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天心(?-1905),綽號吳禿子,回族,天津衛人氏,光緒年間縱橫京津兩地的大盜。因為早年曾過繼給北京東皇莊的康家,故改姓康,匪號康八太爺,江湖人稱康小八,在北京康營(今朝陽區孫河鄉康營)長大,是清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被凌遲處死的罪犯。
起初,他家里有3頭毛驢,靠給別人馱貨為生。后因為下手狠辣,被當地一個財主看中,要他做了自己的馬弁。財主從日本買了左輪手槍一把,子彈300粒,交予康小八,讓他做自己隨扈。但由于其生性頑劣,有朋友便勸說財主:“康小八的家底就那三頭驢,他要是惹了麻煩,你可是家大業大。”于是財主就想要回手槍,可康小八說:“若是遇到麻煩,你跟人說話的時候,我一槍上去不就了結了他嘛?你拿槍有什么用?”
那財主每年在京城和老家兩頭跑,一日,他帶康小八回家拿錢,出了德勝門,看兩邊的莊稼地顯得十分荒涼,心里有些害怕,就想回城。康小八問他:“你是不是害怕呀?害怕,這槍就給你拿著。”財主正要接槍,卻被康小八一槍打死。自此,康小八就真的沒人管得了,不停地闖禍惹事。
一日,康小八在“剃頭棚”理發,剃頭匠和一位等候刮臉的老顧客正在閑談。二人大罵康小八“凈胡來”,“將來不得好死”。康理完發后,問二人:“你倆認識康小八嗎?”二人回答說:“誰認識這種混帳東西。”康嘿嘿一笑:“那么康八爺叫你倆當個明白鬼吧。”說著拔出槍來就將二人擊斃,對另一個等候理發的顧客說:“算你走運,這兩個混蛋罵康八爺時你有口德,沒有搭腔。我就留著你這張嘴,給想多活幾天的人傳個信,少在背后對康八爺說三道四的。”康小八被清廷通緝,遂躲到了口外,清廷無法緝拿。
《謎蹤之國》里提到的綠林盜賊康小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清代光緒年間土匪盜賊特別猖獗,其間尤以當時北京城的康八,康九兩兄弟最為有名。那時在城東,也就是現在的北京通州一帶,有一對兄弟,因為窮苦出身沒個名號,兄長稱作康八,弟叫作康九,哥倆都以盜賊為業。兄弟二人糾集了一些當時社會上的閑散人員,組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組織,專門對旅客行商進行敲詐勒索,荼毒一方。這兄弟倆不但偷盜行竊,還特別好色。據說那時這伙人在路上一旦見到一個稍微有些姿色的婦女,就尾隨其身后,將其綁到隱蔽處奸污,或者綁回去做了壓寨夫人。
兄長康八早年是個在地里干活的農民出身,被起了個綽號“康小八”。因厭惡了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生活,所以自己弄了輛騾車,專門運載京津兩地的行人、貨物,賺點運費糊口。但一段時間下來,每日入不敷出,連基本的飯錢也掙不到,便鋌而走險,收錢替主顧報仇殺人;又因懼怕官府知道后抓其正法,才干脆逃到山里落草為盜。
后其一個表弟、昌平一楊姓捕快知道了他的下落,裝作意外碰上,告知其母親有病而騙其回了老家。最終康小八被形意拳名家尚云祥、馬玉堂等擒獲,有一出劇目《東皇莊》演繹的就是這個故事。不過馬玉堂后來說,康小八并沒有戲劇里說的武功高強,其最大的倚仗就是一把日本造的左輪手槍。
老北京關于“剮刑”的種種傳聞,大多來自康犯行刑時的“目擊者”。其實康小八行刑的時間不是在午時三刻,而是在黎明時分,目擊者不算太多。當時剮刑已經久不使用,而且《大清律》上也無凌遲行刑的具體條款,所以執行者草草地了結了這條惡棍。有個傳說,剮刑一般都是先在受刑人額頭上下刀,將皮遮住眼睛,以減少其恐懼。而康小八卻不讓割,告訴劊子手,“別遮我眼睛,康八太爺要看著你怎么把我弄死。”
行刑過程中他一聲沒吭,旁邊一個監刑官覺得他硬氣,后來就讓人用鋼針捅了他的心臟,迅速結果了他。不過康小八在中國法制史上,也算是為剮刑,千刀萬剮(即凌遲)畫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