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這本書是本月出版的,給這本書寫過推薦語:
讀過很多學習方法的書籍,發現很多書籍中提到的方法或理論純屬主觀臆斷,能把每條建議背后的研究歷史和科學原理闡述清晰的書籍極少,而這本書剛才符合要求。
書中提到的學習建議實用性和針對性都非常不錯,只要做少許改變就能提升原有的學習效果和成績。
期待閱讀這本書之后,能讓你對學習奧秘認知更近一步。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把我以前知道的很多技巧為了起作用的原因解釋的非常清楚。
正文
1、備考復習時,不要直接照著筆記復習??梢怨P記放到一邊,重新整理學習材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點概述來,這樣做,會強迫你把學習材料全部以一種不同的思路去過一遍。
2、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換幾個不同的學習場所和環境。換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時間段,針對慣常行為的每一個改變都幫忙你把要學的/要練的東西記得更牢固、更清楚一點,幫忙你把記憶保留得更長久。
3、拉開時間間隔:華整為零才能記得更得持久。
每個大學生都嘗試在考試前一周瘋狂復習,但等到下學期開學之后,就會發現所有的知識都忘了的差不多了。在學習的時候使用間隔記憶,每隔一段時間學習并復習效果會更好。
研究發現,第二次復習與第一次學習之間的最佳間隔,與距離考慮的時間間隔按比例遞減。也就是說,距離考試還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一、兩天之內。距離考慮還有6個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3-5星期。
4、先考試再學習:利用無知的潛在價值
我們的記憶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即主動的回想比被動的重復效果要更好。
學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盡量用心去回想剛才的內容。這樣的學習效果比直接看書要更好。
5、學習與背誦的最佳時間配比
先花40%時間來閱讀和學習。然后憑記憶盡量背誦的效果最好。先花1/3的時間去學去記,剩下的時間用來靠記憶背誦,記憶效果最好
6、學過之后以考試的形式立刻復習,是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應該多多增加考試頻率。
有些類似的考試,尤其是單項選擇題的考試,在答錯之后很快就能得到正確答案,錯誤的選擇反倒能促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7、先猜測后學習使你的大腦能以更高的要求去動作。從而使知識更深刻地印在腦中。預考更容易把知識印在大腦中。
使用這條技能的辦法就在,在你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之后,去考試,雖然你會答得很差,但會影響你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蛘咴诿刻谜n堂開始先考試,然后在課程上講解預考的所涉及的內容
8、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先把難題放到一邊,從而給潛意識一個自己去琢磨的機會。我自己經常會在跑步之后,想出幾個要寫的話題,然后去跑步,等跑完步之后,晚上再開始寫的時候,大腦中就會跳出很多想法和素材。
9、休息會為三類:1、放松,比如躺在沙發上聽音樂。2、輕度用腦,比如上網 3、高度用腦,比如寫短文或想一個另一個課程的作業。 對于數字或空間類的問題,三種休息方法都不錯。對于語言類的難題,輕度用腦效果最好。
10、創造性的飛躍,通常出現于創作者沉浸在某個故事或主題一段時間之后 ,暫時放到之時,而且常常以零碎的形式出來,沒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和大小規則,也不講究重要程度。
創造性的飛躍有可能是一套宏大、結構嚴謹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一步小小的改進或點子。
11、人一旦被某件事吸引,便會自然產生一種動力想要一口氣做完那件事。而這種動力會隨著事情臨近尾聲而變得強度。
當你全神貫注在工作或學習中,他人對你的打擾不但會延長這些工作在你記憶中駐留的時間,而且還會讓你在心理上把這項工作提高到“需要優先完成”的位置上。
12、常規的刻意練習是針對某個具體目標,反復重復,但科學家發現運用穿插交替,訓練效果會更好。學習也是一樣,把新的科目跟學過的、練過,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復習的內容混合到一起,學習效果會更好。
13、睡眠起到鞏固記憶的效果,千萬熬夜復習。研究者認為快速眼動睡眠有助于平復情緒、鞏固模式識別和歸納演繹的能力,二階段睡眠有助于運動機能的學習,三四階段的深睡眠有助于記憶。每個人的睡眠模式都很類似,其中睡眠后期是二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交替出現,因此識別能力和運動能力的鞏固尤其會受睡眠不足的影響。
學習一上午之后,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睡一小時,所起的作用跟晚上睡8小時是一樣的。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申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