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漸濃,淳樸的涉縣人,是否已經開始準備各色的過年食物呢?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涉縣的傳統食物和大山分不開,卻又沒有把自己束縛在山溝里。當地人懷著對食物的向往,傳承著特色,創造著美味,吸納著外來。酸、甜、苦、辣、咸、香,各色味道聚集,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食欲大開。
——小微
1、核桃“香生生”
核桃涉縣中國核桃之鄉
五香核桃:水煮核桃、調料入味、香味十足。
它看似粗獷,卻真誠質樸,即使沒有任何點綴,也算得上大山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因為它是山民性格的真實寫照,憨厚外表下藏著一顆顆勤勞善良、團結奮進的心。 (拍攝于龍山賓館)
桃仁餅:以核桃、蜂蜜為餡,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回味無窮。
桃仁餅工序繁復,從最初的砸制、翻炒、烘干,再到最后的蒸制、抄油,當濃香酥脆的桃仁,遇上溫柔纏綿的蜂蜜,又怎能不譜出一場曠世絕戀呢。古人云:濃情蜜意,想來就是對這種情懷的最好詮釋吧。(拍攝于龍山賓館)
核桃,是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被譽為“萬歲子”、“長壽果”。早在2000多年前,涉縣就開始廣泛種植核桃,因此這里也被譽為“中國核桃之鄉”。
在這里,核桃被奉為“三珍”之首,由核桃化身的五香核桃、桃仁餅、核桃醬、核桃油、核桃露、琥珀桃仁、鹽焗核桃等美味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涉縣的五香核桃和桃仁餅。每每有親戚朋友遠道而來,憨厚樸實、熱情好客的涉縣人,都會點上一份清爽的五香核桃,一盤香甜可口的桃仁餅,表達最真摯的歡迎之情。
2、花椒“麻絲絲”
花椒涉縣中國花椒之鄉
提起花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到家常小炒,大到滿漢全席,每一道麻辣菜肴都離不開花椒這一重要調味品。涉縣花椒因其顆顆飽滿,粒粒鮮紅,味道鮮麻深受廣大廚師喜愛,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盛譽。
花椒芽菜,清爽鮮麻,是涼菜佳品。
花椒除作為調味品之外,還生出“芽菜”吃法,成為跳躍人們舌尖的又一佳肴。早春時節,當那嫩綠的精靈兒合著露珠從樹上被采摘下來時,任你山珍海味也比它不得,因為那是希望的化身,生命的靈性所在。(圖片拍攝于龍山賓館)
3、柿子“甜蜜蜜”
柿子涉縣核桃、花椒、柿子屬涉縣三珍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 ,開在春風里……”陽光情暖的午后,窩在家里,吃著母親新做的柿餅,聽著鄧麗君的《甜蜜蜜》,感覺很幸福,這種甜,不僅是味覺和聽覺上的甜美,更是一份愛的傳遞,一種兒時和小伙伴們一起漫山遍野摘柿子的追憶。
金秋十月,山里的柿子紅了。陽光下,一個個小紅燈籠似得果子懸在空中煞是可人,又仿若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嬌嗔的羞紅了臉。這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上山、爬樹、摘柿子、夠酸棗……新摘得柿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美美的滋味合著溫暖的陽光縈繞在舌尖,跳躍在喉嚨,恰似一股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美哉樂哉!
