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必懂鑒定,特別是普通收藏愛好者!
因為你如果不懂鑒定,真的到你面前你不敢拿,假的貪便宜拿到手里,
等你回過神找行家看了已經晚了!
古玩行沒有退貨的規矩!
瓷器鑒定,有個最簡單的秘訣-見真才能識假!
只有見真的見得多了,才能識別真偽,才能看出贗品。
有的行家是學院派,館藏接觸得多,有的行家是實戰派,
沒別的地攤上練出來的眼力!
但前提也還是需要見過真貨。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可惜懂的人太少。
就好像你一個鄉下人,沒見過劉德華什么樣,我隨便找個人冒充他,你就會相信。
但你如果是70后80后,我估計除非偏遠山區的,找個人冒充劉德華,騙得過去還是比較難。
沒別的,劉德華曝光率太高,大家耳熟能詳,熟了就不好模仿了。
行家看瓷器,其實不用解說,認真讀圖,就能看懂元青花鑒定,
起碼是一個類型的元青花瓷器鑒定。
其他我也不多說,說幾個要點:
第一,你可以看到罐子內底的坼裂。
第二,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瓷積釉的地方那種蝦青色,
這是由于釉里含鐵量比較高,淘洗不精,在窯里氣氛不好形成的,一般新仿瓷沒有這種特點。
第三,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用的蘇勃泥青也是發色藍灰的,
過于鮮艷藍中帶紫的反而不是真正的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也不是都有暈散,鐵銹斑也不是都很明顯。
蘇勃泥青發色從黑灰直到明藍,也可以調得很稀來畫輔助紋飾,
參看本罐的蓮瓣紋,就是調稀了的蘇青,比較清淡發藍灰色,和典型蘇勃泥青發色不一樣,并不就是仿品。
第四,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的底足有粘砂現象,
有殘余沒有擦拭干凈的釉斑,然后底部比較干凈,露胎之處顯得細膩如粉比較油潤。
新仿的瓷器做不到這種胎骨,所以就干脆搞得黑乎乎臟兮兮的,讓你看不到真正的底。
其實真品元青花的底部都是比較細膩干凈的(官窯)。
元代青花底足
近代仿品元青花底部
第五,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的氣泡,但這種只是一種微觀現象,
不是所有的元青花都是如此,不可以此為依據否定其他真品。
但氣泡說只能鑒別煤氣窯電窯燒制的仿品,對于真正柴窯燒制的仿品,就無能為力了。
坊間一批80年代仿品柴窯燒制的,只看氣泡很容易誤以為是真品,不可不細辯紋飾畫工和其他特征。
網狀特征是識別元青花的一個重要依據,只有蘇料元青花有此特質
元青花氣泡死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