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和中國加入WTO,企業對于財會人員的需求早已不同以往,他們更多地希望大學能夠把會計學專業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如何把通識化教育、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三者結合起來,把會計系學生培養成為既通曉國內會計準則又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會計專業人才,一直是高校會計領域教育者不斷思索的問題。不少高校選擇了與ACCA合辦ACCA成建制班,把ACCA與本科教育相結合。廈門大學在此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廈門大學的會計學系從2005年開始與ACCA合作開設ACCA成建制班(國際會計班),并且把它申報成為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四年過去了,藉著ACCA成建制班的發展,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具有示范與帶動作用的會計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一套符合會計學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國際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ACCA成建制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相當喜人。從最初的困難重重到今天的碩果累累,主持開辦這一項目的廈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漢文教授,在專訪中與我們分享了廈門大學ACCA成建制班的發展歷程以及廈大會計學系開展ACCA成建制班教育的豐富經驗與心得。
1. 請問2005年的時候,您以及管理學院的其他領導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而決定與ACCA在會計系合作開設國際會計班(ACCA成建制班)呢?您覺得這個合作項目的意義是怎樣的呢?
答:當時我還是廈大會計系的系主任。作為系主任,當時我考慮的核心問題是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會計本科生。在以前會計系也開設了國際會計班,主要是上一兩門英文原版專業課程。我覺得這還是不夠的。因為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世界五百強有很多都到了中國,國外的企業到中國,中國企業到國外,兩方面都要求會計人員在專業知識以及英語能力方面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國際化對于未來會計本科生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越來越需要既了解國際財務與會計慣例,英語水平也非常高的學生。因此,我們當時就想該怎么辦呢?于是,就想到設計出一個全新的國際會計班,全部采用英文的體系。當時我們覺得ACCA整個的課程和考試體系都非常貼近市場需求,當市場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時,ACCA的課程體系能夠及時地進行調整,這是第一;第二就是ACCA在國際上享有權威地位,它的整個體系得到了大家的公認,是一個經過了市場檢驗和多年研究得出來的一個體系,已經比較成熟了。因此,我們就直接把ACCA這個體系納入到我們的教學大綱中,輔之以其他教學內容,與ACCA合作開設了這個國際會計班。
其意義首先在于,對于學生來說,給了他們一個在國內就能掌握國際權威的會計知識結構體系的渠道,為他們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什么是社會的未來所需,我想這是其核心的意義。其次還有一個意義,這個班專業課采用國際上廣泛認可的全英的課程體系,對廈門大學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也許也有借鑒作用,對于其他的兄弟院校也會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2. 國際會計班所有專業課程(16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雙語授課、英文考試,對于老師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是較大的挑戰,開班之初你們是如何面對這一挑戰的呢?
答:挑戰是非常大的,遠遠超過了我最初的想象。幸運的是,我們會計系有一些老師的專業水平很高,博士畢業,英語水平也不錯,有的老師有在國外正規的學術訪問經歷,在國外大學會計系學習過一段時間,對于他們來說,首先英語基礎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國外的原版教材都很厚,課程又多,要整學期地備課、講解,確實需要老師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好,部分老師的雙語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另外,我們很鼓勵老師們開這些課,系里面專門拿出經費,對每一門課都給予資助,按照學校雙語課的標準給予課程開發費用,這對老師來說是一種鼓勵,一種認可。一方面是老師實力確實不錯,另一方面老師也具有這種敬業精神。
而對學生來說,到廈門大學會計系讀書的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從廈門大學所有的專業招生中,我們會計系的招生分數是最高的,學生非常優秀,只要他們愿意投入時間,是能夠克服英語這個難關的。有的學生跟我講,剛開始的時候,看英語原版教材,目錄都要一個詞一個詞地查字典,但是大學四年后,已經非常流暢了。因為,會計系只有一部分的同學進入到這個班學習,最優秀的同學匯集到一個班,同學們非常勤奮,共同努力,共同競爭,一起克服困難。從第一屆畢業的學生來看,攻克英語難關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們也經常鼓勵學生,并且經常給家長做工作。家長的鼓勵,老師的鼓勵,再加上已經畢業的同學的榜樣作用,學生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3. 您覺得設立ACCA成建制班對于廈大會計系的教學改革和師資培養有沒有哪些幫助呢?對于促進會計系學生提高就業能力,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有沒有哪些突出的優勢?