柿餅,是柿子的另一種化身。選用太行山優質柿子,經人工精心加工晾曬而成,其味香、甜、綿韌、肉厚、霜重、甜度大,具有柔軟、清香、涼爽、甜美等風味,食之口舌生津,有沁人心脾之感。經常食用,可使面部平皺、肌膚爽潤、兩頰紅潤等美容效果。每逢柿子豐收時,在涉縣遼城鄉石門村外的河灘上都可以看到村民成批晾曬柿子、做柿餅的場景,甚至壯觀。
對于那些不小心摔爛或者吃不了的軟柿子,人們往往也不舍得丟掉,小心翼翼的用柿葉包好,回家直接就著玉米面做成的窩頭吃,或者將軟柿子直接放在窩頭里就著吃,也是一番美味,故而民間一直流傳著“軟柿子抹窩子,頂個火鍋子”,可見當時柿子在廣大勞動群眾心中的地位。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涉縣人民還就地取材用谷糠、柿子發明出了“柿糠炒面”、柿子餅等食物 ,挽救了無數抗日戰士。
4、鹵水“點”豆腐
“二十三,神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一進臘月,歌謠唱起,年馬上到。磨豆腐是涉縣人過年的大事之一。每逢春節,人們都會在村里的豆腐坊,磨上幾十斤豆腐作為春節期間招待親朋的桌上宴,盤中食。 (拍攝于南莊王二兵豆腐坊)
從六味豆腐、到大燉豆腐、家常豆腐、麻辣豆腐、豆腐燉粉條,魚頭豆腐湯、炸豆腐、凍豆腐……在涉縣,隨意走到哪里,都能給你做出一桌豆腐宴來,讓你充分領略豆腐的風采。 圖為:六味豆腐,龍山賓館特色。
涉縣豆腐又稱“鹵水豆腐”,是北豆腐的典型代表,一般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
在這里,你可以回味石磨豆漿的古老歷史,可以見證鹵水點豆腐的神奇佳作。潔白的豆漿,神奇的點化,便造就了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佳肴,更有著潔白如玉、方正不阿的美談。(拍攝于南莊王二兵豆腐坊,工人正在用鹵水點豆腐,邊點邊攪,待出了豆花,點豆腐的工序就完成了。)
5、紅薯“制”粉條
涉縣關防、西達一帶,純手工制作紅薯粉條由來已久,手藝精湛,無添加劑,色澤晶亮,味道純正,久煮不糊不爛,口感滑溜,極有嚼頭,是做大鍋菜、酸辣粉等菜品的首選。紅薯粉條是由純紅薯淀粉制成的,曬干以后很脆,用手輕輕一抓就斷,而且曬干后不易返潮。
紅薯粉條入菜,將吸足香濃的湯汁和五色的佐料,鮮香濃郁,滑口開胃,絕對“飯遭殃”!
四碗一火鍋
更樂名吃
介紹了鹵水豆腐和紅薯粉條,就不得不想起涉縣更樂鎮盤龍山莊的一道名吃“四碗一火鍋”。
“四碗一火鍋”源于宋代,盛行于清光緒年間,是古更樂地區招待上等嘉賓的一道美食。據說,更樂人趙鴻舉中探花后,朝廷常差人來探花府造訪。趙府常設“四碗一火鍋”宴請客人,差人食之,連連叫絕。故而,本菜當時在北京廣為流傳,凡到訪趙府者,無不親點此菜。久而久之,民間便把“四碗一火鍋”定格為婚禮請親家的壓軸菜。
五花肉、粉條、豆腐、白菜、土豆等食材在銅火鍋中一層一層碼放整齊,鮮紅的炭火燒得鍋內湯汁滾燙四溢,大碗中紅燒肉、扣肉色澤紅潤、酥爛適口,在這寒冷的冬季給人帶來陣陣暖意。看著這鮮香四溢的銅火鍋,讓人忍不住要大快朵頤!
