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西奶奶
〔 快速閱讀入門指南 〕
文│小卷
前段時間看書總有一個苦惱,一看就忘。
有人說,好書就應該重復讀好幾遍。但是每天可用來看書的時間并不多,重復閱讀會讓閱讀的速度和數量下降,而且每本書真的都值得我重復去讀么?于是乎,我報名參加了一個思維導圖訓練營。都說思維導圖是記錄讀書筆記的好方法,而且自己梳理的過程十分有助于記憶。然而三個星期過去了,課程進行了一半,還在講基礎手繪之類的,看了下課程安排,關于閱讀的內容并不多。我決定不能這么等下去,繼續進行效率低下的閱讀了。我開始走上了摸索閱讀方式的路途。于是就有了這本《如何高效閱讀》。
這本書整體來說適合沒有一點閱讀基礎的小白,號稱經過六個星期的訓練可以讓閱讀速度得到飛躍。我是一個閱讀速度比較快的人,用書中的測速方法,WPM(每分鐘平均閱讀字數)為1400字每分鐘,已經超過了書中訓練的標準了,我就沒按書中的進度來閱讀。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閱讀才能記住書中要點,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本書分為了三十六章,章節非常多,內容前后有交叉和重復,結構比較松散。這本書大體上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高效閱讀。(注意,這里的閱讀方法是針對非文學類的致用類、理論類的書籍)
(一) 你閱讀為什么那么慢?
怎么解決閱讀速度慢的問題?
造成閱讀速度慢有兩大原因,第一是回讀,很多人在閱讀時往往在不太熟悉或者不太明白的句子處重復閱讀,這會使閱讀速度大大下降;第二個原因是默讀,很多人喜歡在心里默念句子甚至念出聲,這樣閱讀的速度無疑與朗誦的速度一致了。
那如何消除回讀與默讀?書中用大篇幅教讀者如何提升閱讀速度。主要是手指輔助法,讓眼睛跟著手指的速度,手指的速度要高于默讀的速度,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要重復糾結在一個句子上,而是完成閱讀章節后再重復整個章節的閱讀。
(二) 閱讀的四種方式
1、線性閱讀:逐字逐行地閱讀,適合閱讀難度大的文章;
2、略讀:只讀文章第一段,以及每段第一句,其他的略微帶過;
3、掃讀:在文章中掃視,只尋找關于某個關鍵詞的詞句,如數字或名稱、以及信號詞(轉折、概括、序號詞等)等;
4、視讀:閱讀詞群,以向下移動的模式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閱讀,針對一般難度的文章。
以上的四種閱讀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能會用于同一份材料的閱讀中。
(三) 快速閱讀的具體步驟
1、 不要一味地全書從頭讀到尾,要帶著明確的目的閱讀:
拿到一本書,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一下書的封面封底,看關于書的整體評價等內容。翻開書后,瀏覽卷首語,推薦語等,這些能讓你對書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接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閱讀目錄,目錄是作者關于的整本書的大綱,閱讀目錄可以總結出整本書的結構以及主要研究的問題。
2、如何確定閱讀的目的?
閱讀書本、章節的開頭或末尾的總結、詞匯或有關閱讀的問題,作者會告訴你哪些內容重要。
3、快速閱讀的具體步驟:
(1)了解閱讀的目的或嘗試確定閱讀的主題;
(2)檢查閱讀的材料,找出結構要素,如大寫的標題,段落間較大的間距、信號詞、簡介、總結、材料結尾的問題等,決定如何對材料進行分割;
(3)把閱讀材料分為若干部分后,預習該部分并找出主旨,用自己的話回憶記住的信息,不要回頭翻看材料。然后重新仔細閱讀本部分,充分理解材料,盡可能多地記住信息,用自己的方式繪制記憶圖表或記下筆記(可以是簡單的線性圖也可以是思維導圖,只要是自己習慣的方式就好),如果記不住,重復閱讀,直到記住為止;(預習-回憶,閱讀-回憶)
(4)回憶整個部分,把各部分拼湊成一個整體;
(5)在自己的圖表或筆記中刪掉不需要的內容,把信息按照自己的邏輯重新關聯,最后按自己的邏輯重新組織信息,組成關于全書的整體結構;
( 6 ) 閱讀相關的書籍、文章,進行大量的對比、比較,從而形成自己對于這一知識的體系。
文|小卷 圖片|源自優美圖
?
本文系原創投稿作品
欲轉載請聯系不晚醬
# 還不晚 #
是一個尋求自我成長的微信社群
公眾號圍繞個人成長、自我管理這一主旨
服務于微信社群
加入【還不晚】有三個階段性的突破:
1、加入#還不晚預備群#連續完成21天的打卡任務,可以有機會晉級#還不晚分享群#或者再分享會的時候有機會安排旁聽。
2、申請加入#還不晚打卡群#完成90天的打卡任務,90天的時間多倍覆蓋了21天的堅持,耐力以及突破技巧在此階段磨練,同時可以在#還不晚分享群#實習學習。
3、#還不晚分享群#,在此群我們每個月會舉辦至少兩次的分享會,來本群分享的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帶著豐富的經驗和耐心,來為大家的成長添磚加瓦。分享會后,大家總結自己的收獲以文字形式上交,并和其他小伙伴互相探討學習。
同時,我們還有#還不晚圖書館#里面都是當下最IN的書,每晚的#深夜閱讀時間#我們會推薦一本書的一個章節與大家共讀。
這里還有更多的成長物語#還不晚音樂#、#還不晚周成長#、#還不晚話題#
這里有導師小川叔,這里有小秘書,我們創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小伙伴毫無保留的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及身邊的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