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位中醫老師教我開方的時候說,累了可以補氣,說話沒力氣可以補氣,盜汗了可以補氣,失眠了可以補氣,心慌氣短了可以補氣,就連治婦科病的時候,月經提前、量多、量少,產后,乳房腫塊等,都可以補氣。“氣”對于人來說,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同時呢,又為臟腑的各項生理功能提供動力。那我們平時說的免疫力,在中醫對應的其實就是氣的防御作用,就像人體表面的衛兵一樣,氣能夠防御外邪入侵,同時驅散體內的邪氣,有助于保護身體能夠從容應對外界環境的挑戰。因此,在中醫領域,提升免疫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補氣。
黃芪是中藥中的一味常用藥材,因其具有補氣的作用,被譽為“補氣第一藥”。黃芪能夠補肺氣、補中氣,同時還具有補氣升陽、養血生津和固表止汗的功效。在古籍中,黃芪被記載為“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的良藥。肺氣虛是一種身體虛弱的情況,常伴隨全身乏力、干活易感到疲勞,容易出汗,且怕風、怕冷,易患感冒等問題。作為氣的主要產生機構和呼吸的重要器官,肺的功能異常會引發這些狀況。因此,對于這些人來說,黃芪是非常適合的中藥,特別是配合黨參使用,能夠更好地促進氣血的生成和流通,增強肺氣的功能。黨參也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補氣藥,能夠入肺經,在與黃芪的搭配中,可以增強補益肺氣的功效。脾,是人體運化水谷的主要器官之一,與胃一起被稱為氣血生成之源。如果脾氣虛了,就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不能有效地防御外邪入侵。一般脾氣虛的人,常常感到食欲不振、胃部脹滿,進食過后脹感更加明顯,大便長期不成形,身體瘦弱或者有浮腫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黃芪和白術的草藥搭配方案,以健脾益氣、補足后天之本。白術入脾胃經,能夠幫助健脾益氣,和黃芪相互搭配使用,能夠更好地補足脾氣虛所導致的身體虛弱問題。黃芪和白術能夠協同作用,增強補氣、健脾益氣的效果,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排除廢物。人體中的腎被稱為先天之本,腎精能夠化生氣血,因此腎也被看作是氣的根源。但是如果腎氣虛弱,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例如面色蒼白,腰膝酸軟,全身乏力,遺精、早泄,尿頻、尿不盡等問題。覆盆子具有補益腎氣的功效,同時還能夠固精縮尿。黃芪能夠增加腎氣的生成,與覆盆子相互搭配使用,能夠更好地補足腎氣的不足,從而緩解腎氣虛所導致的各種不適癥狀。這個用量啊,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辨證加減,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情況,可以讓專業中醫師幫你辨證指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