在盤龍山莊不僅可以吃到最正宗的銅火鍋,還可以觀碧水藍天,吸清新空氣,夏玩漂流,冬賞雪,春看杏花,秋摘櫻桃,吃不盡的美食,玩不盡的樂趣。
6、“享”冷泉珍饈
涉縣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山泉水源,非常適合發展冷水魚養殖。上世紀90年代,涉縣就開始實施漁業富民工程。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冷水魚養殖面積750余畝,年產量2500余噸,年產值5500余萬元。其中,鱘魚養殖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亮點。由此衍生的冷水魚美食,更是令人嘖嘖稱道。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鱘魚八吃”。
“鱘魚八吃”又稱鱘魚宴,指的是八種由鱘魚做成的美味佳肴,有滑溜魚片、麻辣魚皮、美味魚丸湯、飄香魚肋骨、清蒸魚尾、酸菜魚片、糖醋魚骨、魚肉水餃,通過運用多種烹調方法,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鱘魚吃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食客前來品嘗。
7、“品”小米燜飯
小米燜飯是涉縣傳統美食,因其大多由南瓜、胡蘿卜等燜制,色澤金黃,軟糯可口,又香又甜。吃時往往搭配蘿卜咸菜、炒土豆絲、酸白菜、山韭花醬等,色香味俱全,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小米燜飯就胡蘿卜條在涉縣民間被戲稱為“金米撈飯人參菜”。(拍攝于129師紀念館大伙房)
除了小米燜飯,還有小米炒飯。小米美食,看似簡單,做出的卻是媽媽味道,金黃的小米,綿軟的新鮮瓜果,在柴火鐵鍋的催化下,實現神奇轉化,每一顆米粒綻放出完美的谷之花,再加上酸爽的自釀小菜,足以解除莊稼漢在田地里勞作一天的疲乏,飯后一家人圍坐院中大槐樹下講講一天見聞,說說身邊故事,盡享悠閑時光。(拍攝于129師紀念館大伙房)
8、“嘗”菜鍋小卷
提起“菜鍋小卷”,大概是最令涉縣人貪想的美味。
將土豆、豆角等新鮮蔬菜翻炒幾分鐘后加水,然后將和好的面團搟成薄餅,刷油卷起,切成小卷放入菜鍋一起慢燉,等菜鍋里的水熬干了,小卷也充分浸潤了菜汁的美味。吃上一口,那叫一個“爽”!
涉縣人無論走到哪,都會想起這菜鍋小卷。想家了,就吃吃這菜鍋小卷,將濃濃的鄉愁寄托。
9、“吃”鐵鍋鹵面
鹵面是涉縣特有的傳統食物,類似于其他地區所說的燜面,由于當地人在燜制時喜歡加入豆角、南瓜、西紅柿等時令蔬菜,故本地人通稱它為鹵面。
夏秋季節,是制作鹵面的最佳時節,在雨量充沛的季節,豐碩的果實散發出誘人的甜香。于農家小院中支一個柴火灶臺,用新鮮的豆角做主菜,再加上肉絲、蔥、西紅柿、土豆等炒制,菜炒至五分熟時加入由食用油拌勻的面條燜制十五分鐘即可出鍋。食用的時候可搭配一些清爽的涼菜、醋蒜汁兒等,既有肉的香味、又有菜的鮮味,紅綠搭配,色香味俱全,那味道真是好極了。
10、“念”粗糧抿節
抿節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面食。 把雜豆面、玉米面和少許白面摻勻和成軟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制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只有寸長,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湯,湯內有肉丁、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
這是涉縣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抿節營養豐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紅遍餐飲業。
11、“懷”米面煎餅
山洼洼里的春節“豪禮”——王金莊的米面煎餅
