的結締組織卡壓,導致神經病變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是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這種理論為采用一種嶄新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方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帶來了希望,即周圍神經顯微減壓術。大多數患者在術后癥狀明顯緩解。足底部感覺恢復后有利于提高平衡能力,避免跌倒,從而降低與之有關的骨折發生率。行下肢周圍神經減壓術可改變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患者的自然病程,下肢感覺的恢復可有效預防神經性潰瘍和截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