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充電樁管家
編者序
燃油汽車正加速退出,新能源汽車則加速崛起。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基礎設施,充電樁數量迎來井噴,截至2020年,全國公共充電樁達81萬臺。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平臺發展研究》顯示,經營公共充電服務平臺的主體企業包括電網企業、充電樁運營商、整車企業、流量平臺、網約車平臺、第三方平臺等6類,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不同。上述報告還指出,未來充電服務平臺將呈現全面互聯互通、深耕精細化運營、油電氫綜合補給等發展趨勢。
01
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政策
政策支持促進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從2015年至今,中央政府先后出臺了超過10項關于充電基礎設施的扶持政策,涵蓋推廣、建設、運營、電價、用地等5方面,力求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共同發力。具體扶持措施包括資金扶持和用地扶持,資金扶持包括推廣獎勵、建設補貼、運營補貼、電價減免等,用地扶持指為充電設施的建設預留場地,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
在“新基建”的引領下,地方政府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引導運營商和消費者提升充電樁使用率。比如上海鼓勵智能充電樁建設和對現有樁智能化改造。山東、廣西、陜西、河南、廣東等多省區市,鼓勵充電樁運營信息接入區域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平臺及政府監管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02
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2001年開啟新能源汽車發展時代。2001年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本是一片空白,直到2001年9月科技部將新能源汽車列入863計劃,正式開啟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以電動、混動、燃料為“三縱”,電控、電機、電池為“三橫”的布局,奠定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
純電動汽車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根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1.8%,其中純電動車400萬輛,占比高達81%。
充電難、遠行難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因素。根據賽迪智庫對新能源汽車車主的滿意度調查,用戶普遍認為充電難(56%)和遠行難(51%)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為解決這些問題,要迅速有力推進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03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發展現狀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分為公共充電樁(含專用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是為社會車輛提供公共充電服務的充電樁,私人充電樁是為私家車主提供充電的充電樁。專用充電樁是為單位或企業內部人員使用的充電樁,部分對外開放。
公共充電樁提前且超額完成規劃目標,進入需求驅動增長模式。根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和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充電樁保有量168萬臺,車樁比2.9:1,其中公共充電樁81萬臺,車公樁比6.1:1。投資建設模式逐步成熟,由“超前投建”逐步轉入良性的需求驅動增長模式,進入戰略調整期。
私人充電樁目標完成率僅兩成,未來建設空間巨大。截至2020年,私人充電樁保有量87.4萬臺,較430萬臺仍有較大差距,目標完成率僅20%,未來私樁建設空間巨大。
04
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平臺發展現狀
新能源汽車充電與燃油車加油不同,前者具有天生數字化屬性,直接通過充電運營商App或者地圖導航等尋找充電樁,經營公共充電服務平臺的主體企業包括電網企業、充電樁運營商、整車企業、流量平臺、網約車平臺、第三方平臺等6類,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不同。
4.1 電網企業
典型代表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廣泛的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資金實力雄厚,具備政府合作優勢以及在高速公路布局快充網絡的優勢。
國家電網:“e充電”是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打造的車生活生態服務智能平臺,為車主提供智能找樁、掃碼充電、行程規劃、評論互動等服務。截至2020年,國網建設運營公共樁18.1萬臺,市場占有率全國第3,達22.4%。同時接入特來電、星星充電等第三方充電樁,合計超103萬臺(含私人樁38萬臺),覆蓋全國29個省、273個城市,服務電動汽車消費者550萬人,成為全球覆蓋面最廣、數量最多、服務能力最強的充電樁網絡。
4.2 充電樁運營商
典型代表為特來電和星星充電等,母公司在電力設備制造領域優勢明顯,具備搶先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先發優勢和充電樁生產、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優勢。
特來電:隸屬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運營及互聯網的增值服務,通過“大系統賣車”、“大平臺賣車”、“大數據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合作租車”、“大客戶電商”六大商業模式,實現了設備控制和信息傳遞、業務運營和管理監控,構建了生態體系中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平臺。截至2020年,特來電運營公共樁20.7萬臺,市場占有率全國第1,達25.7%。
