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七月荷花抒情,兼抄錄古人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2014724
七月荷花抒情,兼抄錄古人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七月是荷花的季節。
    
記得小時候,一到七月,學校也放假了,我和小伙伴們就常到池塘里去采荷葉,看荷花。
    
縣城很小,出城走不了百十米,就是一個挨著一個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涼爽,水深一般過膝及腰而已,頑皮的小孩子們都喜歡下去趟趟水。池塘中,小魚兒在深綠色的水草之間游來游去,小孩子們自然不知魚兒之樂,而是爭搶著追魚抓魚。池塘里常常生長著一片片的野菱,翻開秧子,就可以采到一只一只的菱角。淺綠色的是嫩菱角,用指甲剝開,把白生生的菱角米送到嘴里,又脆又甜;遇到老菱角,用指甲是剝不開的,那就帶回家去,煮熟了吃,面乎乎甜絲絲地,又是另一種滋味。
    
最享受的事還是采荷葉看荷花。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家鄉似乎沒有什么觀賞花卉,也極少有人家養花,沒有什么花可看,能留給我印象的的只有院子里白色的、香氣濃郁的梔子花,和野外池塘里粉色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梔子花可以香滿全城,但是有梔子花樹的人家不多。你要想到別人家里討一朵梔子花,要看關系,要看人家的臉色。看荷花要到城外去,幾乎每一個池塘里都有,花朵碩大,花形秀雅,花香清淡,一片綠色的荷葉叢中,挺立著一枝枝粉紅色的荷花,看起來最是賞心悅目不過了。
    
更開心的是,這荷塘,這荷葉,這荷花,其主人就是孩子們自己。脫下衣褲,光著屁股下水,一直走到荷花跟前,可以把荷花湊到鼻子跟前嗅一嗅,擁到懷里親一親。出水之前,采一片又大又綠的荷葉,頂在頭上遮擋烈日;采一枝含苞未放的荷花,帶回家插在瓶子里;幸運的時候,還可以采到一個鮮嫩的蓮蓬,剝出一棵棵蓮子米,邊走邊細細品嘗它可人的清香。






    
古代文人們喜歡稱頌荷花的高潔,那不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我們喜歡它就是覺得好看,就是可以親近,就是能折一枝回家,剝開蓮蓬可以吃。當然漸漸也喜歡它姿容的清麗,模樣的婀娜。
    
第一次聽到別人用高雅的語言評說荷花,大約是上初三的時候,一個比我年長三兩歲的“發小”,談到荷花時,忽然吟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詩句來。那時我讀書不多,還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只是覺得有兒“酸”,卻也覺得和這位學兄做人清高、立志修遠、不茍俗人俗世的性格頗相符合。畢竟因為這句詞兒不俗,有魅力,我當即記住了它,并漸漸喜歡上了它。
    
不久,我讀到了周敦頤的《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1017-1073年),北宋大理學家。《辭海》這么評價他:“他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范疇,他本人成為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周敦頤和張載、邵雍、程顥、程頤等北宋學者創立了理學各派,及至南宋,由朱熹發揚光大,便形成左右古代中國哲學上千年的宋元明理學。周敦頤無疑是理學鼻祖。周敦頤提出的宇宙構成論,勾勒出以“無極”而“太極”,以“太極”而“人極”的畫圖;而“人極”即“誠”,“誠”乃“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讀到這里,你也許就不難理解,一個正襟危坐的道學鼻祖,何以鐘愛起蓮(荷花)、贊美起蓮來!令人肅然!
    
你看,牡丹乃富貴之花,秋菊乃隱逸之花,唯荷花,乃君子之花!花中君子也!






    
年輕的時候,愛讀一些古代詩詞。荷花是許多詩詞家詠誦的對象,所以,常見于古代名家詩詞作品中。比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長詩《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之中有一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一樣為人們耳熟能詳,一樣被視為品格高潔的格言。
    
