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故事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傳》。三國時期的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蜀后主)劉禪(念shan)。樂不思蜀原義指蜀后主劉禪甘心為虜,生活的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后比喻人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劉禪(公元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后主,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云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后入蜀,蜀漢建立后被立為太子。于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并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后期寵信宦官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后,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后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謚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后,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禪昏庸無能,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后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逐漸離世,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愿投降。劉禪投降后,魏帝曹奐封他一個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當時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雜耍。劉禪的舊大臣們和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司馬昭問劉禪想回蜀國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聽了以后,在心里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后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得很開心,不想回家了!
后人多認為劉禪樂而忘本,無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異議認為,劉禪裝憨賣傻,不僅是養晦自保,更關系著一大批降臣的命運。這一表演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表現如出一轍而更精彩。劉禪與諸葛亮等蜀國有名的文臣武將合作許多年,特別是他對諸葛亮信任有加,大度寬容,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一無所獲,這也是一般君主很難做到的。本人志在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喜歡我的文章,大家可以關注我;因為是加班寫的,有時甚至是用手機寫的,時間比較緊張,肯定會有錯誤,請大家指出來,避免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