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就是一來就都來了,最近來刻印的朋友不知道為啥都扎堆兒的要求白文。而且要求風格也挺有意思,應該是對印章有所研究的,說是要趙之謙風格白文、徐三庚白文。其實作為治印者,要求越詳細反而刻的更自如。最難的就是給個名字自己去創作吧,這樣的才是最能體現篆刻者水平的時候。
先來看看第一方的吧,話不多說,先上圖
丁諾私印
此印為徐三庚的風格,選擇了三密一疏的布局,切刀為主。因為這是朋友要送她閨蜜的,所以要求了一個粉嫩的云南石。話說這個石頭不光顏色粉嫩,就連刀感也十分粉嫩,比老撾石還軟,實力不行很容易刻出的線條很軟。
丁諾私印印面
不過粉有粉的好處,就是倒逼下刀一定要準要穩,稍有偏頗,很容易超出范圍。其中諾字在古代篆書中貌似沒有規范的字,應該通若。但畢竟是名章嘛,為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曲解,還是要造字了,直接將言字旁和若組合吧。
丁諾私印邊款
其實不只是三密一疏,也做了一些對角的呼應,比如為了將丁下面的大弧度有所對應,那么印的上部就都做成了右緊,把刀的上筆也做了大弧度的處理。私和諾字都是左右結構,就把禾字旁和言字旁都做小,向內收緊集中。由于這方是用于畫上面的印,所以選擇了尺寸較小的印面。
趙利強
這方也是朋友訂了送朋友的,據說他朋友寫中楷的,所以同樣根據落款選擇了1.3的印面,其實小字大印是很難看的。這是個趙之謙的風格,趙的筆畫較多,如果加印字,這方印會很擠,所以就把趙分解成兩個字的空間了,使印面較為勻稱,也顯得舒朗了很多。
趙利強
話說還是青田石好用,行刀有阻力感,能更好的體現力度。這種小印面其實應該刻的滿一些,可能當時我只想炫技,哈哈,有點自戀,所以就選擇了更多的邊留紅。不過這個青田石選擇的特別好,十分的勻,沒有裂沒有釘,刀感一流的說。
溪水林楊邊款
這個邊款還是比較難處理的,四個字,要是用普通單刀會顯著比較單薄沒有變化。所以用了米芾風格的行書,不過話說還是略微有點緊了,四字間應該拉開距離流出空間才好。
蒼蘆
蒼蘆這方印,朋友也是送一個喜歡書法的朋友而訂的,說要白文,其實我看了一下他的名章是白文的,我希望這方引首能刻成朱文的,這樣頭尾有呼應,后面沉前面輕。不過朋友說就像要個白文,所以無奈只能在白文上做文章了,其實很簡單,把白文拓寬,留紅做細,也就有了朱文的感覺,其實應該用滿白。我還是保守了,唉~~~
蒼蘆印面
不過話說還是更尊重一些客戶的要求吧,把白文刻成朱文的風格,他會不會瘋?哇哈哈,其實挺有意思的。很多樂趣都在設計上了。
蒼蘆無邊款
這個不要求邊款,估計是想將來自己擺上幾刀也說不定。難道是想給我省點工?哈哈,總之還是尊重客戶意見吧,在這基礎上再發揮。當然我覺得再刻上十年以后,也許我能更自我一些了。畢竟看現在的大師,你能去要求這要求那嗎?絕對就惹惱了大師們。給錢也不好使啊。
蒼蘆
今天就先介紹最近的三方白文印吧,與其說讓大家欣賞,不如說是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不是技巧,而是樂趣。畢竟我不是專業搞篆刻的,這種業務愛好如果失去了樂趣,那也許連提刀的勇氣也沒了,還不如在家看看電視洗洗睡呢~這些印都是在上了一天班后,夜晚安靜的時候自己消遣的,真心是一種休閑,有時候琢磨琢磨,一天的煩惱和疲憊就都拋擲腦后了。不知道同樣喜歡書法篆刻的朋友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