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中很重要的一個器官,人們吃的食物都需要通過胃。胃也很嬌氣,稍微吃的不合適就會難受,平時總不合適就會生病了。大多數(shù)的人胃都有或大或小的小毛病。不知從何時開始,水必須喝熱的,稍微涼點就會胃疼。
醫(yī)生:飯后出現(xiàn)這“7種表現(xiàn)”,說明你胃已病的不輕了,必須檢查
1、飯后馬上腹瀉,吃一餐瀉一次、一旦受涼或吃東西不注意就會發(fā)作。有時腹瀉有時便秘,腹瀉為水狀,便秘的時候出現(xiàn)黏液,有時覺得肚子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沒有大便,數(shù)年不見消瘦,這可能提示腸易激綜合征。
2、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后出現(xiàn)腹痛、腹瀉,可伴畏寒發(fā)熱、嘔吐,考慮為急性腸胃炎或急性痢疾。
3、飯后上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癥狀。癥狀多年不見好,常在秋天發(fā)作,疼痛有節(jié)律性,在生氣、受涼,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出現(xiàn),可能提示胃潰瘍。
4、一般在飯后兩小時胃痛,甚至半夜痛醒,吃點東西后能緩解,一般伴有反酸。考慮為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癥。
5、飯后或終日飽脹、噯氣但是不反酸,食欲下降,體重慢慢減輕,臉色輕度蒼白或灰白,中老年人可能患有慢性胃炎、胃癌,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6、吃東西時胸骨后出現(xiàn)受阻、停頓、疼痛感,癥狀輕重不一。這可能提示患有食管憩室、食管炎或食管早期癌。
7、飯后出現(xiàn)腹脹,一般伴有惡心、嘔吐,有時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之前沒有胃病史,近期才發(fā)現(xiàn),且伴有消瘦、貧血、胃口差、在心口處或肚臍上摸到硬塊,則可能提示胃癌。醫(yī)生提醒,如果在飯后常常出現(xiàn)不適感,要盡早到醫(yī)院檢查,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胃痛的人,謹記“多喝三水,少碰三紅,記住三個字”,胃越來越好!
多喝“三水”:
胃喜溫,經常胃痛跟貪涼也有密切關系,所以,平時多喝些暖胃茶水,對緩解胃痛很有益處。
1、白鼓丁茉莉花茶水
用白鼓丁葉子,搭配茉莉花,一起泡水,可養(yǎng)胃止痛,殺菌消炎,還有利于殺滅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部健康。
白鼓丁,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入胃經,有很好的養(yǎng)胃消炎之效。
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寫道:“白鼓丁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
據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白鼓丁對胃潰瘍具有治療作用,能明顯的減輕胃潰瘍的發(fā)生幾率,并且,白鼓丁還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對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茉莉花,主溫脾胃,既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還有理氣解郁,化濕和中之效,中指的是處于中焦的脾胃。
茉莉花,還常用于脾胃濕濁不化、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癥。
二者搭配泡水喝,對暖胃止痛是不錯的選擇。
2、紅棗水
紅棗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健脾胃、補氣血的功效,同時,對缺鐵性貧血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胃不好的人,平時可以將紅棗切碎,加入姜和鹽用大火煮開后,放入紅糖。這樣有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3、石斛水
石斛歸胃經,有滋陰生津、益脾養(yǎng)胃的作用,對于胃液不足有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胃不舒服,每天喝點石斛水,既能清除胃中殘留的毒素,還能加速胃黏膜的修復,增強胃部功能,緩解炎癥癥狀,保護胃部健康。
少碰“三紅”:
1、辣椒
辣椒味道辛辣,是很多人愛放的調味品,其實辣椒功能有兩重性,既有養(yǎng)胃之效,也有傷胃的功能。
研究表明,適量的辣椒對胃黏膜具有修復作用,它可抑制胃酸分泌,并刺激堿性黏液的分泌,通過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治療胃潰瘍。
但過度食用,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就會刺激胃黏膜,會讓胃酸分泌加快,胃酸過多會引起胃部絞痛,還會容易誘發(fā)胰腺炎和膽囊炎等。
所以,胃不好的人,生活中還是少碰,像重慶火鍋、麻辣燙等食物,也最好忌口。
2、山楂
山楂味道酸酸的,不少人拿它來開胃消食,但是有胃病的人,本身內體胃酸就多,如果再食用了山楂,是很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例如:胃出血、胃潰瘍等,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出現(xiàn)胃穿孔的情況。另外,更不要空腹食用山楂等水果,山楂里面的鞣酸會與食物殘渣混合,形成胃結石,對胃病更加不利。
3、番茄
一般來說,番茄的酸性很高,可能會刺激胃產生更多的胃酸。因此,在吃太多番茄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泛酸、燒心等癥狀。
用番茄做成的番茄醬也是如此,最好少碰。
養(yǎng)胃,記住“三個字”:
一、忌
1、忌吃腌制品
腌制食物,含有一定的硝酸鹽,在胃內環(huán)境或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化合物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導致胃癌的發(fā)生。
2、忌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飲料中細菌的同時,也可對人體內的有益菌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所以,這樣的食物最好少碰。
二、吃
1、一日三餐的時間
“三餐規(guī)律”是指早餐、午餐、晚餐,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律。
早餐:7-9點之間為宜,正值小腸經當令,利于營養(yǎng)和熱量吸收;
午餐:11-13點之間為宜,飯后4小時左右饑餓,說明飯量比較合適。
晚餐:17-19點之間為宜,這樣不會增加胃腸負擔。
2、“吃”的順序
湯→水果→蔬菜→肉、蛋、魚(蛋白質類)→主食
喝完湯后,再吃少許水果,之后,正式進入正餐。
再吃些青菜,對胃黏膜傷害會很小,且能增強飽腹感。
三、按
1、按揉腹部
胃不好,或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與按摩,在飯后,可以順時針按揉腹部,起到促進消化,減少積食的效果。
2、按揉內關穴
位置: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內關穴是治療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對治療胃痛、惡心、嘔吐等癥有不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