星星充電:隸屬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包括充電設備制造、建設、運營等,借助充電樁、金融保險等業務打造用戶充電平臺,通過眾籌及共享充電樁的方式,滿足車主對于高效便利充電的需求。截至2020年,星星充電運營公共樁20.5萬臺,市場占有率全國第2,達25.4%。
4.3 整車企業
典型代表為上汽安悅、特斯拉等整車企業采取自建充電樁的運營模式,短期內不以盈利為目的,前期特斯拉、蔚來等為保證自家用戶的便利性,其充電樁未對其他品牌開放,當前已經逐漸實現兼容,并且各品牌兼容為必然趨勢。
上汽安悅:隸屬上汽集團,從事新能源汽車配套充電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商。截至2020年,上汽安悅建設運營公共樁1.98萬臺,市場占有率全國第6,達2.5%,車企中排名第一。
特斯拉:2014年在中國建成第1座充電站,截至2021年1月10日,超級充電站達到720座,超級充電樁數量超過5700根,覆蓋城市300座,其中2020年全年建成300座,并且建站速度仍在以約每月100座的速度增長。
蔚來:截至2021年1月10日,超級充電站100座,792根超充樁,117座換電站,累計換電超過149萬次,平均每12秒就有一臺滿電蔚來出發。按照計劃,蔚來將加快換電站布局,計劃到2021年底全國換電站總數達500座。
小鵬:截至2020年12月29日,超級充電站670座,覆蓋城市100個,基本實現一二線城市的超充站覆蓋。小鵬汽車同時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等主流充電網絡合作,在第三方站點也同時滿足用戶免費充電的需求,預計將在2021年實現200個城市充電網絡的布局。
4.4 流量平臺
流量平臺可分為地圖商和支付寶等生活類平臺。
地圖商典型代表為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具備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大數據優勢,且不與運營商構成競爭關系,提升現有充電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生活類平臺包括支付寶的螞蟻充電等,螞蟻充電依托支付寶平臺的海量用戶以及支付工具。
高德地圖:2020年3月31日,高德地圖宣布推出“充電地圖”服務,為車主提供一站式充電體驗。高德地圖手機端月活用戶超過4億,車機端用戶超過6200萬,并已接入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聯行科技、能鏈快電、螞蟻充電等運營商的充電樁實時信息和交易鏈路,動態信息覆蓋超過96%。
4.5 網約車平臺
典型代表為小桔充電(滴滴出行),具備滴滴平臺注冊的96.9萬純電動車的基礎用戶優勢以及自建快速充電場站優勢。
小桔充電:小桔能源是滴滴出行旗下一站式數字能源服務平臺,包含小桔充電和小桔加油兩個業務。2018年1月,小桔充電正式開放使用,2019年全年,小桔充電為55.6萬名車主,提供了超2500萬次的充電服務,日均充電量超300萬度。2020年7月,小桔充電與國網電動簽署互聯互通協議,截至2021年1月5日,3年累計充電量22億度,合作伙伴累計500家,連接快充樁超7萬臺,覆蓋核心城市100余座,小桔充電已從專為滴滴司機服務的封閉產品,逐漸成為開放式平臺。
4.6 第三方平臺
典型代表為能鏈快電,具備公共充電樁跨運營商整合能力,以及深耕充電場站線上、線下的運營能力。
能鏈快電:能鏈快電是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充電平臺,覆蓋50萬根充電樁,占全國公共充電樁76%以上,在第三方充電平臺領域,市占率全國第一。2020年單日最高充電量400萬度,全年累計充電量10億度。合作伙伴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中國普天等上千家新能源運營商。能鏈快電通過線上深度運營,幫助合作充電樁提高效率3倍以上,通過線下快電驛站,為車主提供充電、餐飲、休息等綜合服務,用戶粘性更強。
05
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平臺未來趨勢
5.1 全面互聯互通,三方平臺價值凸顯
互聯互通既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提升充電服務體驗,也為政府提供數據服務輔助決策,互聯互通包括充電接口、充電交易結算和充電服務信息,這三方面在技術上實現并無障礙,關鍵在于互聯互通實現容易,但是app端的“平等”展示卻并不容易。當前部分實現互聯互通的充電平臺,仍存在僅顯示自家充電樁,互聯互通樁則需要手動進行選擇,而第三方服務平臺則不存在這類問題,對所有連接的充電樁平等對待,因此樁企也更愿意與第三方平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
5.2 深耕精細化運營,盈利方式多元化
充電服務平臺主要面向商用車司機,商用車司機對公共充電樁具有迫切需求,而新能源車與公共樁的比例為6.1:1,提前且超額完成國家計劃,也就是說公共樁對于商用車司機來說夠用。因此商用車司機的需求也就從“電力補給”逐步轉向“綜合服務”轉變,綜合服務指的是充電場站除提供電力補給外,還給提供餐飲、休息、維修、保養等一站式服務。對于充電站來說,未來大部分營收很可能來自非電業務,這一點將領先于國內加油站的非油業務發展,從而使充電運營企業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
5.3 油電氫綜合補給,場站低碳升級
在我國提出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交通領域作為碳排放的重要貢獻者,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持續提升,因此提供化石能源供給(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的加油站,將面臨著迫切的轉型需求。充電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優勢,在選定加油站增設充電、加氫等設施,將加油站改造為綜合能源補給場所。
另外,加油/充電/加氫場站既作為能源補給單位,同時也是能源消耗主體,因此對場站除了增加新能源供給模塊,還需要對現有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比如增設光伏微電網作為主要供能來源,同時以電網作為補充,以此來助力場站實現綠色節能、降低碳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