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
大同電能源源不斷輸向京津塘地區
靚麗塔山
同煤集團是我國最大動力煤生產企業之一,經過60多年發展,形成了地跨晉內蒙古2省11市,擁有20萬員工,72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大同煤業、漳澤電力2家上市公司和1家財務公司,73座煤礦、11座電廠,煤炭、電力、煤化工、冶金、機械制造、建筑建材房地產、物流貿易、文化旅游八大產業并舉的綜合能源大集團。
煤炭轉型做強——建設集約型的安全高效礦井群
同煤集團現有73座煤礦,“十二五”期間將形成全國特有的集約型、集群型安全高效礦井群,就是建設11座千萬噸級礦井、5座500萬噸級礦井、12座300萬噸級礦井的“三類高效礦井集群”。
目前,除了已投產的塔山煤礦和同忻煤礦外,麻家梁、色連、金莊3座千萬噸級礦井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梵王寺、北辛窯、鐵峰3座千萬噸級礦井建設正在加速推進,白家溝、潘家窯2座千萬噸級礦井已開始做前期工作;500萬噸和300萬噸礦井都在有序、有力推進中。“三類高效礦井集群”建設、改造進展順利,成效明顯,為煤炭產業做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力轉型做大——打造深度融合的“煤電一體化”
實施煤電聯營,建設坑口電廠,全面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同煤在轉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同煤集團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煤炭生產企業,長期以來走的是單一的挖原煤、賣原煤的路子,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進入新世紀,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2006年,同煤歷史上首個電廠——資源綜合利用熱電廠的投產運行,結束了企業有煤無電的歷史。2011年,同煤集團把電力產業正式確定為同煤第二大主業,與煤炭產業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布局,使同煤集團真正形成煤炭和電力兩大產業雙輪驅動、優勢互促、共同支撐的新格局。
2012年,同煤集團抓住整個發電行業低迷的歷史機遇,通過新建、重組、收購、合作的方式,于12月28日成功完成漳澤電力重組兼并工作,重組后總裝機容量達到743.85萬千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實現翻番,標志著同煤集團作為山西省以資本市場為紐帶、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集約、綠色、多元、低碳”的循環經濟模式
“十一五”期間,同煤集團投資200多億元,建成了全國煤炭行業第一個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塔山循環經濟園區,是國家發改委推廣的60個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之一。
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共由“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聚合集成,年生產原煤2500萬噸,以建設千萬噸級礦井為龍頭,形成“煤—電”“煤—化工”“煤—建材”三條完整的產業鏈。其中:每年有1500萬噸的精煤通過鐵路專用線運送到秦皇島港下水銷售。分選出來的140萬噸級低熱值煤和煤矸石輸送到資源綜合利用電廠發電,電廠產生的余熱用于居民冬季集中供熱。另外,還有400萬噸級原煤用1.5公里的傳送帶直接輸送到2×60萬千瓦坑口電廠發電,形成“煤—電”產業鏈。還有450萬噸原煤經過深加工生產甲醇,甲醇再制烯烴,形成“煤—化工”產業鏈。采煤伴生的煤矸石和坑口電廠排出的粉煤灰,作為水泥廠和煤矸石磚廠的原料,形成“煤—建材”產業鏈。園區各項目首尾相接、環環相扣,上一個單位的廢料,正好是下一個單位的原料,實現了煤炭的“有限資源、無限利用”,創出了一條“集約、綠色、多元、低碳”的能源產業新路,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4年,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完成產值177億元,利潤35.2億元,上繳稅費26.8億元。
當前,同煤集團以塔山園區為典范,加快建設鐵峰、東金潘、朔南、軒崗、白家溝5個產值超百億的循環經濟園區,使之成為項目積聚中心、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產業鏈延伸中心、產品增值和利潤增長中心,真正實現有限資源的無限利用。
李德忠
號外!號外!山西新聞網攜手屈臣氏給小伙伴們帶來新福利!屈臣氏蟲草青春悅活面膜正裝免費拿!關注“山西新聞網”微信公眾號(sxrb-com),回復“試用”來參與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