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冠心病的辦法之一是給堵塞的冠狀動脈搭橋,就是取病人一段沒有堵塞的靜脈,來替換已經堵塞的冠狀動脈,同樣長在一個人身上,為什么他的靜脈是好好的,沒有“靜脈粥樣硬化”?明白了這個道理,也許會帶來另一個福利,那就是以前你為了避免動脈硬化不敢吃的很多膽固醇高的食物,現在可以“摘帽”了。
這些替代了冠狀動脈的靜脈也不是永遠不堵塞的,如果這個人的血壓總是控制不好,時間久了之后,這段靜脈仍舊會發生粥樣硬化乃至堵塞。之所以一承擔動脈的功能,就有發生硬化的危險,和動脈承受的血液沖擊力有直接關系,甚至可以說,這是引起動脈硬化的第一誘因,我們一直擔心的雞蛋黃,魷魚等高膽固醇食物,到底是硬化的“幫兇”?還是硬化的“救兵”?真的不好說。
引起動脈硬化的原因很復雜,其中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與肥胖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動脈管壁比靜脈厚,彈性強,就是為了適應心臟收縮時射出血液的壓力,并在心臟舒張時,使血管壁回縮,以保持血流持續前進。
正是由于動脈長期受血流沖擊,才容易引起血管壁受損,加上膽固醇脂類在血管壁內積貯,進而發生動脈硬化。而靜脈管壁薄、彈性小,血流緩慢,承受的壓力也低,受損傷的機會就比動脈少,比如肺動脈內的血壓是低的,這里不會發生粥樣硬化,但是,在肺動脈高壓的病人那里,他們的肺動脈也會發生粥樣硬化,可見,血流動力學是獨立于高血脂以外的,促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重要因素,更通俗講,是血液的壓力先給動脈沖出了損傷,而我們一直視為動脈硬化大敵的膽固醇,原本是跑來修復損傷的。
所以,動脈硬化的過程中,膽固醇高并不是最大罪魁, 這一點有國外的研究者形容說:“就算你看到消防隊員在起火的建筑物里,不代表就是他們放的火。”意思是,膽固醇是來救火的消防員,之前我們隊它的認識有些誤會了。而引起動脈硬化的后幾個原因中,還有吸煙和糖尿病,這兩種之所以有危害,就是因為它們可以直接傷害血管壁,這也給膽固醇在血管中的出現,增加了理由。
膽固醇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大功能,就是修補動脈壁的滲漏,有點像血管受損后的“創可貼”,膽固醇是一種像蠟一樣的東西,當你的動脈受損時,“壞膽固醇”便搭載低密度脂蛋白迅速趕往現場,去修補受損的動脈壁,堵住漏洞。所以,動脈硬化損傷越嚴重,血清膽固醇就可能越多,但它們很可能不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原因,而是動脈硬化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血壓控制得好,血管沒有受損,這些膽固醇就不會堆積在血管里,從這個角度講,預防動脈硬化,首先要控制好血壓,減少吸煙,血糖高等導致動脈壁損傷的因素,它甚至比單純的控制膽固醇更重要。
但遺憾的是,血壓高的人,往往是肥胖的,而導致肥胖的過程中,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是常見因素,對這些人,醫生都會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那是因為那些吃起來很香的食物,經常是脂肪和膽固醇同在的,比如豬牛羊肉,肥腸等等,與其說是限制其中的膽固醇,不如說限制其中的脂肪,但很多人誤會了這一點,將雞蛋,魷魚等脂肪含量不高,但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列入禁忌食單,這就有些用力過猛了。至少和通過低脂飲食、不吸煙,保持輕松,來獲得一個正常體重和輕松心態相比,單純的膽固醇高沒有前者那么大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