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學所指的癡呆包括文癡、善忘、郁證、癲證等病證。中醫病名雖有不同。但辨證分型均以病機為據,故辨證診斷合而論之。
中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府,由腦髓滋養,腦髓充足,才能神氣清靈;髓海不足,則神氣呆鈍,失卻清靈。本病的基本病機是髓減腦消,神機失用。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本病以氣血、腎精虧虛為本,以痰濁、瘀血之實邪為標,臨床多見虛實夾雜之證。
1髓海不足
辨證要點:頭暈耳鳴,倦怠思臥,智能下降,神情呆滯愚笨,記憶力、判斷力減退,定向障礙,舌體瘦質淡紅,脈沉細尺弱。
治法:補腎益髓,填精養神。
方藥:補腎益腦湯加減。制首烏6g,黃精12g,山茱萸18g,懷山藥30g,龜甲膠15g(烊化),豬脊髓15g,五味子10g,補骨脂10g,石菖蒲10g,枸杞子12g,女貞子9g,川芎10g,桑椹10g。
2肝腎虧虛
辨證要點: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弦數。
治法:滋補肝腎,安神定志。
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5g,胡桃仁12g,當歸9g,懷山藥15g,枸杞子15g,補骨脂9g,山茱萸15g,菟絲子15g,石菖蒲10g,遠志10g,丹皮10g,茯苓15g,珍珠母20g,龍骨30g,牡蠣30g。
3心肝火旺
辨證要點:頭暈頭痛,心煩目赤,性急易怒,躁動不安,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瀉火。
方藥:瀉心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黃連10g,黃芩10g,黃柏10g,大黃6g,生山梔10g,知母10g,生龍齒15g(先下),夜交藤30g,石菖蒲10g,炙遠志10g,廣郁金12g,生地30g,淡竹葉10g,丹參10g。
4痰濁阻竅
辨證要點:表情呆板,智力減退,脘痞脹痛,口多涎沫,頭重如裹,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濡滑。
治法:健脾化濁,豁痰開竅。
方藥:滌痰湯加減。黨參30g,白術30g,茯苓20g,法半夏10g,膽南星10g,竹茹30g,石菖蒲10g,廣郁金12g,遠志10g,生甘草6g,浙貝母20g,砂仁6g,大黃6g,元明粉6g(沖服)。
5氣滯血瘀
辨證要點:口干不欲飲,或伴有肢體麻木不遂,肌膚甲錯,舌質暗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醒腦開竅。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當歸10g,黃芪30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0g,丹參15g,石菖蒲10g,遠志10g,地龍10g,雞血藤30g,三七1g,益母草10g。
另外,還可以選用艾灸的方法:以四天庭、百會、神門、內關、合谷為主穴,配合風池、足三里、太溪、涌泉、心俞、腎俞、肝俞。每次取6~8穴,每穴灸3~7壯,每日1次,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5個療程,兩個療程中間休息3~5天。
溫馨提示版權聲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