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生老師筆課:
“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p>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p>
“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p>
“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頜腫……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
“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頹癲疾……。”
“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饑不欲食……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干……。”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病手心熱……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p>
“三焦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
“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p>
“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p>
《靈樞經脈篇第十》
我們講婦科的時候,專門講了催乳師課。講了寶媽乳少以及乳腺的問題,可以用太陽小腸經的少澤穴。為什么用太陽小腸的井穴,可以解決乳汁的問題呢?
我們說因為小腸經是主液。這個液包括了許多的液。比如眼睛發干是眼睛的液不足,我們可以用少澤。骨頭之間的液不足,也可以用少澤。身體上一切的液的問題,都可以在小腸經上找到答案。這里有兩個問題,是動則病和所主。。所生病者,有什么區別?
山西 學員:師父說,身體上一切的液的問題,都可以在小腸經上找到答案。
黃貴生老師:明白了這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非常多的疑問。這個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這一段:
“肺手太陰之脈……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腸手陽明之脈……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因為這一段,這十幾年跑出來許多的大勇士者,試圖解開人迎寸口脈法之謎,也有不少人利用人迎寸口脈發大財。盡管他們教的所謂人迎寸口脈法,不一定就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但是,這個經脈的盈、虛的問題,必須要解決的。為什么呢?這個道理很淺顯,如果經脈之氣是盈,是虛,尚且搞不清楚。你怎么去進行補瀉?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很明顯,人迎寸口脈的判斷,是經氣盈虛的依據。也是靠這個依據,對經脈進行補或者瀉。沒有了這個依據,你怎么辦?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當然我們有辦法的。
我這一期的大課,一開始就講針法的補瀉手法。不僅僅是要講針法的補瀉手法,還要訓練你的補瀉手法,針法不是靠講道理就能有的。光懂得針法的補瀉手法的道理,沒有太大的用處的。
比如我教你打槍,我給你打槍的基本原理,三點成一線,你就肯定可以打中目標,道理講的容易,只講道理,不去訓練,你永遠成不了神槍手。只有經過不斷的槍法訓練,你才可以打中目標,針法的訓練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要訓練你們的針法。
然后呢,你的針法是訓練出來了,你們會用嗎?你們會判斷什么時候用補?什么時候用瀉嗎?補瀉錯誤了,不但治不好病,還會把人治壞了。
前天我們就有一個老學員,給人家治腹脹,不但腹脹沒有治好,還把人治成了失眠。這個就是虛實分不清楚,惹出來的錯誤,所以臨床上,我們既然要用經脈之氣來治病,你還得要懂得這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你還要了解經脈病變出現的諸多癥候;你還要能判斷經氣的盈虛,結合你訓練出來的針法,你才能真正的能治病。
上個周六已開始大班的開學典禮。我會給大家講清楚這一期的學習任務,大家努力。上周禮拜天就正式開始講課了。
一組 上海 學員:師父不是說從陰陽五行講起嗎?
黃貴生老師:對。開始就講陰陽五行。不要以為你是大學畢業了,還在臨床上有了幾年或者十幾年的經驗。你就因為這個陰陽五行自己肯定懂了,我們學習陰陽五行,不是為了考試,我們學習陰陽五行,是為了搞明白古人對自然萬物與人的關系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