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防范來自家庭的傷害?
第一節 觸目驚心的家庭傷害
案例: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案
家庭,應該是未成年人最安全、最可靠、最溫暖的地方。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青少年學生家庭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其中包括家庭虐待、意外事故、外來侵害等。
2002年3月,溫州市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遭受虐待的悲慘經歷引起了當地市民乃至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3月21日,在哭泣聲中,小丹開始講述自己遭受親生父母虐待的悲慘經歷:“爸爸時常用煙蒂燙我的大腿,媽媽更壞,竟用火燒紅的菜刀燙我的屁股……求求你們救救我,千萬不要送我回家,不然他們會殺了我的。前幾天,他們吵完架后,媽媽就將我手腳捆綁起來,用抹布塞住我的嘴,再把用火燒紅的菜刀放到我的屁股上燙,無論我怎么求饒,媽媽還不放過我?!睋刂菔挟T海婁橋派出所民警調查,小丹是附近陳莊村的農家小孩,今年僅9歲,在家經常受父母的虐待,身體上到處是傷疤,尤其在她的大腿上,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肌膚,滿眼都是擰傷、燙傷的痕跡,更讓人觸目的是她的臀部被燙傷后,已開始化膿了,褲子都粘在了傷口上。除此之外,小丹還經常被父母扇耳光、擰大腿,有時候還被關到棚屋里,不給她吃飯。
學法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虐待、遺棄、非法送養未成年人或者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一條 【遺棄罪】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虐待罪屬于自訴案件,小丹和小麗應當主動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父母的刑事責任,如果被虐待構成重傷、死亡則屬于公訴案件,由公訴機關提起公訴。
安全小貼士
面對父母的虐待行為,應當如何處理?
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虐待,我們建議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告訴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如果自己被打傷或被打殘,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是要負法律責任;
2、如果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此置若罔聞,可以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自己的虐待行為告訴其他近親屬,如爺爺、奶奶或者叔叔、舅舅、姨、姑等,由他們對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進行勸阻、說服;
3、未成年被害人還可以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虐待行為告訴老師或學校,由老師對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進行勸阻、教育;也可以通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進行批評、勸阻、調解;
4、在虐待行為發生時或發生后,可以請求公安機關緊急采取措施制止危害行為并對加害人進行處罰或制裁;
5、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未成年被害人還可以向民政部門、共青團、婦聯、未成年人保護組織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并且根據情況需要采取救助措施;
6、虐待情節嚴重的,未成年被害人可以主動去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利;
7、如果未成年被害人因受到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強制或威嚇無法提起訴訟的,近親屬或人民檢察院也可以代為提起訴訟。也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未成年人如何避免家庭傷害?
一是平時要注意經常和其他成年家庭成員進行溝通。
二是一些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往往情緒比較激動。這時,最好不要硬碰硬地“頂牛”。
三是當家長之間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發生矛盾時,未成年人不要做傳話筒。
四是當家長之間正在發生爭執時,未成年人不要輕易介入。
五是盡量不和經常對自己實施家庭暴力的成員獨處。
六是當家庭暴力發生后,不要“抱著家丑不可外揚”的想法加以掩蓋。未成年人要把自己遭受家庭暴力的事告訴其他成年家庭成員,以尋求他們的保護;也可以向學校老師反映;針對嚴重的家庭暴力行為,要及時報警。
第二節 智斗歹徒,保護自己
案例:智斗歹徒,保護自己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中學生王某獨自在家做作業。聽到敲門聲,就走到門邊問:你是哪個?來人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給你家送東西來了。王某便打開房門,看到來人較陌生想關門時已經來不及。來人連推帶唬把王某推進屋順手關了門。這時學生王某已經意識到遇到了歹徒。這個歹徒見王某一個人在家,就把王某推進臥室欲行強暴。王某在反抗了一會后,便假裝順從,就對歹徒說,我口渴了,麻煩你先幫我到客廳去到杯水來喝,我再慢慢服侍你。歹徒便起身去客廳倒水。王某在歹徒跨出臥室時,便立即起身鎖上臥室門,用手機報警。歹徒聽到王某在臥室報了警,便沖出王某家門跑了。王某機制地保護了自己不受侵害。
安全小貼士
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作為學生,一個人單獨在家時不要隨便開門。一旦遇到歹徒,要勇敢機智應對,尋找機會脫身和報警。
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因處于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在復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應該積極爭取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護;如果這些保護不能及時到位,我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青少年必須要學會自我保護,樹立防范意識,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養自我防范的能力。
聲明:轉載推送此文目的在于公益宣傳和知識分享,如有不妥或涉及侵權,請聯系維護人員刪除。維護人員電話:0855——8254258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