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連載(267)《鄉黨篇》第27章,“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貢共(n)之,三嗅而作。
【原文朗讀】
集:上偏旁是“隹”,鳥禽。下偏旁是“木”,鳥禽落在樹木上棲息叫做“集”。孔子師徒在山谷中行走,幾只野雞受到驚嚇,神色大變,驚駭地飛起,在空中飛翔盤旋一陣后又聚落在一處。孔子看到后感嘆地說:“山梁上的母野雞,竟也懂得識時務呀,竟也懂得識時務呀!”子貢聽了,便向野雞拱手施禮,野雞再三打量思量之后,還是振翅飛走了。 本章是《鄉黨篇第十》的最后一章,畫龍點睛般點出了本篇的中心思想。本篇主要描述與時俱進與時偕行的思想,人要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前面的所有章節都在闡述這個道理。到了最后一章,用野山雞的“識時務”作比喻,告訴我們,連野山雞都懂得這個道理,何況是人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情景,幾只色彩斑斕的野雞棲息在山梁上,無憂無慮地尋覓食物,神情無比悠閑自得。就在這時,孔子帶著子路從此經過,他們的腳步聲和言談聲打破了原有的寂靜,受了驚嚇的野雞們“撲楞楞”地展開翅膀,驚慌地向遠處飛去,它們盤旋了一陣后,感覺到這些人并沒有加害他們的惡意,便又聚落在樹木上。孔子看到此情此景,不由感慨道“山梁上的母野雞,竟也懂得識時務呀,竟也懂得識時務呀”。子貢聽到老師在稱贊野雞,便上前向它們拱手致意,野雞反復地再三打量思量,最后還是振翅飛走了。2、本章到底要說什么,有好幾層寓意,首先孔子稱贊鳥禽的識時務,其次孔子羨慕鳥禽的自由自在,其三稱贊鳥禽不再貪戀各種誘惑。首先,第一句“色斯舉矣,翔而后聚”,稱贊鳥禽識時務。本篇的名稱叫“鄉黨篇”,主要描述見機而作隨機應變的道理,山中的鳥禽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突然來了不速之客,它們感覺到了危險,便飛了起來,察覺到沒有大的危險后,又落回到樹枝上棲息。其次,第二句“山梁雌雉,時哉時哉”,結合自己的狀況發出感慨。孔子一輩子都在拼搏都在抗爭,自己的學說在魯國行不通,周游列國十幾年也處處碰壁,還遭遇了那么多的挫折和危險。有很多人都諷刺挖苦孔子是個不識時務的人,并奉勸他像鳥禽那樣退隱山林,遠離世間塵囂。孔子看到鳥禽們如此地識時務,看到危險就躲開,在這山林中多么幸福快樂啊,難道自己還不如鳥禽嗎?孔子的感慨,既表達了對鳥禽的由衷贊嘆和羨慕,也是對自己的生平遭遇的無奈。第三,第三句“子貢共之,三嗅而作”,這個“共”字既有拱手施禮的意思,也有邀請共事的意思。鳥兒沒有接受自貢的施禮和邀請,引申到人事上,退隱山林之人被這個黑暗的世道傷透了心,斷了返回人世間的念頭。雖然孔圣人一輩子處處碰壁,但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多大的危險,還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鳥兒們看到危險馬上躲開,而孔子卻知難而上,暫時的避開只是為了保全而決不是逃跑。鳥兒們在山林中自由自在,而孔子卻寧愿在人世間受苦。本章與第一章前后遙相呼應,雖然本篇的主題是倡導要見機而作隨機應變,但那些都屬于技術層面上的。人生在世,有些能變,而有些關乎大是大非的大原則是不能投機取巧的。版權聲明: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