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40年# 看到這份中國40年來TOP20的城市變化圖,滄海桑田,格局完全變了。數據不一定準確,但趨勢沒有大問題!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比的就是工業底子。誰有工業誰厲害。TOP10城市竟然有4個東北城市。長春依靠一汽進入前五,堪稱一線城市。重慶那時候還未直轄,實力強勁。
南京雖然僅僅排在第13,但仍然是江蘇老大,蘇州還是小城市,杭州是更小的城市。而上海的體量,是北京的兩倍半,杭州的幾乎十倍。這么看來,上海的相對地位下降很快。
1988年,北京增長明顯,達到上海六成水平。蘇杭發力直接進入前十,無錫開始超過南京,寧波啟動追趕模式。沿海城市大獲全勝,東北城市衰退,但沈陽大連還在前十。
1998年,廣深逐步奠定一線城市地位,蘇州杭州繼續向上,成都取代武漢進入前十。南京名落孫山,跟哈爾濱一個檔次。
2008年,一線四大城市格局已定。蘇州、天津、重慶牢牢把控第二集團。杭州無錫也到了最巔峰的時刻。今年是沿海城市相對地位最高的年份。南京滑落到全國第17位,與大連、東莞煙臺濟南纏斗…08年是南京一路滑落的最低點。
2016年,08年之后開啟省會浪潮,成都武漢一舉降服無錫、佛山這類近海城市,鄭州合肥等中部省會恨不得渦輪增壓,連續彎道超車,進入省會前十。東北城市全年淪落,蘇州、東莞、無錫面臨轉型。南京一并壓倒無錫寧波,恢復了元氣,但速度輸給了武漢成都。與此同時,北京越來越接近上海,上海在全國經濟遙遙領先的地位基本結束。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起起落落,也劇烈的影響著房價。除了一線城市,曾經的沈陽,之后的大連,再后的蘇州、杭州、天津…各領風騷三五年,成為當年最接近一線的城市,但最終都失敗了。
現在最紅的杭州、成都,又開始了新的輪回。
不過,就GDP而言,天津重慶一直很高…
長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