后來有一次讀到北宋著名詞人柳永(984-1053年)的《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啊,還有這么親切的詞兒!“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好似我們小時候折荷采蓮的圖畫。 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荷花盛開的時候,差不多桂花也該開了。故鄉里,如果鄰家有一樹兩樹桂花,醉人的香氣就會溢滿整條小街!至于荷花,我們那兒有數不清的小池塘,每個池塘里有連成片的荷葉荷花,但是,“十里荷花”,我還是只能盡力去想象,想象它的瑰麗,想象它的磅礴,想象它的沁人肺腑,想象它的震撼人心!柳永寫的是三吳錢塘,也就是今天杭州。那時,我能知道杭州西湖,知道雷峰夕照、斷橋殘雪、三潭印月,也聽說過靈隱寺、虎跑泉、六和塔。讀過柳永,我就更向往“煙橋畫柳”、“荷花十里”了,總想著有朝一日能身臨西子湖畔,捧著柳永的詞作,欣賞一番那般西湖:或是三月的煙橋畫柳,或是七月的荷花十里。
    1971
年的夏天,我和一個朋友出差來到杭州,住在西湖之濱東岸的一家賓館。放下行囊,便頂著烈日去了西湖邊。西湖浩瀚,碧波蕩漾,水清如許,岸邊游人摩肩擦踵,湖上畫舫舟楫來往穿梭。我倆初來杭州,舍不得漏掉湖濱每一寸景色,便用一雙腳慢慢度量湖岸,往北,上白堤,過斷橋,平湖秋月,小孤山,直到岳王廟。在岳王廟西南角,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西湖夏日賞荷的最佳處。這里拱橋似彎月,涼亭迎清風,蓮葉翠如玉,荷花映日紅,格外有情調。可惜的是,小小一個別院,小小一面湖水,竟然完全顛覆了“荷花十里”的期待。柳永那時候,未必有那么多亭臺樓閣,未必有那么多酒肆商鋪,未必有那么多過往旅人,未必有那么多畫舫車舟,于是,湖面上任由荷蓮自在生長,可不也就是十里綠無涯,滿眼紅荷開!到了柳永吟誦“東南形勝”、“荷花十里”的地方,美景在綠荷紅花之間,還在乎十里還是十頃之差嗎!
    
再后,進了靈隱寺,在大雄寶殿看到一副楹聯:“古跡重湖山歷數名賢最難忘白傅留詩蘇公判牘,勝緣結香火來游福地莫虛負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楹聯的作者是晚清民國學者江庸。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過刺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杭州做過太守,他們在這里當官,也在這里寫詩,為杭州和杭州人民做過許多善事,所以,像永遠襟帶西湖連連景色的白堤、蘇堤一樣,永遠活在西湖。柳永的“桂子三秋,荷花十里”,千百年來也一直留在杭州人和無數的游客心中。
    
關于柳永的這闕《望海潮》,還有一則故事。北宋末年,中原屢受遼金侵擾。金國君主海陵王完顏亮,1153年遷都燕京,還繼續南犯,直指南宋京都臨安(即杭州)。完顏亮之所以進犯不舍,就是因為讀過柳永的“東南形勝”,被杭州的都市繁華、西湖的十里荷花所誘惑。柳詞太美,甚至差一點成了坊間相傳的異族入侵的借口。
    
說荷花十里的,其實并不止柳永,還有如蘇軾、王十朋。如蘇軾(1037-1101年)的《浣溪沙》:
    
四面垂楊十里荷,向云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天氣乍涼人寂寞,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如王十朋(1112-1171年)的《點絳唇 清香蓮》:
    
十里西湖,淡妝濃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清凈香無比。
    
記得曾游,短棹紅云里。
    
聊相擬,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都在柳永之后,應該說是援用了柳永《望海潮》里的詞句。








    
柳永那一闕《望海潮》,寫錢塘繁華,寫西湖盛景,寫煙柳白沙,寫桂子荷花,平實通俗,在柳永詞作里面算是最好懂、最不嬌柔矯情的了。
    
更好讀的當然還是北宋田園詩人楊萬里、范成大他們。你看范成大(1126-1193年)的那一首《夏日田園雜興》
    千頃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歸。
    
家人暗識船行處,時有驚忙小鴨飛。
讀起來就如回到我們鄉下,坐在荷塘邊觀荷花、看小鴨、盼親人、等歸舟那樣,說的是我們農家里那點事,用的是大白話,淡淡的味道,卻不乏清香。更有名更廣為傳頌的當然是楊萬里(1127-1206年)的那一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寫的也是杭州西湖的荷花蓮葉,那荷花與蓮葉無邊無垠、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處;滿眼綠翠紅艷,清麗柔美,是何等地養眼怡情啊!
    