相傳煎餅是由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發明,后經過千年改良,成為今天的煎餅,屬于粗糧細做的一種。王金莊的米面煎餅,是由小米經石磨碾制而成,因其生的圓潤,寓意團圓美滿,且口感細膩,香甜酥脆,故歷來被當地群眾作為饋贈賓客的“上禮”。時至今日,那里的人們家家戶戶過年還延續著攤煎餅送親友的習俗。
山洼洼里的春節“豪禮”—
要想做好米面煎餅,首先要精選當年新產的優質黃金小米,并提前用水浸泡,待到小米吸足水分后,再在石磨上碾碎,用篩面的竹篩多次篩過,和成面糊,再經過一天的發酵,才能用作煎餅的原料,也只有這樣攤出來的煎餅才更軟和、口感更加細膩。
在制作時,首先要在鐵質的煎餅鏊子上放入少量的油燒熱,將拌好的米面糊舀起來澆在鏊子上,由于是中間高、四周低,面糊會自動流向四周,然后再蓋上蓋兒稍煎一下,等餅呈金黃色時,就可以出鍋了。最后再用自制的工具把煎餅從中間疊一下,黃燦燦的煎餅就做成了。蘸著調好的山韭花醬、蒜汁兒,全家老小圍坐一起,看著春晚,吃著煎餅,別有一番風味。
常吃煎餅可以有益腸胃和牙齒健康,因此在王金莊從老到少都把這道既營養又保健的綠色主食傳承了下來,在春節饋贈親朋,傳遞親情。
12、“賞”花樣饃饃
俗話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每到年末時節,涉縣家家戶戶都要蒸上香噴噴的大白饅頭和形態各異的花饃饃,寓意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蒸花饃,最重要的是用傳統的面酵子發面,靠經驗和溫度掌握發面的程度。面發好后,加入適當的堿面和干面粉用來綜合發酵后的乳酸,隨之進行反復揉搓,讓面團更加勁道,勻實。也只有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才能白凈、喧騰。巧手的媳婦還會經過揉搓、按壓、修剪等做出魚、鳳凰、馬、花等各類形狀的饅頭。
在涉縣,還有一種花饃,俗稱“大饅頭”。這種饅頭共分為兩部分,下面是一個巨型的大饅頭,上面由能人巧匠做出人物、動物、花朵等顏色不同、形態各異的面塑作品,主要用做祭祀供品。
13、“備”馮家燒雞
馮家燒雞
過春節,燒雞不可或缺。在涉縣,說起燒雞界的“金字招牌”,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更樂鎮天鐵區的“馮家燒雞”,30年的老招牌。馮家燒雞分為熏雞和燒雞兩種,尤以燒雞最為出名。在制作過程中,新鮮白條雞要經過花椒、大料、陳皮、豆蔻、砂仁等17味調料腌制、燉煮而成,其“色、香、味、爛”堪稱四絕,肉質咸淡適口,肥而不膩。素有“聞雞而立,垂涎三尺”之說。
14、“微”蒙面辣俠
私家小廚微營銷
最近,涉縣最火的美味莫過于“蒙面辣俠”在微信上銷售的私家菜肴:麻辣龍蝦、麻辣蝦尾、麻辣蟹鉗、麻辣大骨頭還有自制營養湯。
習慣了仰望大山的巍峨,吃順了山里的仙珍,便覺得其他珍饈都遜色了許多。可當憨厚的大山遇到遠道而來的大海使者——龍蝦時,一切都發生了微妙變化。樸實無華的山里椒竟不顧一切地愛上了海的女兒,一見鐘情的她們,像等了幾個世紀戀人,瞬間碰撞出愛情的火花,迎著那忽明忽暗的火苗翩翩起舞……不久,一份身著盛裝明艷動人的麻辣龍蝦尾就呈現在了食客的面前,從初入口時的小心翼翼到舌尖上迸發出的麻辣碰撞,蝦肉的鮮嫩與山椒的麻辣完美融合,奏出了一曲山與海的戀歌。
私家小廚張小姐通過微銷售,訂單火爆,供不應求。她告訴我們,她喜歡山的豪爽,也鐘情海的遼闊,而“蒙面辣俠”恰恰滿足了她的心愿,讓山與海聯姻,使她成為傳遞美味的使者,將海的美味帶到了山城涉縣,也成就了她的創業夢想。
15、微播征集令
在太行山區涉縣,其實還有很多美味。我們只是擇取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快過年了,一定有很多好吃的聚集餐桌。歡迎微友們留言評論、晾曬屬于你的口味。最后,給大家再來一組美味的照片,看看你是否吃過?!
新年特別制作:涉縣縣委宣傳部
內容來源:微播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