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昶
97年山東淄博人
課程感想:七周太短,眨眼即過。牙牙學語的七周也只瞇到一絲表面,性子跳脫是我深入的阻礙。我這憨憨幻想自己是個苦行僧,一塊石頭一把刀是修行。
0 2
石佳璇
山東臨沂人,上海市徐匯區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展沙孟海獎全浙書法篆刻大展,浙江省女書法家書法篆刻展,上海市婦女書法篆刻展,上海市徐匯區書法篆刻展;獲“筆墨丹青·情系師大”國畫書法大賽優秀獎。
課程感想: 七周篆刻實踐,我對于漢印及篆刻藝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用刀上,刀角的立與平、沖刀的快與慢及入刀的深與淺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在遵循刀法的同時亦要考慮筆法,“古印有筆尤有墨”,通過寫印稿和漢篆,發現印章中的筆情墨趣。關于章法,顛覆了以往對于漢印的刻板認知,了解了漢印風格的多種樣貌,在以后的創作學習中需要關注印面的整體效果與大關系的把握,蓋以平正守法,險絕取勢。
0 3
問曉天
九九年三月 上海生人
2019年上海市書法篆刻臨摹展 入展
2019年上海市大學生書法篆刻展 優秀獎
2019年上海市楊浦區篆書臨摹作品展 入展
2019年“筆墨丹青·情系師大”國畫書法大賽 三等獎
課程感想:以刀為筆,以石作紙,刀石游走間,心中自有一股俠氣,小小的方寸之間有見天地的氣魄。七周轉瞬即逝,王師帶領我們從秦印入手,溯其源流,知其發展,從印章的起源到現狀。我對刀法和印面設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古人云:石中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書法篆刻的學習亦是如此,我們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加之不懈的努力,方能厚學而養墨。
0 4
宋新宇
1998年生于山東濟寧;上海市徐匯區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品曾獲第四屆“廉政文化進校園”書畫比賽學生組特等獎;入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徐匯區書法篆刻展”,榮獲“筆墨丹青·情系師大”國畫書法大賽一等獎。
課程感想:通過七周的篆刻學習,讓我對篆刻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在一方印中, 它應該既有豪壯飄逸的書體, 又有美觀悅目的構圖, 更要有刀法生動的刻韻。當我們對篆刻的學習具有一定基礎之后, 不要急于給自己定型, 因為我們年輕, 有的是時間, 要繼續拓寬視野, 什么東西都要去嘗試, 接不接觸新東西, 其感覺是不一樣的。要多嘗試, 不去嘗試其間的美和特質你就體會不到, 自我封閉切不可。
0 5
胡越穎
本貫汴梁,生好為文,質性自然
課程感想:乘興而行,好似經歷“參禪”的三重境界,重識漢印,”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亦然來形容主觀體驗。印章背后有意念,毫厘間可見性靈,我們現在走過的路,或算是攢在日后某印的毫厘中了。
0 6
姚祎鋆
97年生人,上海人
課程感想:這次經歷了將近兩個月的訓練,七周不斷重復著臨摹與創作,進步可謂相當大。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師對于我的肯定,說我在某一刻有了一種感悟,這種感悟是極其可貴的,我希望這種感悟能不止于現在,能夠一直延續。本科還剩一年多,希望咱班能保持這種狀態繼續努力,后面的畢業展也可以展望一下了。
0 7
丁大潔
97年生于廣西欽州
課程感想:從寒假開始慢慢接觸秦漢印,從臨摹開始積累篆刻能力,期冀能夠掌握更多的技巧,加深對篆刻的理解。作為一個小白,這次的學習讓我體會到刻印的更多的知識,秦漢印古樸、厚重的印風使我有了更多學習的樂趣。從秦漢印到流派印的學習讓我系統的了解篆刻的衍變,特殊時期,有得有失,期待未來的學習。
0 8
王紅
1999年生于山東莒縣
課程感想:篆刻要有書法功底先篆后刻的基礎,所以先學習書法,對認識篆文很重要;篆刻藝術學習以能直追秦漢,涉取明清諸家,入古出新,參照現代精品, 捕捉創作有現代生活氣息的作品,達到作品能雅俗共賞為境界;必須深入傳統進行臨摹學習、創作手段,提高印外文化修養,培養藝術氣質,追求時代氣息;要求用刀熟練、字法正確,線條干凈、布局合理,以突出個人風格,才能真正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精品來。
0 9
張瀚卿
98年生人,上海人
課程感想:經過七周篆刻課程,我對秦漢印章的特征和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在刀法、篆法上有了進步。具體表現在對深淺、快慢、起收筆等處理更加自如以及創作時取排布文字審美的提高。不斷琢磨,力求“不以平廢奇,不以奇廢平”,兩者能巧妙地結合,使奇者不失于怪,平者不流于板,呈現好的藝術效果。
10
賀成龍
98年,安徽合肥人
2019年上海書法篆刻臨摹展入展
課程感想:七周篆刻從秦印入手再轉入漢印將軍印流派印,打破了意識中印面的平板,各種風格的規整,使之活化。但對于整體系統的學習自我深入程度遠遠不夠,自我警醒!
