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一:適當的陪伴,不參與,不打擾
首先我一直認為,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往往有的家長張嘴就來:“你還不趕緊給我做作業(讀書、彈琴、畫畫……)去?”仔細聽來,作業究竟是給誰做的?讀書又究竟是給誰讀的?家長說“給我……”,也就是在潛意識中,給自己以及孩子一個概念:為家長而學習、做事,并非為自己!
其實呢?學習終歸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要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再具體一點就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適當的陪伴、不參與、不打擾!”
適當的陪伴,不是完全的陪伴,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比孩子還緊張,危襟正坐在孩子旁邊或者站在孩子身后,目不轉睛的盯著孩子的手、孩子的筆,當孩子有一點點錯的時候,家長忽然大喝一聲,嚇得孩子無處落筆!久而久之,茁壯成長的小老虎變成了小綿羊,沒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悲催的發現,自己居然不會寫作業了;考試的時候,孩子悲傷地發現,自己不能確定正確答案了……
還有些家長倒不重視孩子的作業內容與質量,而是或出現在孩子身邊,溫柔體貼:“寶貝,媽媽給你準備了水果,吃一點吧!”或出沒在孩子身邊,絮絮叨叨,或張家長李家短的與孩子對比對比,或學校老師同學的與孩子討論討論;或一會兒讓孩子抬腳一會讓孩子讓出胳膊來方便自己整理家務……各種各樣的情況層出不窮,導致整個作業過程,因為有了家長而不停被打斷……
所以,不參與、不打擾對于孩子來講,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陪伴與信任!與家長心態有關!
原則二:適當的檢查,淡定面對作業結果
似乎現在的作業,很多情況下都會有“請家長簽字”這么一條;或者以校信通等方式直接告知家長。其實這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作業是什么?作業是對孩子已學知識的復習以及未學知識的預習。家長簽字與檢查要做什么?是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結果,也是老師賦予家長的一種責任與義務。
所以對于孩子作業來講,尤其是剛剛開始要養成習慣時候的作業,家長的檢查很重要。
最最要不得的是,孩子拿過來作業,二話不說,龍飛鳳舞寫上自己的大名,這件事情就算完成了!長此以往,家長的敷衍會帶來孩子的應付,因小失大!
現在孩子的作業并不多,花上10分鐘的時間,認真的看上一看很有必要,除非是有些內容我們的確不知對錯的時候,和老師坦誠溝通下最好,最少也可以檢查下孩子作業的字體是否干凈整潔。
孩子作業干凈整潔,至少說明他的態度是認真的、沒有敷衍。而孩子的作業潦草應付,家長就要判斷下具體原因,是時間問題,還是孩子學習態度問題。后者的話,更要重視起來。
而對于孩子作業內容的檢查,最好是要孩子自己先認真的檢查,并且對自己的檢查負責任。家長只是最后把關做到自己心中對于孩子學習結果有所了解,而不要養成孩子最后的對錯都押寶一樣放在家長的身上。
原則三:適當的幫助,授之以漁勝過幫助抓魚
孩子的作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態度,但并非可以百分百表明孩子的學習結果。如果孩子的作業被檢查出一塌糊涂的結果,家長也沒有必要著急上火。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原因,判斷下孩子為什么會出錯,是同類型題目的出錯還是所有類別都有問題。
最要不得的是家長自己給孩子扣帽子:“你不是不會,而是馬虎粗心!”甚至還逼著孩子承認自己是馬虎了、粗心了!我個人倒是有一個想法,也許會有些偏激,但在這里不吐不快。我一直認為孩子的作業無所謂馬虎與粗心。馬虎與粗心只是一個自我的借口而已。如果1+1的結果孩子出錯了,可以說是馬虎、粗心。但是除了這樣的級別之外,其他的都不能算是馬虎粗心。我們一旦在作業中承認孩子的馬虎與粗心,這種情況就會被帶到考試中去,而馬虎與粗心則有可能會成為一種習慣!
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原因后,可以通過萬能的網絡幫助孩子找到容易出錯的題目類型,讓孩子多做多練就好;可以讓孩子做出一個錯題本,記錄自己的錯誤;可以讓孩子給自己定一個下次如果不出錯的獎勵;……相信一萬個家長就有一萬種方法,總會找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來。
但不管如何的千變萬化,萬萬不能是喋喋不休的批評,揪著一道錯題不放松,反復的強調與重復。切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我們都懂,往往失敗的家庭教育,不是不明了道理,而是“說著容易做著難”的錯誤。
原則四:適當的評價,怨天尤人不如端正自己的態度
孩子是一張白紙,變化成什么樣子都在于家長與社會的描繪。往往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評價,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方向或者未來。尤其在孩子還不能完全判斷是非的時候,家長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方向標!
現在會有一些家長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作業多,題量單一,重復抄寫,甚至有甚者會講,作業太多的沒用論,還有甚者,干脆挽挽袖子,親自上任替孩子抄寫作業……
誠然,越小的孩子作業的拓展性越小,這與他們的心智發展是分不開的。而孩子的作業多與不多,不在于家長的看法,而要看整個班級中的孩子,如果有孩子可以在正常的時間內完成,那么就要看看是不是自家孩子寫作業的方式與方法的問題了。雖然我們不建議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對比,但是在同等單位強度下,取長補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為家長來講,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很重要,總是在怨天尤人的說社會現狀這不好那不對,既于事無用又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確實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具體表現在孩子作業上就是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作業問題,但既不能不讓孩子寫作業,又不能阻攔老師給孩子布置作業,那么抱怨有什么用呢?要么直接給老師提意見去,坦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師正確的溝通;要么就鼓勵孩子努力保質保量去完成作業,努力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與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
作業究竟有沒有用,至少數據顯示,會學習的孩子認為作業并不是累贅。還有那些親自操刀給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一定要趁早省省吧。這是在幫助、縱容孩子去撒謊,去逃避!與其替孩子寫作業,還不如直接讓孩子學會面對老師,從容的把自己為什么要放棄寫作業的原因講講清楚,最少在孩子溝通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總之,學無止境,不只是針對孩子的學習,也針對家長作為家長這個職業的修行!努力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