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啄木鳥一共有200多種,它們被稱為“森林醫生”。
啄木鳥用喙敲擊樹干,以尋找隱藏在樹皮內的昆蟲,確定目標后,其堅硬的喙能快速啄出一個深深的小洞,并閃電般伸出長長的舌頭捕捉獵物;而在繁殖季節,雄性啄木鳥還會大聲鳴叫,并有節奏地啄擊空洞的樹干,用鼓聲向雌鳥傾訴愛的心聲。
在遼寧省關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里,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幾只白背啄木鳥的生活,欣賞了它們的“鼓樂表演”和親情故事。
【筑巢】巧用朽木的能手
白背啄木鳥在選址筑巢方面是天生的高手,有一種傳承久遠的本能,就是能發現哪些朽木可以用來建巢,又不會倒掉;而且能判斷在哪個部位啄洞既方便施工,又不會導致折斷。
4月下旬,在遼寧東部的關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中,樹木剛剛發出黃綠的嫩芽,陽光可以透徹地照到山坡上。此時,剛剛遷徙而來的白腹藍姬鹟已經麻利地劃出了各自的地盤,雄鳥站在高枝上爭著為自己的愛人一展美妙的歌喉,歌聲婉轉清亮,音色中那種令人心動的感覺很像古典吉他的琴音。
一次當我正陶醉于這歌聲時,突然在不遠處的樹干上響起一陣急促的“梆梆梆”的叩擊聲,高亢而短促,一時間蓋住了森林間的所有鳴唱,迅速在山間傳響,在持續數秒后突然又停下來。
我緊張地向聲音處仔細觀察,發現一個不大的黑影從聲音響起的樹干向森林深處穿飛而去。幾乎在它飛去的瞬間,在相隔500多米的對面山坡上也響起一陣“梆梆梆”的叩擊聲,遠遠傳過來,很像鼓聲。像是回應對面的鼓聲,這邊林間又響起一陣叩擊聲,就這樣此起彼伏,斷斷續續,一唱一答,成為了這個春天山林交響的基礎節奏,而其他那些各色鳥兒的鳴唱則交織成優美的和聲旋律。
偶爾,這種熱情而不知疲倦的鼓手會大膽地飛到我身旁的大樹上。它突然一陣猛叩樹干,像是故意要嚇我一嚇,聲音近得似乎在耳邊爆響,我本能地跳站起來,一抬頭,它距離我不超過15米。這時我完全看清了:它長長的尖嘴上正叼著一只肥大的白蟲子,側對我的黑眼睛正好奇地望著我,朱紅色的頭頂和黑白相間的下腹特別醒目,一對爪子輕巧地搭在粗糙的樹皮上,尾巴觸貼在樹干上;黑色的眉紋和后背下部的白色羽毛告訴我,這是一只白背啄木鳥,是這一帶森林中經常出沒的活躍角色之一。
去年夏天,我在森林公園的登山步道附近觀察到了三個白背啄木鳥正在使用的巢;今年春天,我再次到那段山路上去觀察,又看到兩個正在建設中的巢洞。它們似乎并不怕游人,這兩處巢洞都選在緊鄰步行道的朽木上。5月上旬,一個巢洞已經馬上就要啄完了,另一個正在緊張地施工中,兩只成鳥輪流著飛進樹洞,從內部叩擊著,然后把木屑揚出洞口好遠。
它們施工一段時間后便雙雙飛走。我乘這個機會,借用專業工具爬上距那根朽木最近的一棵大樹,爬到洞口一樣高的位置探身觀察。不想正在我觀察時,雄鳥并沒有飛遠,就在我探身向對面的巢洞里探看時,它嘎地一聲飛到樹干上,嚇了我一大跳。它距我不到兩米,低聲而急切地鳴叫,有時還用嘴觸擊一下樹干。
我為了盡可能少地驚擾它,就慌亂地爬下樹來。當我一站到地上,它就麻利地飛跳到巢洞所在的那根朽木的高枝上,像和我捉迷藏一樣躲在樹干后面,突然從一側探一下頭又迅速收回去,一會兒又從另一側探出頭來望一下。就這樣不知不覺間竄到了巢洞口,而后快速鉆進了巢洞中。我只好又轉到巢洞的另一側仰望,好像在報復我的干擾,它在巢洞內一陣忙碌,猛地揚出一陣木屑,灑了我一臉。
整個夏天,我都在為它們隨時可能隨朽木而倒掉的家而擔心。有些朽木啄洞部位的直徑只有20多厘米,而巢洞的內徑已有10多厘米,看到這些朽木在大風時不斷地搖晃卻一直沒有倒下,我感覺到白背啄木鳥一定有一種傳承久遠的本能,就是能發現哪些朽木可以用來建巢,又不會倒掉;而且能判斷在哪個部位啄洞既方便施工,又不會導致折斷。
它們在選址筑巢方面的確是天生的高手,因為我觀察過5個巢洞,不僅當年沒有一個因朽爛而倒掉,而且有3個在第二年還在用。觀察它們的巢洞多了,我還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巢洞口都朝向山坡下的方向,這樣的朝向會不會有什么好處,我不敢以猜測來進行推斷,只好留待以后進一步的觀察了。
