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節期間,很多大齡未婚青年會被長輩“逼婚”,這已經成為近年來春節的一大特色,各種長輩逼婚與晚輩神回復的段子滿網飛,“每逢佳節被逼婚”,現在連“各省逼婚率排行榜”都應運而生了;不管你有沒有被逼婚看看這個榜單上有沒有你的家鄉,排名怎么樣。從榜單看,河南居首。
“每逢佳節被逼婚”,今年過完年就是情人節,逼婚與反逼婚的拉鋸戰又成為網絡吐槽的熱點。日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發布《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還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了。
被逼婚的多是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
案例:在南京打拼的小伙子張勇(化名),過了猴年就是40歲。別看他現在是一歲多女兒的爹,自豪和滿足寫在臉上。幾年前因為沒有對象,過年期間都是找盡借口不回湖北老家。父母經常電話里和他說:“看看你弟弟的小孩,都上初中了,你怎么……”今年他瀟灑地告訴老媽:“今年不回家了,在老婆家過年!”底氣這么足,源于他結了婚生了女兒。果然,老爸老媽喜滋滋地從湖北跑來南京幫他帶孫女一起過年。
老人們是這么想的——
“他們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有很多不確定性,想在這里扎根,但現實很難,因而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選擇回家鄉成家立業又不情愿,所以處于懸浮狀態。”黃燚認為,父母長輩正是看準了兒女這種心無適處、人無歸途的感覺,才急于逼婚,目的或許也是幫兒女做出一個選擇。
兒女們卻是這么想——
“漂著”的年輕人不急于結婚,主要是認為“感覺”沒找到,父母希望借助婚姻和外在的物質條件捆住兒女,這也是兩輩人觀念上的不同。“逼婚”因此成為必然:父母希望子女完成青年階段的任務,如果兒女沒有實現,就會與普遍社會心理產生差距,漸漸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在老一輩的社會交往圈里,親戚朋友也會把子女的工作、結婚作為話題,讓各家父母產生比較。造成一些父母認為子女不結婚是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春節期間,很多大齡未婚青年會被長輩“逼婚”,這已經成為近年來春節的一大特色,各種長輩逼婚與晚輩神回復的段子滿網飛,“每逢佳節被逼婚”,現在連“各省逼婚率排行榜”都應運而生了;不管你有沒有被逼婚看看這個榜單上有沒有你的家鄉,排名怎么樣。從榜單看,河南居首。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顯示:
逾七成人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單身汪”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生活圈子小是被調查者無法成婚主因。調查主要針對國內40歲以下人群。
該調查主要針對國內40歲以下青年,在每個城市1000份樣本,進而生成了各省逼婚率的排行,該榜單的前三位分別是河南、四川和山東。
“有對象了沒?”“怎么沒帶個男(女)朋友回來過年?”“你條件這么好,怎么可能還沒有對象呢?”……對于眾多單身一族來說,春節回家最怕的莫過于長輩們催婚的念叨了。特別今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的第一個春節,催婚流行語中又多了一條傷害值10000點以上的經典:“別人二孩都生出來了,你怎么還單身呢?”其實,被催婚不是普通人的專利,很多功成名就的體壇明星同樣是形單影只,當中還有不少是粉絲心目中的女神、各方面條件都十分優秀,她們的父母也和普通人家的父母一樣著急。
話說回來,為什么那么多人單身呢?
高達七成以上的年輕人覺得,平時單位和家就兩點一線,根本遇不到異性,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很少參與一些社交娛樂活動,哪兒來的談對象機會。
不過,即便你有成千上萬個“正當”理由父母以及三姑六婆們是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的他們只關心結果。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逼問你怎么答呢?一起探討下吧~
看完以后不知道你準備好沒?
愛情和婚姻盡管并不像童話里那樣美好,但也不像到集市上買菜那樣簡單和隨意。當兒女對愛情和婚姻有什么想法時,要主動和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理解。逃避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父母雙親以及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不要過于“操心”,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讓孩子對春節回家產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