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齋收藏的“民國”故紙系列之(103)——1948年商邱團管區全體官佐慶祝元旦合影老照片
本文系靜思齋·于岳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藏品交流鏈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5533781704/
最近喜獲一張國軍合影老照片,題為“豫東師管區商邱團管區為慶祝三十七年元旦暨本部成立二周年聯合紀念全體官佐攝影”(注:商邱即今河南商丘,為行文方便,下文均作商丘),我很喜歡這種有明確地域題材的老照片,是為喜也。
X管區是1936年《兵役法》的施行后,在全國陸續成立的國軍兵役機構,省設軍管區,其下設師管區,再下設團管區,為三級制,但建制變化頻繁,此處不再贅述。此照攝于1948年元旦,當然也就可以推出商丘團管區的成立時間為1946年1月1日。不過這個“成立”乃是再度成立,查考河南省志等文獻發現,至晚在三十年代末期,就已有過商丘團管區的設立(隸屬于豫東師管區,該師管區最初配屬第2師——即為第2師補充兵員之意),只是在1940年(一說1941年),因層級過多效率低下的緣故,全國的團管區全被裁撤了。
如此說來,此時再恢復團管區,貌似有點“開倒車”。而且就這一個最基層的兵役機構,僅官佐就有百十號人,人事亦頗顯臃腫。團管區司令多為上校級,此照第三排中間偏右、穿美式軍服看起來最筆挺的那位(見上圖),應該就是商丘團管區司令了,但此時我尚未查到他的姓名。至于照片中其他人,如果接觸不到原始檔案或通訊錄一類文獻,那就更難知悉了。
其實當時購買此照,我也并無考證出司令以外其他人物姓名的預期,它更為吸引我的地方,乃是背景之古建(我對古建舊影題材有一種特殊愛好,以前曾寫過多篇相關小文)。由于視角寬度不足,此古建并未能拍攝完整,但已能很明顯看出,其面闊七間,歇山頂,并立有一通高大的古碑,這算是等級頗高的一處古建了。以此在商丘按圖索驥,我的目光很快就鎖定到歸德府文廟大成殿,應該就是這里了!
我對這個判斷極有把握,因為商丘城中沒有其他符合上述規格的古建筑了,問題只在于,當時歸德府文廟大成殿的外觀與如今在網上找到的照片相比頗有不同,遂再去查證了一些相關資料。歸德府文廟始建于元代,元末被毀,明洪武年間重建,弘治年間歸德州(嘉靖年間升為歸德府)舊治(宋城)毀于黃河洪水,另在北邊建新城(即今商丘古城),文廟隨之遷現址,據說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筑群。然而我發現它“僅僅”是21世紀的新晉省保,要知道國保已評了八批,全國范圍內“文廟”的國保項就有八十多處(其中河南省有7個半),我們這的正定府文廟僅剩一個戟門都得以列入國保,然而歸德府文廟卻不是,只能說明它本身的“文物屬性”不過硬。
這又是為什么呢?我試圖對歸德府文廟在近代的使用及破壞情況加以探究,上網+翻書整晚搞得頭昏腦漲卻幾無所獲,似乎大家都對此諱莫如深。所幸最后終于在當地一個極為小眾的雜志《古宋春秋》一篇介紹商丘縣第一高級中學歷史沿革的文章里找到了關鍵性史料!原來,歸德府文廟即便是在明清相對“和平”的年代,也多次因天災人禍毀壞,重建/修次數之多,不忍贅述。民國以降,廢府學,舊址一度作為軍營,國府統一后改為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三十年代亦曾在此開辦私立粹英中學(商丘淪陷時期該校停辦,改為日偽當局所辦的協和小學,抗戰勝利后粹英中學原址復校)。1948年11月商丘解放后,文廟一直作為多所學校的校址,經過復雜的演變,1978年改稱商丘縣第一高級中學(今名商丘市華僑良浩高級中學,已遷別處)。
老照片中所見大成殿的磚石墻面,顯非明清原貌,大概是民初作為機關、學校時動的手腳。目前我還沒發現商丘團管區曾駐于文廟的明確史料記載,倒是有回憶文章稱商丘團管區在朱集(解放后為朱集市,即今梁園區商丘站一帶),如此看來,照片中這些人也有可能單純是過節來“打卡”的。而上段提到的《古宋春秋》中明確記載:文X時期,作為中學校舍的歸德府文廟慘遭破壞。我估計正是那會兒,民國時期的“攤子”徹底被毀,然后在八十年代重新修復成如今(或者說接近明清時期)的樣子,自然也就和民國時看起來不一樣了。所以,這張老照片不但關乎國軍史料,在歷史影像上也極具價值。
在此照拍攝后不到一年,商丘解放,淮海戰役總前委于1949年1月遷到商丘。當年1月31日至2月8日,中原局在商丘召開了“二月會議”,大會的文娛會場即設在文廟大成殿,鄧公、陳老總等高級首長都曾來看過戲——我想他們來的時候,大成殿應該還是老照片中的樣子。
此番為寫這篇小文,粗略讀了一些關于商丘的史料,發現這里歷史厚重,人文薈萃。歸德府文廟雖還不是國保,但附近卻有國保四處(歸德府城墻、宋國故城、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商丘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讓我頗為神往。嘿嘿,看來這個行程也可以列入這幾年的計劃了。
靜思齋 于岳
2023年1月30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