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二五”即將圓滿收官,“十三五”的合肥,發展目標劍指“全國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其中有怎樣的發展內涵和路徑選擇?提早謀劃、率先行動,省城合肥在歲末的周日召開第十次黨代會2015年會議,明確提出打造“五個城市”,全體黨代表全票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為合肥樹立了五年的奮進目標、描繪了五年的嶄新模樣。會上,合肥市委、合肥市紀委分別作了工作報告,縣市區9位書記首次公開述職且現場接受黨代表的提問和民主測評。
5年后,合肥會是什么樣子?從12月20日會上通過的《中共合肥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建議(審議稿)》可見端倪。合肥的經濟總量位次將前移,經濟實力更加雄厚。城市由主城區和副城區有機組合,高中教育不僅要普及且將免除學雜費。新型產業人才集聚,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周末,去環巢湖轉轉,這里將成為世界一流環巢湖國家休閑旅游區。
[經濟發展]
百姓更有錢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四萬元
未來五年,合肥人民的“錢袋子”更鼓。按照總體目標,“十三五”期間,合肥總體經濟增長速度力爭“兩位數”,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與此同時,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充足,目標是基本達到長三角地區平均水平。敞開懷抱與國際接軌,未來北歐、歐洲、俄羅斯、德國等都會成為合肥的“小伙伴”。目前,合肥已經形成“四港三區一中心”(合肥港、合肥國際內陸港、合肥航空港、合肥跨境電子商務港;合肥綜合保稅區、合肥出口加工區和合肥空港物流中心;對外勞務合作服務中心)的格局。未來5年,合肥會加密“合新歐”國際貨源班列,拓展國際航空貨運通道,加強與國際大通道合作,復制自貿區國際貿易投資體制機制,等高對接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深化關檢三個一改革,全面實施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
[改革發展]市區更大了 肥東肥西長豐可能變成區
肥東、肥西和長豐合肥的老三縣,有可能變成合肥的“區”。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建議》表示,將以中心城區為標準,建設合肥東部、南部、北部三大中心城市副中心,疏散主城區功能。與之相對應的是“穩妥推進撤縣建區和改縣建市”。除了合淮同城化,合肥南向發展將牽手銅陵,據規劃要打造三個副中心,東部副中心將打造成為融入長三角的重要節點,南部副中心是合銅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北部副中心是合淮同城化的重要節點。在城市規劃建設上,合肥人可能再也沒有“看海”的機會了,因為將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地下延伸,建設“海綿城市”。
建設九年的濱湖新區未來五年將力爭“國家級”,提升新區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等同時,打造創新改革試驗區、高端產業集聚區、生態文明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合肥雙節點城市核心區,成為引領合肥都市圈創新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支撐帶動安徽崛起的增長極、長三角雙向開放的新窗口。產業發展也潛力無限,其中不僅要打造新型顯示、智能語音、光伏、生物醫藥等世界級產業集聚。
[交通教育]
交通更便捷 五年確保投運五條地鐵線
1小時跑遍合肥都市圈,2小時跑遍安徽省,4小時差不多就能跑遍全國了——未來,您周末就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建設上,合肥將制定對接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規劃,以合肥為中心,建設打造連接全省的城際鐵路網。合肥與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間兩小時通達,合肥都市圈內則會構建“十二縱十橫”一級公路網,實現一小時通勤圈。在城市內部,未來五年將確保投運5條地鐵線,全力打造智能交通和公交都市。城市慢行系統也將實現,一輛自行車就可方便出門。合肥還將建成城區綜合樞紐換乘中心,修建地下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另外,新橋機場二期、高鐵西站鐵路樞紐工程也將開建,并新建一批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