【捕食】技藝高超的獵手
啄木鳥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舌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干上的昆蟲。
整個6月的中上旬,我每有空閑就會跑到森林公園中去觀察那兩巢白背啄木鳥哺育幼鳥。當時正是森林中昆蟲最活躍的時候,在林間行走,陰黑的樹冠上常常會有毛毛蟲悄然從樹上掉下來,有時恰巧會落進衣領中,令人一陣忙亂把它從脖子上清除掉。一路上山行走不到1公里,我就撿到10多條這樣掉落的蟲子,我把它們小心地裝進一個空塑料水瓶中,準備給那對啄木鳥用來喂食幼鳥。
我爬到離巢洞最近的一根成年啄木鳥特別喜歡停落的粗大蒙古櫟橫枝上,把那些撿來的還能四處爬的蟲子放到橫枝上,希望這些爬動的蟲子能引起啄木鳥注意,叼住它們去喂幼鳥。但很快我就發現它們絲毫不理會我的好意,半個小時過去,它們叼著滿嘴的蟲子停落在那根橫枝上5次,有時甚至險些踩到蟲子,但也沒興趣去看一眼那些美味,直到那些蟲子慢慢爬開消失在綠葉中。它們好像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方式捕捉蟲子,對于這種免費的午餐似乎提不起興致。
觀察成年啄木鳥往巢中送蟲子,對我實在是一種樂趣。休息日我會整天坐在樹下觀察它們嫻熟地給幼鳥送蟲子的行為。為了一次能填上幼鳥那張得夸張的大嘴,它們每次捉到小蟲子都會像我們串羊肉串一樣,從嘴角一直排到嘴尖,一串綠色的蟲子在嘴上鮮活地扭來扭去,卻沒有一條可以逃脫,這種叼蟲子的技巧實在是令人驚奇。其實,它們之所以能有這種叼蟲子的能力,是因為有功能強大的舌頭與嘴的高效配合才起到這般令人驚奇的作用。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看到了它們那躲在嘴里的了不起的舌頭。我在它們經常飛過的兩棵柞樹間設置了一臺自動觸發拍攝的相機,通過無數次的嘗試,終于成功地拍下了它們在林間穿飛的照片,我在這些照片中發現了一張在飛行中還伸著舌頭的照片。從照片上看,它們的肉紅色舌頭很長,舌尖部位還有一些粗糙的突起。如果不是借助照相機快門的速度,我想用肉眼可能永遠看不到它們偶爾伸出來的長長舌頭了。據相關資料介紹,啄木鳥舌頭的長度是喙的兩倍。
白背啄木鳥夫妻輪流外出捕獵,交替著給巢里的幼鳥送來肥美的蟲子,幾乎20分鐘左右就有一只成鳥回巢送一次食物;偶爾也會因為什么原因,好長時間不回來,有時甚至超過1小時;有時夫妻倆又同時飛回來,同時落到巢所在的樹干上,各自叼住一嘴的蟲子好像比賽一樣,分別站在樹干的兩側。
我后來觀察到白背啄木鳥在樹皮中捕獵害蟲,為其高超的技巧所折服。啄木鳥家族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干上的昆蟲及幼蟲。
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喙敲擊樹干,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干的某處有蟲子,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干幾乎垂直,開始實施“手術”:它先用像鑿子的長喙啄開樹皮,在繼續深入鑿出一個深深的小洞,然后閃電般伸出長長的舌頭將害蟲一一鉤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
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干深部的通道中,啄木鳥的長舌頭夠不著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里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棵樹的小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止。
啄木鳥吃食的害蟲主要有天牛幼蟲、囊蟲的幼蟲、象甲、偽步甲、金龜甲等。有的害蟲潛藏樹木中很深,把樹活生生地咬死。只有啄木鳥才能把它從樹干中掏出來除掉,所以又被稱為“森林醫生”。
