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0日,第35屆北京馬拉松比賽正式開賽。此次馬拉松雖然有不少專業人士參加比賽,但是受傷的跑者依舊不少,上午9時20分左右,在國奧村北門,北馬賽程的37.5公里附近,一名正在參賽的30歲左右男性選手突然暈倒在地,隨后被送往醫院搶救。據了解,該男子出現了心臟驟停的癥狀,但送往醫院后,神智已經恢復。提醒廣大跑者,雖然現在的天氣已經比較涼爽,但是廣大跑者還是需要謹防抽筋問題,特別是應該注意自己的心率,健康跑步。
正常人的心率一般在70至90/分鐘之間,經過長時間的耐力運動訓練(如長跑)后,心臟的功能提升,所以在同一訓練或活動的強度底下,心臟每次搏動的輸出量都較訓練前為大,心率自然亦隨之而下降。訓練有素的耐力項目運動員,心率通常都在50至60 /分鐘以下。因此,靜止心率隨著訓練的時日下降,也就顯示出訓練計劃見成效。另一方面,如果發現靜止心率突然回升,也就很大機會是過度疲勞或訓練過度的緣故。
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就應該關注自己的個心率狀況,量度靜止心率的最佳時機是晨早臨起床之前,否則最低限度也要在安坐5分鐘后才可進行量度,否則所得的結果就會偏高。量度時可以把手按在頸動脈或近手腕的橈動脈上,并且量度完整的一分鐘以內的脈搏。當然,使用心率表是最方便的了。
在跑步過程中,心率反映了跑步的強度、性質、能量代謝和氧氣消耗、乳酸積累及機體的疲勞與恢復等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心率做為跑步的計量標準,以控制跑步的強度、密度和量,使跑步鍛煉實現科學化,達到最佳效果。
跑步中心率的變化是隨跑速的變化而改變,并成正比,即跑速慢心率慢,跑速快心率也快。通常用120次/分鐘至130次/分鐘的心率表明跑步者從心理上得到恢復,可以開始下一次跑步。進行高強度以上練習時,為了減少乳酸積累,必須等待心率下降至120次/分鐘后,再開始下一次最大用力跑;而以心率170次/分鐘至180次/分鐘進行中距離跑的練習時,只要等心率下降至130次/分鐘時,便可以開始下一個跑的練習,這能更有效地發展有氧、無氧代謝能力,使練習者從生理、心理上適應速度、速度耐力訓練的艱苦性。
心率在120次/分鐘至140次/分鐘之間攝氧量最大,當心率達到140次/分鐘以后,心率再增加,攝氧量遞減,心率越高,攝氧量越少。心率在120次/分鐘至150次/分鐘之間,為跑步有效價值范圍。心率在120次/分鐘以下時,機體的血壓、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電圖指標都沒有明顯變化,故健身價值不大,鍛煉效果不明顯。
心率在120次/分鐘至180次/分鐘之間的跑步,心臟每搏輸出量較大,其中以心率150次/分鐘為輸出量最大,鍛煉效果最好。低于120次/分鐘或高于180次/分鐘的心率,每搏輸出量都下降。心率在130次/分鐘的跑步,是減肥運動的最佳心率。以心率140次/分鐘進行連續跑、重復跑、間歇跑等,能提高最大耗氧量和有氧代謝能力,但每次跑步需5分鐘15分鐘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心率在140次/分鐘至160次/分鐘之間的跑步,為中等運動強度跑,是提高心肺功能效果最顯著的理想速度跑。用心率在150次/分鐘至180次/分鐘進行跑步,能提高無氧代謝能力,同時發展有氧代謝能力,因此,能有效的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心率在170次/分鐘至180次/分鐘是不同距離間歇跑的指標心率,它主要提高臟血容量,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與發展。心率在180次/分鐘以上的跑步,是最大限度發展在氧供應不足條件下的工作能力,主要發展三磷酸腺甘和磷酸肌酸的無氧代謝能力。
跑步量在全部鍛煉過程中的增減,要根據跑步后心率恢復常態的情況來調整,如果全部跑步結束后10分鐘,測得的心率比跑步前測得的心率只增加15次或更少,則應該適當增加跑步量。清晨起床前,測量自己的心率作為參照心率,以后每天清晨測一次,如果測得的心率和參照心率大致相等,說明運動量適宜,如果突然增加8次以上,說明運動量過大,必須適當減少跑量或暫時停止跑步。
(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