11
李慕杰
2000年生,安徽皋城人
課程感想:經過了七周篆刻課程的學習,讓我對篆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大一時初次深入學習古璽,對設計印稿方面產生濃厚興趣,再到這次依次從秦印,到漢印,再到明清流派印的學習,我認識到自己還需要對一些相對穩定印面的強化訓練,對不同線質的運用,以使自己的印面更加豐富,而不僅僅局限于擅用的技法。
12
黃崇梅
99年生 ,廣西人
課程感想:這七周堅持學習下來 ,令我收獲很大。剛開始接觸篆刻的時候是在大一,從懵懂、膽怯到自然、平和,從理論到實踐,這邁出了很大一步。我了解到篆刻的多重風格,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風格,甚至一個朝代里也存在豐富的篆刻風格,這是篆刻藝術發展不斷進步的表現。這期課程的學習會一直指引我繼續走篆刻這條路。
13
趙文馨
1999年生,安徽淮北人
課程感想: 這次的創作風格限定為秦漢印,老師要求我們自己選定風格,此次我的漢印風格以工穩為主。在近日漢印的臨摹中,我發現漢印不應該只是我之前淺顯理解的四平八穩,端莊方正,而是有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態,穩中求變。我們在臨摹創作時要把握漢印的厚重,不能輕浮,但又不能只注意厚重端正;要有一定的變化生氣,不能過于死板,也不能使印面顯得浮躁小氣。要在“工穩”中求“奇趣”。
14
馬德耀
課程感想: 會與不會是有本質區別的,在課程中,你可以刻的不好,但一定要學會刻。這次的篆刻課程,我學會了刻印,好與壞就另說吧。當大家都學會方法,清楚方向的時候,好與壞是用心和不用心的結果。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
15
葛天
河南新鄉人
大學期間兩次獲得專業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
課程感想: 本次課程加深了對篆刻的理解,審美上有所提高,希望能夠繼續進步,學習、把握不同風格印章,并且提高創作能力。
16
王騰萱
98年上海人
課程感想: 這次的篆刻課程先由秦印入手,再到以漢印為主體的深入探究,讓我們對漢印的認知上有了新的突破。漢印的規整勻稱和圓潤是其一,還需將其靈活化,線條上看似統一和諧,其實富有變化和力度。通過對秦漢印中不同類型風格的印章進行臨摹,使我們在創作中能對整體有明確的把握,開拓自己的思維,在審美感知上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因此收獲頗豐。
17
黃夢媛
1999年生于安徽宣城
課程感想:七周的篆刻課程轉眼就結束了,這段時間里我有很多感想,第一周刻秦印的時候,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是秦印的臨摹和創作,讓我慢慢找回了刻章的熱情。后來到了漢印,先臨摹再創作,回過頭來又臨摹,正是體現了漢印如此重要。到最后刻明清流派印的時候,也是在找尋漢代的風格。總的來說七周里收獲頗豐。
18
梁運杰
廣西賀州人
課程感想:七周的篆刻課,從最初的臨摹,感覺自己在不斷的進步,可后來到了后面的創作,慢慢的自己開始有點力不從心了,自己始終都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一個字該如何去變化,搞不清楚一個印面的設計該如何去審美。字形變化對于我來說可以講一直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首先因為自己思想觀念的落后,然后就是審美能力不太強,思維的禁錮,因而到了后期創作的時候總是特別的艱難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