【育雛】單親家【育雛】單親家庭的傳奇
一整天觀察下來,我發現只有一只雄鳥在喂養巢中的幼鳥。我對這只支撐著一家子生存任務的雄鳥產生一種敬意,也有一種好奇,想看看它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把這一窩幼鳥喂大。
在繁殖季節,雄性啄木鳥會發出響亮的叫聲,那是它們在伸張自己的地盤,警告他人不得侵犯。這些叫聲往往因為樹洞的共鳴而特別響亮。循著這些“鼓聲”,我在森林公園步行道的最高景點“楓王”附近,還發現了一處白背啄木鳥的巢洞。
4月下旬,我剛發現那處巢洞時還在“施工”中,那對成鳥在輪流鑿擊樹干,一點點拓展它們愛巢的空間。6月中旬,我再次去觀察時,幼鳥已長到能搶著爬到洞口來爭奪成鳥送回來的蟲子。觀察一會兒后,我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往巢中送食物的只有一只雄鳥,而且這只雄鳥比其他巢的雄鳥膽子要小,我觀察的距離稍近,它就會以20米距離為圓心繞著我在林間穿飛,偶爾還大聲沖我鳴叫示威,對我反復觀察好一會兒才會安靜下來。
雌鳥去哪兒了呢?帶著這個疑問,我第二天又去觀察那處巢洞。一整天觀察下來,我發現還是只有一只雄鳥在喂養巢中的幼鳥,這說明那只雌鳥肯定出了變故,不是被天敵吃掉,就是其它原因死掉了。得出這個判斷后,我對單身來支撐著整個一家子生存任務的雄鳥產生一種敬意和同情,也產生一種好奇,想看看它如何憑一己之力,把那些由兩只成鳥來喂養都很吃力的一窩幼鳥喂大。
這只雄鳥沒辦法像其他夫妻那樣,每隔20分鐘就輪流向巢中送一次食物。我觀察到它平均40分鐘左右才向巢中送一次食物,而最快的一次是間隔10分鐘向里送了兩次食物,這樣不穩定的頻率是否影響幼鳥的正常發育和成長,我一直對這種情況有幾分擔心。而且,它似乎格外敏感和膽小,我在30米外的觀察點上稍有點動作,它就會幾次試探著飛向巢洞附近又忙亂地飛走,也許它本能地意識到自己的安全對這一窩的小生命有多么重要。
當它終于感覺安全飛回巢洞時,巢洞里的幼鳥已經早就急不可耐地“吱啊吱啊”地鳴叫起來,它忙碌著喂完幼鳥后,會以一種和其他啄木鳥夫妻都健在的不一樣的方式離開,幾乎每次它都會發出一長串“嘎嘎嘎”的歡叫消失在森林中。我能強烈感受到它的那份歡快,不管人們是否認為我是一臆斷,只要在那片森林的綠影之中聽到這聲音,我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能感受到那份情緒。
有一天,我真的為這個單親啄木鳥家庭的生存感到絕望了。一天下午,我再次來到巢洞附近時,巢洞那棵樹干根部有一條蒼灰色的蝮蛇正試圖向上爬,這家伙足有1米5長。我的出現驚擾了這條蝮蛇,它慌亂縮回已經爬了一半身子,快速地鉆進草叢,又爬過一根朽爛的倒木,消失在一片高草之中。
這種蛇毒性很大,性情也兇,經常主動攻擊走近它的人和動物。它試圖爬上這棵樹,可以肯定它已經發現了這處啄木鳥的巢洞,正準備爬上去吞吃幼鳥,我的突然出現使它不得不退走。我沒有去打這條蛇,任由它鉆進草叢走掉;但我知道它并不會走遠,待周圍恢復平靜后還會回來。那樣這個單親啄木鳥家庭將有可能面臨近絕境,由此我猜想雌鳥的失蹤可能也和這條蛇有關。
那天我一直在那里守到天黑,那條蛇沒有再出現。第二天下午,我又登山來到那里,在距巢洞的那棵樹還有10多米的道路旁,我突然看到一條和昨天一模一樣的蝮蛇,由于走得太近,我本能地向后跳了一下。待站在5米外再看時,我發現它一動不動,頭部已經被砸爛了,附近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塊。很顯然,這天上午的某個時段,這條蛇與上山的游客遭遇了,游客毫不猶豫對二天下午,我又登山來到那里,在距巢洞的那棵樹還有10多米的道路旁,我突然看到一條和昨天一模一樣的蝮蛇,由于走得太近,我本能地向后跳了一下。待站在5米外再看時,我發現它一動不動,頭部已經被砸爛了,附近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塊。很顯然,這天上午的某個時段,這條蛇與上山的游客遭遇了,游客毫不猶豫對它下了殺手。
