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紫砂泥是指分布在江蘇省宜興市蜀山、黃龍山地區(qū)的一種特殊陶土,由它制成的紫砂壺舉世聞名。為什么叫紫砂呢?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因為紫砂壺因為質料中石英、云母、赤鐵礦等礦物質豐富,在陽光下能夠發(fā)散出一層以紫色為主的五彩光澤,所以得了一個“紫”;同時因為不管是泥料如何的細膩,壺的表層尤其是橫截面都會有礦物顆粒形成的砂質感,故又得了“砂”。這樣的壺就被稱作了紫砂壺,而制作紫砂壺的泥料也因此被稱為紫砂泥。泥因壺而得名,壺也只因這泥而得神。
宜興得紫砂泥是獨一無二得,與紫砂泥類似的陶土雖然在其他地區(qū)也存在(如安徽、山東、廣東等地的紫陶),但都無法與紫砂相比,這是因為宜興紫砂泥的結構是絕無僅有的。紫砂泥的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鐵礦和粘土。這些礦物微粒互相聯(lián)接組成了一個個的團聚體,這種團聚體不僅本身存在著氣孔,團聚體與團聚體之間也因為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體積收縮而形成了很多氣孔。如果氣孔太大,那茶壺就成了篩子;太小或者沒有氣孔又無法調節(jié)茶氣而讓茶湯存有熟茶湯氣。而紫砂泥在正確燒制后形成的這種雙重氣孔結構氣孔則能兩者兼顧,既能透氣怡香,又能保水保溫。這樣茶葉的溫、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稱譽和幾百年來人們對紫砂壺的推崇。
紫砂泥分布在地底深處的甲泥層中,被稱為“泥中之泥”、“石骨”,根據(jù)未燒制礦土的顏色主要分為紫泥、綠泥、紅泥這三大類。因為每一種泥燒成之后的顏色各樣,不同的泥相互調配之后燒成的顏色也層出不窮,不拘一格。千萬不要以為紅泥燒制的壺就是紅色,綠泥的壺就是綠色。紫砂泥因為自身的特制而具有很多其他陶土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
1、可塑性高,容易制成各種形狀和式樣。粘性強,壺嘴、壺把等部分都是各自做好之后再粘到壺身上的。這樣茶壺比例的可操作性就為匠人們體現(xiàn)各自的技藝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2、干燥收縮率小。紫砂泥制成的茶壺生坯硬度高,允許的燒制溫度范圍寬,燒制過程中的變形率小,生坯和成品在形式上不會有大出入,能夠還原匠人的工藝水準。
3、因為具有雙重氣孔結構,紫砂泥制成的茶壺具有優(yōu)良的透氣性能,不僅泡茶時能使茶香充分散發(fā),而且即使是較長時間的擱置也不會使壺中茶水變餿。
4、與其他陶土相比,紫砂泥不需要添加其他配料就能單獨成陶,而且更能適應冷熱急變,經過開水沖泡后立即放入冷水中也不會炸裂。
5、紫砂泥制成的茶壺無需施釉,本身就很平整光滑,并且有自然的光澤。尤其可貴的是,經過使用摩娑之后,整個壺體會透出幽幽的黯然之光,顯得古樸雅致,氣度非凡;長時間使用后甚至可以出現(xiàn)溫潤如玉的質感。
雖然現(xiàn)在市場上真假紫砂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只要了解紫砂泥本身的獨特品質,相信你要想具有一雙慧眼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