楊萬里送友人的凈慈寺就是那個西湖十景“南屏晚鐘”的古剎。喜歡唱流行歌曲的知道有一首歌叫《南屏晚鐘》,看過電視劇《濟公》的知道有一個濟公和尚古井運木的神話,說的都是這個凈慈寺。凈慈寺在西湖的東南隅,而“曲院風荷”在西湖的西北角。可見,楊萬里和柳永那個年代,西湖十里湖面,無論在西北角,還是在東南隅,都可以看到荷蓮一片,佳景無限。現在的西湖不再有“荷花十里”,但是,你還可以到那個“洪湖水,浪打浪”的地方去看十里荷花,到那個抗日“雁翎隊”出沒的白洋淀去看十里荷花,即使不去,心里也有永恒的十里荷花。
    
楊萬里寫荷花的詩,還有如《小池》也特別清新、特別出名: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有時,我背著照相機去看荷花,就是為了捕捉一個“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頭”的鏡頭,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撓,可見,楊萬里的這首《小池》是多么魅力無限。 
    
寫荷花,楊萬里還有如《暮熱游荷池上(五首)》、《玉井亭觀荷》等等,都是淡墨、白描,一邊讀一邊就可以入心,總有“四方八面野香來” 的清新味道。







    
荷花沒有牡丹之“國色”,也沒有桃花之“夭夭”,不及玫瑰之“風流”,也不及菊花之“悠然”,卻是一朵朵出水清麗,卓然挺拔,晨露里珠玉閃爍,晴日中爛漫如霞,風動似仙子凌波,靜觀如玉女入畫。所以,古往今來,無論平民還是雅士,都喜歡觀賞荷花,也留下無數詠頌荷花的詩文。今天人們看荷花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許多經典名句,就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李白)。
    
荷花,有時稱“蓮”,是因為蓮蓬、蓮子為荷花的果實的原因。古代文人還常稱荷花為“菡萏”,例如《詩經·陳風·澤陂》中“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描寫的就是水岸之濱生長著茂盛的菖蒲與荷花。荷花也被稱作為芙蕖,如曹植《洛神賦》中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后半句的意思就是說細細看起來美人如出水荷花一樣鮮亮。菡萏和芙蕖,都可用于稱謂荷花,不過古漢語里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語義:荷花未發時可稱菡萏,荷花已開后則稱芙蕖。荷葉與荷花還被稱作為“芰荷”,例如屈原的《離騷》中就有一句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就是浪漫地想象以荷葉與荷花制成自己穿戴的衣裳。
    
然而,屈原詩中的“芙蓉”又是什么呢?芙蓉也是荷花或者蓮花。后來,詩人們也常常把木芙蓉簡稱為芙蓉,如唐代詩人元稹的詩《劉阮妻》:“芙蓉脂肉綠云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之中的“芙蓉”指的就是木芙蓉。木芙蓉,也叫木蓮,原產地是中國湖南,所以,湖南也被稱之為“芙蓉國”。毛澤東詩“芙蓉國里盡朝暉”,就是從這里來的。原來,我總以為由于湖南多湖塘,因而多荷蓮,那么,“芙蓉國”指的就是遍地荷花的地方。細考一下,才知道此芙蓉非彼芙蓉,才算搞明白了。
    
似乎,“芙蓉”既可以是荷花,又可以是木蓮,豈不難以分辨。不難,只要仔細看看上上下下就不會混淆。在元稹的詩里,既有“罨畫樓臺青黛山”,又有“千樹桃花萬年藥”,這與水里荷花怕是掛不上鉤。南北朝詩人沈約有一首詩《詠芙蓉》:“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一看就知道寫的是“池”中之物。
    
古詩文中雅句頗多,用典頗多,只有多讀才能弄得明白。這里要記住的是,菡萏、芙蕖、芰荷,都是荷蓮的別稱,芙蓉也常常用于指稱荷花。我抄錄的一些關于荷花的古詩詞中,之中就常見上述種種名稱。
    
另外,如漢樂府中的《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田田”的意思說的是,蓮葉一望無際、繁茂旺盛的樣子。后來,有的詩人干脆用“田田”稱呼蓮葉了。






 

 
    
荷花可以入詩,也可以入畫。中國古代文化里,詩畫從來是一家。
    
中國傳統詩畫講究氣節與品格,例如,四時花卉常以梅蘭竹菊為“四君子”之代表,春有蘭,夏有竹, 秋有菊,冬有梅,或者講究松竹梅“歲寒三友”,而“花中君子”荷花也是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
    
小學語文課文里,有一則王冕學畫的故事。王冕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成為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是從學畫荷花開始的。
    
元明清和近現代的許多著名文人畫畫家,都特別鐘愛荷花,特別擅長畫荷花,例如徐渭,朱耷,鄭燮,惲壽平,直到晚清和近現代的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張大千。
    
