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耀六年夏,曹魏大將鄧艾偷渡陰平,蜀漢后主劉禪不戰(zhàn)而降,將自己永遠釘?shù)搅藲v史的恥辱柱上。客觀地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投降是下下策,理由如下:
一則當時蜀漢部隊主力未滅,還有力量與魏軍斗爭。蜀漢后期,除漢中丟失外,國力并沒有太大的損耗。鄧艾雖突破陰平,但部隊數(shù)量有限,據(jù)西晉史學家袁準估計,鄧艾的部隊不會超過1萬人。《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中記載“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tǒng)諸軍三萬馀人。”當時鄧艾一共不過統(tǒng)兵3萬。鄧氏父子為涉險出奇,把人員又進行了精減,所以鄧艾入蜀的兵力為1萬是可信的。同時,陰平小道山路崎嶇,不僅有七百里的無人區(qū),有的地方還需要魏軍鑿山開路,最險要的地方要“攀木緣崖”才能通過,戰(zhàn)馬和攻城用重裝備是無論如何帶不進來的。魏軍失去了騎兵,與蜀軍相比也就不再有明顯的優(yōu)勢了,如果組織得當,不但防守成都是可能的,甚至還有可能甕中捉鱉,全殲孤軍深入的鄧艾所部。
二則防守容易,攻城難。從正常情況看,因為防守一方有城垣為依托,兵力完全可以少于進攻方,而進攻一方在城中無內(nèi)應的情況下,要想攻下城池,至少要有3到5倍的兵力。當年劉備剛?cè)∥鞔〞r,霍峻率幾百人在葭萌關(guān)竟然能擋住劉璋1萬人的進攻,且堅守1年,攻守比達到了1千比1,而且守方最后獲勝。我們在贊嘆霍峻的同時,也可見當時軍隊攻堅能力的一斑。成都雖不比葭萌關(guān),但如果堅持頑守,是能夠守住成都的。
但劉禪偏偏選擇了不抵抗政策,搞了不戰(zhàn)而降,這一降不要緊,使得蜀漢的忠臣良將和無數(shù)的無辜百姓受到殘酷地迫害。
關(guān)羽家族、諸葛亮家族、姜維家族、張翼家族、蔣琬家族等等,都被屠殺殆盡。《三國志·蜀志·關(guān)羽傳》注引《蜀記》曰:“龐德子(龐)會,隨鐘(會)、鄧(艾)伐蜀。蜀破,(龐會)盡滅關(guān)氏家。”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鐘)會既構(gòu)鄧艾,(鄧)艾檻車征,因?qū)ⅲń┚S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姜)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qū)。魏將士憤怒,殺(鐘)會及(姜)維,(姜)維妻子皆伏誅。”與姜維一道投降的名將張翼也遇害。《三國志·蜀志·張翼傳》:“(景耀)六年,與(姜)維咸在劍閣,共詣降鐘會于涪。明年正月,隨(鐘)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被亂兵殺害的還有蜀漢名相蔣琬之子蔣斌、蔣顯,這兄弟二人也跟隨姜維在涪縣(今四川綿陽東)投降鐘會。《三國志·蜀志·張翼傳》:“后主既降鄧艾,(蔣)斌詣(鐘)會于涪,待以交友之禮。隨(鐘)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蔣斌之弟蔣顯,“為太子仆,(鐘)會亦愛其才學,與(蔣)斌同時死”。
除了上述眾多蜀漢的良將忠臣及太子遭到屠殺之外,蜀漢的無數(shù)百姓更是遭到搶掠和殺戮。鄧艾入據(jù)成都時,嚴格約束軍紀,蜀漢雖亡,成都百姓生活沒有受到影響。鐘會進成都后,盡廢鄧艾制度,成都開始亂起來。鐘會死后,軍中無主,早就想趁亂發(fā)財?shù)奈簛y軍借此良機,在成都城中哄搶起來,成都百姓就此遭殃。《三國志·蜀志·后主傳》:“(鐘)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shù)日乃安集。”那些趁亂擄的兵士們?yōu)榱搜谏w自己的劣跡,放火焚燒,一些重要建筑物包括蜀漢皇宮都受到焚毀。蜀漢的檔案資料、圖書,宮中所藏典籍散失,以至于陳壽撰寫《三國志·蜀志》時,可資利用的材料甚少,有些重要人物沒有入志,有些傳記內(nèi)容單薄。
劉禪在可以不降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投降,雖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卻坑害了無數(shù)為蜀漢流血流汗的忠臣良將和黎民百姓。僅憑此一點就表明,那些頻頻為劉禪翻案的論調(diào)無非是為了博取讀者的眼球,而搞得嘩眾取寵之舉罷了!(文∕講史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