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氣里有神奇,萬兩黃金買不去。練功先練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氣功,是太祖門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為基礎,此功不成,余也難成。其以靜為主,以動為輔,以求丹田內氣,兼得腰力內勁。
“先天元氣生丹田,師傳秘法來修煉。調動先天真元氣,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氣是人生來就有的,故稱“先天元氣”。它來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來,是人體生命的原始動力。元氣和人呼吸之氣(后天氣)關系甚密。
“太祖氣功有秘傳,練門選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點。上至臍位下至陰,丹田位在兩中間”。太祖氣功首從丹田練起,因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氣之根”,此處有命門穴、氣海穴、會陰穴等人體大穴,有任脈、督脈、沖脈、帶脈等經脈聚匯,有腎、腎上腺、生殖系統、肝、腸、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經和神經節,能生氣、存氣,故把丹田作為氣功練門。
“練成后天氣混元,丹田好似火藥彈。不怕生來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煸獨馐侵冈谌梭w元氣的基礎上,通過練功獲得的一種內氣,首先產生于丹田,故稱“丹田混元氣”,丹田混元氣,隨意念受人精神影響,可以運行于體內,是一種集中的內在動能,具有強大的能量,一旦練成,運到手節,通過手節,可以產生驚人勁力。
1.站丹田(朝佛勢)。此勢是丹田混元氣行功練最常用的姿勢。
正身直立,面向前方,兩腿并齊伸直,腳尖自然外分。雙臂彎曲,雙手合十,掌心相對,掌指向上,高與鼻齊。兩眼睜開,向前平視。雙唇閉住,牙齒相合,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排除雜念,專心練氣(圖1)。
練氣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氣時,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氣,緩緩進入并慢慢充潤整個丹田。呼氣時,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長、勻細。
此呼吸法,叫“順呼吸”。吸氣時,腹部自然鼓起;呼氣時,腹部自然回收。丹田混元氣所有行功,皆用此法。
“練氣行功三要領,講給門人仔細聽。一要肌肉來放松,周身緊張氣難通。二要思想來入靜,精神混亂氣亂行。三要呼吸深而勻,出入匆忙氣不停。三要缺一也不可,百練混元氣自成”。
練功不幾日,丹田之處會產生一種溫熱感,似有微動,似有物生,此乃丹田混元氣初萌之狀。但不可執著,不可強求,似有似無,隨其自然。如此秘法,正確習之,一般百日后,丹田混元氣萌生、凝聚漸漸充盈。久而久之,鼻只一吸,心念一到丹田,混元氣即至,此功大成。
2.蹲丹田(馬步勢)。雙腿成馬步樁,膝節彎曲,頭正脊直,睜眼平視。雙掌合十,掌指向上,高與鼻齊。全身放松,不可蠻拙緊張。排除雜念,聚精會神,意守丹田。閉唇合齒,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練氣(圖2)。
練氣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氣時,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氣,緩緩進入并慢慢充潤整個丹田。呼氣時,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長、勻細。
此勢是“站丹田”之進勢,功量加大了。但要循序漸進,初習時,膝節稍屈即可,功深后再加大幅度。
3.坐丹田(端坐勢)。上身正直,雙目平視,端坐椅上,全身放松。雙掌合十,掌指向上,高與鼻齊。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意守丹田。閉口合齒,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練氣。
練氣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氣時,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氣,緩緩進入并慢慢充潤整個丹田。呼氣時,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長、勻細。