國畫大師畫荷,或濃淡相宜如吳昌碩,或紅花墨葉如齊白石,或寥寥數筆如朱耷,或狂放潑墨如張大千,在寫意中表現出荷葉荷花的神姿仙態、活潑精神,就像詩詞家寥寥數言就可以成就一篇篇生動傳神的荷花詩詞一樣。更因為中國文人畫大師中,很多人都有深厚的詩詞功底,不僅能畫,還能詩能書,詩畫相映,意境深遠,展現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如明嘉靖年代著名文學家、畫家徐渭,以潑墨大寫意風格獨樹一幟,擅畫荷花。其一首題畫詩《荷》曰:
    
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飛不過,鴛鴦拍水自雙雙。


徐渭荷花圖


又如吳昌碩作《晚荷圖》,題詩為:
    
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縛湖樓水繞墻。
    
荷葉今朝攤紙畫,縱難生藕定生涼。
吳昌碩一幅《白荷》圖題句 “白荷花開解禪意,點綴不到紅蜻蜓”,也是意境幽深。


吳昌碩荷花圖

    齊白石畫荷花甚多,并創紅花墨葉的獨特風格。齊白石荷花畫作亦多題款題詩,文字清新,別有情趣。如其《畫荷》:
    習習微風入小窗,舍南何處芰荷塘。
    
清風也有輕狂意,經過蓮花亦自香。


齊白石荷花圖

張大千荷花圖



    
每到七月,荷花盛開的時候,或在圓明園賞千畝荷花,或在什剎海觀一角蓮葉,總是會想起我小時候采荷葉、看荷花的情境。
    
家鄉也曾經是荷香幽幽的地方,也留下過名士的足跡和贊美荷花的詩歌。歐陽修,江西吉州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歐陽修被貶任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外遷途中,經云夢驛館,作《宿云夢館》一首: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秋寒乍起,秋雨纏綿,秋桐葉落,秋荷花衰,實在難以融入我對家鄉荷塘的記憶。可以理解的是,一個失意的遷客,在“井桐葉落池荷盡”的秋天,也只能是滿目蕭索,滿目蒼涼了。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榮衰沉浮,都是不得不經歷的故事。因此,關于荷花的詩詞,也不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楊萬里《小池》),不都是“菡萏新花曉并開”(劉商《詠雙開蓮花》),不都是“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不都是“芰荷香里勸金觥”(晏殊《浣溪沙》), 也有“秋暮,亂灑衰荷”(柳永《甘草子 秋暮》),也有“涼風吹葉葉初干”(白居易《衰荷》), 也有“萬柄綠荷衰颯盡”(許棐《枯荷》),也有“芳菲今日凋零盡”(王翰《題敗荷》),恰如春雨秋風,恰如衰榮人生。








    
讀過的關于荷花的古詩詞很多,因為花兒美,所以詩詞亦美。點點滴滴,抄錄了不少。其中,多數是我過去讀過的、甚至是熟諳的、喜歡的,也有是新近抄錄的。網上有不少可參閱,只是第一,錯誤太多,第二,編選無序。這個七月的近幾天,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筆記,抄錄其中的八十首作為本文的附錄。也許還會有一些錯誤,比如輸入的錯誤,比如不同文獻關于作者年代的不同記載,等等,不過,我相信會比比人少一些,因為大多數是我讀過的,因為雖然不是做學問卻也還是很認真的。
    
    謹以此送給所有愛荷花的朋友。

 

【附錄】 中國古代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1  江南曲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田田,盛茂狀,意指蓮葉茂盛。后來,文人們也常用“田田”稱呼蓮葉。

 

2  張華   232300年)
荷詩
荷生綠泉中,碧葉齊如規。
回風蕩流霧,珠水逐條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賞絕,但畏盛明移。

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3  陸云  晉(262年-303年)
芙蕖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
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陸云,字士龍,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西晉文學家,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曾任清河內史,故世稱陸清河。其祖父陸遜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東吳大司馬。陸云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太康十年(289年),陸云來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并介紹給劉道真,日后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后,陸機死于八王之亂而被夷三族后,陸云也為之牽連入獄。盡管許多人上疏司馬穎請求不要株連陸云,但他最終還是遇害了。時年四十二歲,無子,生有二女。由門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4  沈約   (441-513),

詠芙蓉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5  蕭衍   南朝·梁 464549年)
夏歌
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蕭衍,字叔達,梁高祖武皇帝。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晚年因侯景之亂,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6  蕭繹   南朝梁  508―554年),

