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鈴鈴》一開始真的恐怖,說是恐怖片也不為過,但是這部電影尬到我了,感覺很雜糅,沒有個性,笑點不高級而且梗很老,強硬煽情有點沒頭沒腦,看演員表演感覺很累很疲憊,撐不起感情,我的情緒完全是垮掉的。即使首日票房近億元,豆瓣評分卻不及格,像老港片又如何,當年的港片幾乎就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各種拿來主義的拼湊,拿到現在看都是一星的爛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看了這部電影感覺簡直就是過家家,一段讓人無語的生硬搞笑之后,就接一段讓人坐立難安的煽情,置故事情境的可信度不顧,故事給人強烈的拼湊感,有種素材拍爛了,拿一堆廢素材用后期配音強行湊了一部電影。利用鬼嚇人趕走釘子戶的把戲有點不高級,還好笑點之余透露著人與人之間最難割舍的真情。
這是一部嫁接了港式無厘頭和內陸喜劇因子的綜合性喜劇,無論是吳君如的導演、還是鬼+喪尸題材,都是典型的香港風味,而笑點的落實、橋段的呈現、表演的方式,則充滿內陸常見的山寨無厘頭式傻冒氣息!加入些許港片情懷元素當然最好,但作為合拍片味就不對了,難免不了不港不陸不倫不類的尷尬時刻。
也許你會認為,有丈夫作為堅強后盾,吳君如首執導的影片并沒有想像中那樣難看,尤其表現在對幾位主要演員的調度與使用層面。作品從開始的鬼片橋段,到中間的插科打諢,到后期的房地產陰謀,再到最后的正義戰勝邪惡,雖然并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沒有多少明顯的缺陷與短板,把國產片不能出現的“鬼”和國情結合得天衣無縫,比精神病結尾的強太多,難道是因為這個票房才能近億元嗎?
或者說,在陳可辛的協助下,吳君如首部導演作品居然有這樣的成色!故事架構小巧,但老港片的情懷猶在,特別是譚詠麟的《朋友》,用得恰到好處,橋段方面結合了麻花、德云社、愛笑會議室和港片的精華,南北喜劇明星各司其職,各有功能,一點也不突兀,也算是一部讓人笑得開心的一部喜劇電影。雜糅了各種港產片黃金時代時的類型。僵尸,鬼,喪尸,古惑仔等,這些在吳君如的演員生涯中也都是抹不掉的記憶。
然而,大牌云集卻挽救不了一部爛片,嫁了個名導,不代表就具備導演能力,當了某節目導師不代表就是精湛的演技。用著太多的花哨、浮夸、過時、尷尬的陳年舊梗堆砌起的所謂的喜劇,早已糊弄不了現在的觀眾。全片就像90年代香港粗制濫造的鬧劇電影,劇情是否合理?根本不考慮!這個電影基本扒了港式爛片的皮,傳統港式喜劇里的缺點和庸俗之處在這個電影里層出不窮。
電影和名字沒什么關系,很段落性還強轉,感覺是硬要拍鬧鬼,喪尸和地獄,然后套故事,作為一個對演戲節奏掌握得都不好的喜劇演員,新晉導演吳君如更不知導喜劇的節奏,因此電影全程都是以浮夸為皮,松散為神,抄襲為骨,成為一個四不像劣質產品。如果電影是一場交流,它的節奏和我的心理節奏是不符的,我們都是失敗的,大概這也是這部電影評分不及格的原因吧!
從制作層面而言,利用語言作為笑點之一的喜劇,主角卻是配音,這都是導演演員不重視。表面上以類型層層深入來推進情節,卻總是忽略更為現實和深刻的邏輯,是這類魔幻喜劇的通病。有句俗話可以很好的形容這部電影:顧頭不顧腚!多少次強行逆轉,在光怪陸離的喜劇元素堆疊中,人物的情感顯得過分虛假,為喜劇而喜劇,就像吳君如所說,過了。喜劇無根,歡笑的只是皮,而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