4.臥丹田(仰臥勢)。仰臥床上,身體正直,全身放松。雙眼閉上,也可睜開。雙掌合十,也可放于其它處。精神集中,排除雜念,意守丹田,閉口合齒,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練氣。
練氣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氣時,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氣,緩緩進入并慢慢充潤整個丹田。呼氣時,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長、勻細。
此勢也是站丹田之輔勢,睡前或睡后,加習片刻,有助長功,也可專練。
5.貫丹田(順氣勢)。正身直立,兩腿并齊伸直。雙掌合十,掌指向上,高與鼻齊。閉口合齒,舌抵上腭。雙目平視,即“站丹田(朝佛勢)”。全身放松,心意入靜,然后練氣。
然后呼氣,意念仍存丹田,雙掌收歸原位。如此反復練習。手動意隨,意到氣到,丹田貫注,自有其妙。
此法與下勢“扭丹田”、“壓丹田”、“開丹田”、“揉丹田”、“走丹田”同屬動練氣,上述“站丹田”、“坐丹田”、“蹲丹田”、“臥丹田”屬靜練氣。而動練氣是在靜練氣的基礎上加些動作,以強化意念,提高氣感,還能通關蕩滯,強筋壯肌,增功助力。如此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丹田開功靜練氣,再用動法加把力。動作千萬別慌張,緩慢柔和不著急”。外動而內靜,動作與呼吸、意念要協調一致,動作營自然,起得穩,練得穩,收得穩。
6.扭丹田(側扭勢)。先做好預備勢:身正直立,兩腿伸直并齊,雙掌合十,高與鼻齊。意念守住丹田,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即“站丹田(朝佛勢)”。眼向前平視。閉住嘴唇,牙關相合,舌抵上腭,用鼻吸氣。
當氣吸滿后,身體即開始動作,側扭腰節,帶動肩背,但臉方向不變,眼依然平視前方,手形、樁形亦不變。同時用鼻呼氣,意念仍存丹田。先向左復向右,或先向右復左,順序自便(圖4)。
呼完后,仍回歸原預備勢,再行扭動,收勢過程中,即行吸氣,回到原位時正好吸滿。如此反復練習,動作要緩,呼吸要慢,意念要淡。外動和意念及呼吸要協調自然,沉穩平和。
7.壓丹田(鞠躬勢)。先做好預備勢:身正直立,兩腿伸直并齊。雙掌合十,高與鼻齊。眼向前平視。閉住嘴唇,牙關相合,舌抵上腭,即“站丹田(朝佛勢)”。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用鼻吸氣。
當氣吸滿后,身體即開始動作,向前探背,腹臀后送,下頦隨抬,但面部方向不變,眼依然向前平視,手形不變,樁形不變,同時用鼻呼氣,意念仍存丹田(圖5)。
呼完后,收歸腰節,回原靜勢。收勢過程中,即開始吸氣,回到預備勢時正好吸滿。接著反復練習,動作要緩慢柔和,不能猛烈急促。
8.開丹田(后仰勢)。
先做好預備勢:身正直立,兩腿伸直并齊。雙掌合十,高與鼻齊。眼向前平視。閉住嘴唇,牙關相合,舌抵上腭,即“朝佛勢”。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以鼻吸氣。
當氣吸滿后,身體即開始動作,向后仰背,腹臀前送,但頭節向前勾屈,而不后仰,眼依然向前平視,手形不變,樁形不變,同時用鼻呼氣,意念仍存丹田(圖6)。
呼完后,收歸預備勢,再行練習。收勢時即行吸氣,回到原位時正好吸滿。如此反復練習。
9.揉丹田(掌蓋勢)。身正直立,兩腿并齊伸直,雙掌相壓,掌心蓋住丹田,掌指橫放,左掌壓右掌,或右掌壓左掌,可以自便。
然后劃圓揉動,先向左或先向右,互換揉動,各揉數十圈,多多益善。如此可以調動真元,生精益氣(圖7)。
練功時,全身放松,心念集中,呼吸均勻,意守丹田,內外結合,緩緩習之。不可太輕,也不可太重,輕重要適當,更不能亂揉一通。
10.走丹田(散步勢)。身正頭平,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仍存丹田,呼吸細勻,而后緩緩行走。如平常走步,可直走,可走圓。
此功既是一種練功法,隨意練之,有助長功;又是一種收功法,在練本功后,用此法可以卸火通經,舒筋順氣,長用有大益處,不要輕視。
“丹田混元氣”是一種武功,旨在積聚內氣內能,為高層絕藝打下根基。同時又可用于治病保健,對于神經、腦、肺臟、腸胃、腎臟、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強壯作用。
作為內功,一樣的練法,因體質、心智等不同,必然產生不同的內景、功效等,還可能因對功法不了解而出現偏差,所以學者一定要吃透功法方可使用,不能生吞活剝,貿然亂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