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隸書:刻隸書邊款時,橫劃皆由右邊切下而向左推刀。如要表現“蠶頭”,其法略加楷書橫劃逆筆的起首,只要稍加觸刻即成。“雁尾”也要酌情補刀,橫劃要注意弧度適中,才能表現隸書的體態,不宜陡直。了把橫劃刻好,也有人用“先橫后豎法”,甚至把印石橫置起來刻,對于彎與勾和波磔,用要表現出漢隸的道遒凝煉來。 3、篆書:刻篆書邊款,略加單刀白文印,多用沖刀以鐵筆之法鐫刻之,但一定要注意表現用筆的轉折和輕重變化。 4、草書:草書的邊款通常用單刀法。很多篆刻家的刻刀都是自制的,有的用圓桿磨四面鋒或方桿磨三面鋒為之。握刀就像執鋼筆一樣流利自然,用刀韌中帶勁,線條游刃有余,深淺得適。但也有一些篆刻用的是雙刀法,就是先在印側面將所用內容書形寫好,然后隨著筆勢以平口刀鐫刻之。 A、先將印石的四側在刻邊款之前必須打磨光整,否則刻出的線條很難達到清爽利落。為便于鐫刻是看清楚行刀,可先用墨汁將印側涂黑,這樣刻刀時效果就可一目了然。 B、刻邊款時是先寫墨稿好,還是在石上不書而刻好?似乎各有利弊,如先寫墨稿這樣預計字數,防止錯字,安排間架章法都有好處,初學者尤覺此法需要。對精熟此道者而言,看法不同:他們認為筆不如刀,把稿寫了,有時反覺氣散,因此刻時絕不能像筆那樣寫,用刀時往往比用筆更為精確和天趣,但趙之謙的朱文邊款都是先書后刻。 C、為了邊款的字體有神氣,刻時要以拔山舉鼎之力,才能波磔昭然,不必顧慮筆劃的破碎,有時破碎一點筆劃方覺古拙完整,有筆斷意連或筆不到而意到處,千萬勿亂補刀,補了就覺窒凝而氣勢不貫了。 D、款字的好壞,與平時書法基礎有關,要想刻好款字就得認真學習書法,但兩者并不等同,因邊款用的是刀不是筆,能夠多臨古人或現代名家的邊款,吸取所長,不無好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