答:應該說有非常大的幫助。首先,老師用的都是原版的、國際上公認的比較權威的教材。相對來說,國內教材還是借鑒國外的教材,現在我們直接采用國際原版教材,對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確實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這個班在教材方面,起點上就比較高了。另一個方面,語言方面,老師用雙語教學,盡管起初很艱難,但習慣了之后,水平就慢慢地越來越高。這幾年英文原版教材的采納,應該說培養了一批老師,讓他們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只要有ACCA相關的活動,我們都會鼓勵老師參加。他們參加這些活動,對開拓眼界,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學生的優勢非常突出。在外語能力上就是一個很突出的優勢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自信——因為大學四年是非常艱苦的,十幾門課,全英的,確實非常艱苦。經過這些磨礪,他們也變得自信。而且他們的知識結構,最貼近市場需求,用人單位也非常歡迎他們。我認為,ACCA班同學們的這種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剛就業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后的10年、20年,他們的后勁或潛力更大。現在跟其他同學相比,在就業的起點上他們是有些優勢,但這些優勢還不算非常明顯,因為大學本科畢業剛出去時的崗位要求不是很高。當他們日后走到領導崗位,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時,我認為他們本科四年讀ACCA打下的基礎,所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這種優勢在未來會更明顯,而不僅僅是在眼前。
4. ACCA成建制班屬于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您能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嗎?這個項目的目標是怎樣的?
答:這個項目我們申報了教育部和財政部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這個項目其實就是以我們國際會計班(ACCA班)為基礎,申報教育部和財政部的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這個專業叫會計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項目。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現在這個項目獲得了教育部的批準,也就是說官方已經認可了我們這個辦學思路。
5. 廈門大學會計系國際會計班這五年來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現狀如何呢?
答:這5年來,因為之前都沒有這種全英文的教學,算是從零開始,因此在開始之初,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些困難和矛盾,有些也非常大,包括經費的支持,包括老師對項目的認可,包括學生對項目的不了解,背后有各種沖突。但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老師,尤其是參與這個項目的老師,都非常支持,非常堅定地做這個項目。廈門大學會計學科的傳統優勢是國際化,早年葛家澍老師和余緒纓老師對北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引進行成了廈門大學會計學科的歷史優勢。我們做這個項目,不得不提到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就是常勛教授。常勛教授是我國國際會計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培養了很多學生,他有這樣的一個理想,就是開辦全英文教學的國際會計班。我們就按照這樣一個思路在做,到我任系主任時,我希望把這樣的想法在正常的教學班里實現。所以盡管最初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由于有諸如肖華教授等一批熱愛學生的教師的全力支持,我們終于堅持走下來了。現在的效果得到市場的公認,官方也認可。這個班的學習狀況非常好,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很高,老師教學也越來越自信,就業情況也越來越好,家長也越來越認可,學校領導也非常認可。我們有一個學生,曾經一個副校長問她ACCA班里情況怎么樣,這個學生就匯報了班里的就業情況,這個副校長聽了非常高興。作為校長和主管我們的副校長最希望我們學生的職業發展有好的前景。而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這個班的狀態特別好,現在絕大多數老師也認可這個項目了。
6. 廈門大學ACCA成建制班已經有兩屆學生畢業,他們的就業狀況如何呢?還沒畢業的ACCA班學生在會計學系內參加各種活動時的表現又如何呢?
答:第一屆學生畢業的時候,54個同學中有6個學生在國內讀研究生,這說明這些同學競爭力很強;有7個學生留學。有41個學生選擇就業,24個學生進了國際四大。在跨國公司工作的有29個(包括國際四大),有7個學生在大型國有企業。優勢比其他專業要明顯,在廈大管理學院也是獨樹一幟的。
第二屆學生畢業的時候,共47個學生。有9個在國內讀研,6個出國,32個就業。32個中22個在國際四大,5個在跨國公司(四大之外的),另外5個在大型國有企業。從就業情況來看,應該來說優勢非常明顯。此外,這個班的學生都非常活躍,富有領導能力。他們參加了很多大型的活動,比如各種比賽,德勤全國大學生稅務經營挑戰賽,畢馬威杯管理案例分析大賽,可口可樂商業案例大賽,包括學校的各種比賽(體育比賽、文娛比賽、學術比賽)等。而且,在海外大學交流和海外事務所實習的學生中,這個班也占多數。
7. 您對于廈門大學ACCA成建制班的未來發展有什么期許呢?對于廈門大學ACCA班的同學們又有什么希望和囑咐呢?
答:首先希望這個班越辦越好,能夠長期持續走下去。長遠來看,我們廈門大學會計系其他班都用這個模式,都是國會班,ACCA班,那就是我最大的希望。但要達到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同學們的希望也有幾個方面吧。第一個方面,國會班的學生學習很辛苦,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尤其對自學能力的要求特別高,希望他們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同時承擔這么繁重的功課,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希望他們鍛煉好體魄。第二個方面,希望他們要大氣,胸懷要寬廣。我們的同學們要成為國際化的人才,要有國際化視野。同學們的專業知識方面具有了國際化的水準后,他們的胸懷,他們思考問題的思維與格局,也要有國際化的水準。第三個方面,在學習和未來的就業,除了專業方面,希望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個是決定了我們這些同學們未來能夠成就大事業的關鍵和基礎。厚德才能載物啊!第四個方面,希望這些同學,尤其是對于走出國門的同學,念完博士之后,能夠回到母校工作,讓廈門大學會計系發揚光大。他們從海外學成歸來為母系服務,是決定我們會計系未來發展的關鍵。以上就是我的幾點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