賦得涉江采芙蓉  
江風當夏清,桂樹逐流縈。
初疑京兆劍,復以漢冠名。
荷香風送遠,蓮影向根生,
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
日暮鳧舟滿,歸來度錦城。

蕭繹,即梁元帝,字世誠,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552―554年在位。

 

7  劉孝威   南朝梁   (?-548)

采蓮曲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8  杜公瞻       (生卒年不詳)

詠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9  弘執恭     

秋池一株蓮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10  李世民       (598-649)
采芙蓉
結伴戲芳塘,攜手上雕航。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棲鳥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11  盧照鄰       (630-680)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唐代詩人,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并稱“初唐四杰”。

 

12  孟浩然    689-740年)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水亭涼氣多,閑棹晚來過。

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

幽賞未云遍,煙光奈夕何。

 

13  李頎       (735)
初荷

微風和眾草,大葉長圓陰。
晴露珠共合,夕陽花映深。
從來不著水,清凈來因心。
   
李頎,大約是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

 

14  崔國輔  
采蓮曲   
玉溆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蘭舟。

崔國輔,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開元(713-741年)進士,詩作以五言絕句著稱。《采蓮曲》乃取南朝樂府民歌形式。

 

15  王昌齡      (?-756年)

采蓮曲(二首之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16  王維      701-761年)

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17  李白      701-762年)

子夜吳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18  杜甫      712-770年)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19  韋應物    737-792年)

詠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20  劉商      (766)
詠雙開蓮花
菡萏新花曉并開,濃妝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歷(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

 

21  韓愈     768-824年)

盆池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
且待夜際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22  劉方平  
采蓮曲
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人。

 

23  薛濤       (?-832年)

池上雙鳧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24  白居易      772-846年)

采蓮曲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25  白居易      772-846年)

白蓮池泛舟

白藕新花照水開,紅窗小舫信風回。 
誰教一片江南興,逐我殷勤萬里來。

 

26  柳宗元       773-819年)
芙蓉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

 

27  元稹     779-831年)

夜池
荷葉團圓莖削削,綠萍面上紅衣落。
滿池明月思啼螀,高屋無人風張幕。

 

28  皇甫松   中唐

采蓮子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皇甫松,唐古文作家皇甫湜(公元777—835年)之子,中唐著名花間派詞人,生卒年不詳。,一說作者為唐末詞人孫光憲.

 

29  溫庭筠        812-866年)

蓮花

綠塘搖滟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30  李商隱       813-858年)

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31  李商隱       813-858年)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32陸龜蒙       (?-881年)

白蓮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33  崔櫓       (~847年)
殘蓮花
倚風無力減香時,涵露如啼臥翠池。
金谷樓前馬嵬下,世間殊色一般悲。

34  李璟   南唐   916-961年)

山花子(或作: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李璟(916961年),五代南唐開國皇帝李昇之子,南唐的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史稱南唐中主。

 

35  李煜   南唐   937-978年)

憶王孫(四首之二)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夜長。

又說為秦觀所作。

 

36  杜衍     9781057年)

雨中荷花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

37 
范仲淹      (9891052)
渚蓮
武陵誰家子,波面雙雙渡。
空積心中絲,未成機上素。
似供織女期,秋宵苦霜露。

 

38  晏殊       991-1055年)

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39  柳永        984-1053年)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大約作于柳永20歲,時在1004年。杭州,西湖堤分內外,山重層疊,秋來荷花十里,一望無垠,桂花飄香,醉人心脾,美景連綿,賞心悅目。柳永此詞流播,甚至羨煞金主完顏亮,遂下決心進犯江南,欲取杭州。當然,這也許只是個故事,如隋煬帝為觀瓊花而修大運河一樣的傳說。柳永此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雨霖鈴 寒蟬凄切》之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為千古傳誦之名句。

 

(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50首詠荷花經典詩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醉了
北海荷香
你是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婉的一朵
歷代荷花詩名句賞析
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轉載] 荷花的詩句匯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遵义县| 静乐县| 海丰县| 柞水县| 肇州县| 宜君县| 溧阳市| 延川县| 丰都县| 通化市| 张北县| 平顶山市| 宽甸| 阿坝县| 木里| 荥阳市| 九寨沟县| 元谋县| 武邑县| 阳春市| 新化县| 彭水| 铜山县| 亳州市| 科尔| 托里县| 大丰市| 淅川县| 湖北省| 阿拉善右旗| 高邑县| 交城县| 阿尔山市| 东海县| 饶河县| 阜阳市| 贞丰县| 巴南区| 来凤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