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秦始皇的功勞很大,比如他統一六國,把大一統的概念注入到了華夏血脈里面,盡管后來改朝換代好多次,但每個朝代都遵循了統一的原則,才讓我們不像現代的歐洲一樣分裂成一個又一小個國家。再比如他北擊匈奴南平南越,給整個民族擴張了生存空間,也奠定了后世所有朝代最基本的版圖,只能多不能少。但最大的功勞就是“書同文車同軌”制度,因為有了統一的文字,文化才能延續下來,不僅促進東西南北各地的經濟,也讓民族真正有了凝聚力,而不是看誰都外國人。秦朝沒有統一文字之前,各國的文字差役真的很大嗎
商周時期雖然天下一直很穩定,但權力都掌握在諸侯王手上,那時候可以識字的基本上就是官員,而且這些官員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百姓一直沒有識字的機會。后來周朝擴張,只要給他們開疆拓土或者完成過什么功勞的人,都會得到封賞,然后成立自己的諸侯國。
當年秦襄公就是因為護送周平王有功,然后得到了西邊一塊封地,隨行的還有任職的官員,于是文字開始傳播到西邊一塊地區。戰國七雄的祖先都是因為得到這些封賞被冊封到東南西北,文字也被傳播出去,但因為交通不便,各地諸侯國也加入了自己的文化,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原來的文字也有了很大的差異。
比如楚國的文字看起來比較飄逸,這是因為當年楚國的審美標準很高,類似于“楚王好細腰”這種非常現代的審美,而且那個時代天下間也以楚國的審美為標準。因為楚國上下藝術氛圍濃郁,所以字體顯得比較飄逸。而晉國的文字筆畫就顯得更細勁,也比其他六國的更剛猛,這主要是因為晉國一直處于北邊,他們還未解體之前一直是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力量,整個國家非常尚武,民間各種搏斗非常盛行。因為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字體自然更剛猛,更帶勁。
而齊國一直處在偏遠的東方(對于那個時代的確很遠),他們喜歡研究奇技淫巧。魯班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這個被稱為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傳說他發明了會飛的木鳥,啟動了機關之后這只木鳥就可以飛幾天幾夜,這種工藝連幾千年后的今天都做不到。包括我們熟悉的鋸子、墨斗、刨子、鎖等等都是魯班發明的。齊國因為很熱衷于工藝的原因,所以他們的文字上的裝飾自然就更多。
再者,因為書寫工具的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我們都知道商朝時期大多都是甲骨文,用尖銳的工具在龜甲上刻字。因為這種做法效率很低而且誤差也很大,以至于難倒了很多現代學者,因為翻譯不出來。而到了周朝時期盡管有了竹簡,但因為沒有統一的文字標準,每個人的書法、刻法自然也不一樣,由此也造成了很大的差異。哪怕后來有了帛這種可以書寫的東西,但因為造價昂貴,只有王公貴族才能用得起,對文字的統一標準起不到多大用處。
廣告紅手指云手機,手游/應用24h云端掛機,穩定多開不掉線!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語言之外就是文字了,假如語言不通的話,文字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當時秦國定下規定,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只要做出了什么東西,那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起初的目的是出了事之后可以追究責任,但卻促使了很多老百姓學習,全國上下識字率普遍增高。而且很多寒士都看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開始發憤圖強讀書,這項政策無意間普及了文字,也為秦國得到了一些人才。其他六國發現這個好處之后紛紛效仿,各國的文化也開始擴散,文字差異也越來越大。
秦國長期位于邊緣地帶(對于那個時期來說是這樣的),盡管民風彪悍而且軍隊戰斗力極強,商鞅變法之后變得越來越強。但這個國家一直不被中原文明認可,以至于關東六國經常組成聯盟抵御秦國,也把他們視為洪水猛獸。
秦國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本國的文人確實沒出幾個,就連對國內影響最大的商鞅還是衛國人!為了更方便的統治六國,也為了文化的傳承,因為當時的魯國是全天下學術氛圍和文化最濃郁的地方,于是秦始皇以魯國文字作為標準,統一了這些差異很大的文字。從此讓那邊的老百姓知道到北邊一斤麥子的價錢是多少,不會擔心因為文字的差異被坑,也少了很多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