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安徽歙縣人。名慎、或阿慎,字僅誠、近人,號巢林、甘泉山人,又號溪東外史。由于他排行第六,并嗜茶如癖,他的朋友金農常稱之為“汪六”或“茶仙”。
汪士慎一生清貧,居揚州以賣畫為生。自幼喜愛書畫篆刻,性愛梅花,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不幸的是,汪士慎在54歲時,即乾隆四年(1739)從浙江游歷歸來后,患疾已久的左眼很快地失明了;67歲時,他的另一只眼睛也漸漸失去了光明。這時,就連最起碼的那種自挑薺菜、瓦盂煨芋和自燒松子自煎茶的清貧生計也難以維持下去。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月,汪士慎與世長辭,終年74歲。
汪士慎雖然失明而生活潦倒,但藝術志趣不減當年。所作書畫,“工妙勝于未瞽時。”與金農交善。他的畫題材很廣,他畫動物,畫人物。但是他的畫,最為人稱頌的是“梅花”。自古以來中國畫家以梅蘭竹菊象征清高堅毅的人格,汪士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生愛梅、植梅、吟梅、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見稱,清淡秀雅,如金農所評:“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比纭洞猴L香國圖軸》(藏故宮博物院)、《墨梅圖軸》(藏故宮博物院)等。他畫梅花的方法是用淡墨畫樹干,以濃墨與苔點和白描法畫花。筆墨不多,但各具姿態(tài)。畫面飄溢著蒼勁、清冷、孤傲、芳香的氣息。他的竹蘭等花卉,“亦雅韻欲流”,其古樸瘦硬的八分書和細勁的治印,對他瘦硬畫風的形成也起了一定作用。
墨梅
疏影清香 四屏通景 水墨紙本
紅梅
汪士慎 蘭竹圖
上海博物館藏
汪士慎 墨梅圖
汪士慎 花卉圖冊之一蘭花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汪士慎 花卉圖冊之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汪士慎 花卉圖冊之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汪士慎 花卉圖冊之四 玉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松石圖
汪士慎 山水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