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Watch本身沒有SIM卡,所以說它是iPhone6的搬運工一點都沒錯。用它接iPhone的電話,發短信,哦,唯一的創新,就只剩下心跳、涂鴉。而且前提還得是對方也有塊手表。所以說,蘋果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那些握有腎6的果粉覺得必須得有一款伴侶才夠勁。
向前輩iPhone學習
而反顧歷史,你會有種預感,AppleWatch的迭代更新速度很可能比iPhone還短,至少從第一年的銷量可以印證這個觀點。根據Statista統計,2007年,蘋果賣出了540萬部iPhone。雖然關于手表的銷量,蘋果并未給出官方統計數字,連24號起正式發布第一周的數字都沒有。但是各種研究機構卻紛紛給出了預測答案,如猜謎一般,PiperJaffray的分析師就說發售前的預定量達到了230萬,而這個數字接近iPhone第一年全部銷量的一半。
8年前,iPhone從6月29日開始銷售,用了兩個半月才達到了100萬部的銷量。而且喬布斯最初在發售的第一個季度,也沒有跟英國、德國、法國的運營商簽訂任何合同。但是時光滑到2012年,iPhone4S來到中國,那時它已經成為了蘋果最重要的賺錢機器了。
作為前輩,iPhone的成功經歷了一個過程。所以,人們不禁要問,AppleWatch究竟要等多久,才能熬成iPhone的地位?確切的說,它才能獨當一面看,撐起蘋果盈利的另一面大旗呢?
為毛蘋果如此關心手表的銷量問題?除了這個周邊產品分類戰略的成功學意義之外,通過提供新設備擴大iOS的覆蓋率也是當務之急。
GooglePlay步步驚心
最近,Google就表示,總體廣告營收方面,Android已經超過iOS。不過,按每次廣告印象營收計算,它仍然落后于iOS。但是隨著中國市場的崛起,未來Android的每次廣告印象營收也將超過iOS。這令庫克產生了危機感。此次手表網上預訂就是蘋果希望將果粉的視線拉回AppStore。
今年元旦,應用和應用內購物給蘋果貢獻了5億美元營收。AppStore營收比GooglePlay高約70%。另外,iOS平臺用戶使用設備的頻次高于Android用戶。
雖然具備上述優勢,但蘋果并未高枕無憂,其有限的覆蓋范圍成為木桶短板。OperaMediaworks的報告顯示:iOS設備創收能力較高,主要原因是這些設備在廣告價格高的地區的市場份額較高,例如西歐和美國。
而Google的Android系統在新興移動市場上有領先優勢,例如亞洲和美洲(北美除外)。這些地區在移動廣告印象和廣告支出中的占比在增長,Android在這些地區的市場份額高達65%。例如在印度,Android是當之無愧的主打系統,而印度的移動廣告印象數量方面僅次于美國。這就為Google打翻身仗埋下了伏筆。
為了應對新的挑戰,蘋果家族或者說生態系統還將繼續延拓。目前,蘋果正在努力去運營商化,未來推出獨立SIM卡就是擺明了要單干。因此,AppleWatch僅僅是作為iPhone配件的角色誕生,所以它能否通過萬眾檢驗,在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先別考慮太多升級換代,而是要尊重用戶對于手表性能的更高訴求。
亞馬遜的無人機啟發
除了功能創新,在服務細節上,蘋果可以改善的空間依舊很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瞧瞧亞馬遜都開始鼓搗無人機追蹤了,那些等待EMS包裹的果粉肯定也很羨慕。這一點,蘋果怎么能落后呢。這是庫克力推網上預訂之后最關鍵的一環,如果能夠縮短這個送貨時間,并讓其變得新鮮有趣,肯定加分。
但是還是被亞馬遜搶先了,他們申請了一項專利,甭管用戶在哪兒,送貨無人機都能在30分鐘內將包裹投遞到手中。此前,無人機只是送到家,亞馬遜會根據用戶需求以及其智能手機攝像頭顯示的位置,投遞到用戶手中,基本上跟精確打擊的效果是一樣的。總會讓人懷疑這是美國軍方有預謀的演練。考慮到國情,小伙伴們還是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