我正端詳這條死蛇時,那只雄啄木鳥又一次喂完幼鳥歡叫著飛走了。始終惦念著鳥巢洞中的幼鳥,讓這條蛇走到了絕路,那些游客無意間的行為卻救了這巢啄木鳥。此事過后第5天,這一巢幼鳥全部安全出飛了。那只雄鳥終于靠自己的力量把一巢幼鳥喂大了。
第6天的早上,山上彌漫著大霧,我和幾位朋友登山再次路過那處已經空了的巢洞,不自覺地向上望了望。這一望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再定睛細看,霧蒙蒙中,確實有一只小啄木鳥立在洞口那里。待我們走近了,它沒有鳴叫,撲撲楞楞地飛走了,消失在大霧中。我不知道這只幼鳥為什么又回到森林中這個小小的家里,是本能的依賴還是別的什么?但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憂傷的味道。
“森林醫生”每天能吃多少條害蟲?
啄木鳥為保護樹木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稱它們為“樹木醫生”。
在我國一些古書里,很早就有關于啄木鳥啄木食蟲的記載,例如《禽經》中有“志在木”,《異物志》中有“穿木食蠹”的記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記載:“此鳥斫裂樹木取蠹食故名”,還指出:“(啄木鳥)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寸,舌長于嘴,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此外還有“南山有鳥,其名啄木。饑則啄樹,暮則巢宿。無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等歌詠它們的詩作,可見啄木鳥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美。
啄木鳥專門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娥、蠢蟲等害蟲,每天能吃掉1000條左右。由于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范圍廣,在1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棲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啄木鳥的舌頭為什么會長在鼻孔里?
啄木鳥的舌細長而富彈性,其舌根是一條彈性結締組織,它從下腭穿出,向上繞過后腦殼,在腦頂前部進入右鼻孔固定,只留左鼻孔呼吸。當舌根從下腭向外滑出時,這種“彈篝刀式裝置”可使舌頭能伸出喙外達12厘米長,加上舌尖生有短鉤,舌面具粘液,所以舌頭能探入洞內鉤捕各種害蟲。
如果巢穴通道彎曲或蟲穴很深,啄木鳥的長舌頭夠不著,它就會用一種聲波騷擾戰術。它測知蟲穴部位之后,用喙上下左右敲擊,使樹干孔隙發生共鳴,躲在里邊的小蟲感到四面受敵就向洞口逃竄,這就使啄木鳥有了捕捉機會。據調查,啄木鳥一天可發出500?600次啄木聲,每啄一次的速度達到555cm/s,而頭部搖動的速度可達到580cm/s。
啄木鳥快速啄木為什么不會腦震蕩?
據科學家測定,啄木鳥在啄食時頭部擺動速度相當于每小時2092公里,比時速55公里的汽車快37倍。它啄木的頻率達到每秒15次。由于啄食的速度快,因此在啄木時頭部所受沖擊力等于所受重力的1000倍,相當于太空人乘火箭起飛所受壓力的250倍。既然所受的沖擊力這樣大,那它為什么不會得腦震蕩呢?
原來啄木鳥的頭骨十分堅固,其大腦周圍有一層綿狀骨骼,內含液體,對外力能起緩沖和消震作用;它的腦殼周圍還長滿了具有減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使其在啄木時頭部嚴格地進行直線運動。假如啄木鳥在啄木時頭稍微一歪,這個旋轉動作加上啄木的沖擊力就會把它的腦子震壞。正因為啄木鳥的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因此,盡管它每天啄木不止,也能常年承受得起強大的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