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
從前,山上小廟住著一個活潑伶俐的小和尚。山坡下有條小河,小和尚經常自己下山挑水吃。那里是一座空廟,伙房里的用品一應俱全,有大水缸、水桶、扁擔、鍋、碗等。他白天挑水、念經,晚上敲木魚、打坐,日子過得很安逸。挑來的水不但自己夠喝,還給廟里觀音菩薩手中的凈瓶灌上水,凈瓶里插的柳枝也鮮活了。
過了幾天,來了一個高個子的瘦和尚,他走了很遠的路,看到這里有山有水真是一個好地方,就想在這兒住下。他又累又渴,一到廟里就把剩下的半缸水全喝了。此時,正好小和尚挑水回來,一看水缸全空了,很不高興。
他把水倒進缸里,然后把水桶和扁擔交給瘦和尚,讓他去挑水。瘦和尚也生氣了:“為什么一來就讓我干活?要挑咱倆一塊兒去!”
小和尚一聽可不高興了:“你把我挑的水全喝了,哪有光喝水不挑水的道理?”
瘦和尚實在累了,說道:“你看我走了一天的路,已經累得不行了,明天再去行嗎?兩人就這樣爭吵了起來,最后也吵不出一個結果,只好一起下山去抬水。
之后的幾日,都是瘦和尚和小和尚一同下山抬水上來,日子也恢復了和諧、平靜。這一天,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一直趕路,走得很辛苦,看到山上有座小廟,就徑直走上來。他身肥口闊,看見院子里的大水缸,就一口氣把一缸水全喝完了。廟里的兩位和尚聽到聲音出來一看,都面露不悅之色,胖和尚表示要留下來住幾天,小和尚和瘦和尚默契地把水桶和扁擔朝胖和尚眼前一放,對他說:“那你先去挑水,把水缸裝滿吧!”胖和尚不情愿地挑著空桶下了山,只挑上來一趟,就坐在地上不動了,走了那么遠的路也實在累了。胖和尚因為挑水走了路,又渴得不行,于是把剛挑上來的水全喝光了。另外兩個和尚出來看見水缸還是空的,再讓他去挑水,他卻說什么也不去了。
三個和尚吵得不可開交,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去挑水,于是都氣鼓鼓地回到廟里。等到天黑了,三個和尚都渴了,觀音菩薩凈瓶里的水都被他們喝光了,里面的柳枝也變蔫了。他們只能無精打采地皺著眉、黑著臉,在廟里打坐,心里都憋著一口氣。
三個和尚昏昏欲睡,一只小老鼠大搖大擺地從洞里鉆出來,它跑上了香案,把供桌上的一盞油燈碰倒了。老鼠毫不在意,美美地走開了。誰知油燈把桌上的臺布燒著了,火勢很快蔓延開來,把整個供桌都點燃了,火苗已經快燒到屋頂丁。三個和尚從昏沉中驚醒,趕緊跳起來跑到院子里,搶著提木桶下山去打水,三個人上上下下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才把廟里的火撲滅。“好險哪!”胖和尚率先打破了沉默。小和尚和瘦和尚也贊同地點點頭。
要不是三人齊心協力,恐怕現在就沒有這擋風遮雨的小廟了。
那晚大火之后,三個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每天搶著拎桶挑水上山。從此,水缸里的水天天都是滿的。三個和尚高高興興地一起捧著大碗喝水,觀音菩薩凈瓶里的柳枝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后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