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鳴沙山北麓,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形酷似一彎新月。鳴沙山下的月牙泉,黃沙吹不進、湖水不干枯的景象,讓古代人嘖嘖稱奇了千百年。
這里沙山高聳,沙鳴震耳,更有那沙山環抱的一灣清泉,千年不涸,是中國西部極為震撼的地質奇觀
由于氣候干旱,全年多風少雨,四周多為戈壁。風所裹挾的沙粒受到三危山和黑石峰山的阻擋便沉落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形成了高聳入云的沙山。有趣的是鳴沙顆粒由紅、黃、綠、黑、白五種顏色的碎屑物構成,色彩繽紛。更為神奇的是鳴沙山以鳴聲稱奇,從沙山順坡下滑,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弦,繼若鐘磬和鳴,進而金鼓齊鳴。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來,但鳴沙山依舊巍然屹立,鳴沙之聲仍然不絕于耳。
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敦煌一帶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沒有鳴沙山,更沒有月牙泉,有一年這里大旱,樹木莊稼都枯死了,人們干渴難忍,大放悲聲。美麗善良的白云仙子路過這里,聽到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心如針刺,傷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淚珠。淚珠落地化為清泉,解除了人們干渴的災難。
為了感恩戴德,人們修了一座廟宇供奉白云仙子。誰知,這惹惱了神沙觀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黃沙一揚,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趕走奪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淺,斗不過神沙大仙,便來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與神沙大仙斗法。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來一彎新月,放在沙山中間化為清冽瑩澈的月牙泉,供人們飲水澆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曉后,非常生氣,譴責神沙大仙蠻橫無理,欺人太甚,輕輕將衣袖一拂,大風頓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頂。氣得神沙大仙吼聲如雷,沙山因此而鳴響。
鳴沙山沙鳴之“妙”
鳴沙山的響聲有兩種:一種是“沙嶺晴鳴”,即鳴沙山在盛夏晴天自生鳴響;另一種是“和聲于人”,即鳴沙山“人登之即鳴”。對于鳴沙山沙響的科學解釋有靜電發聲說、摩擦發聲說,然而,最有說服力的是“共鳴說”。
月牙泉風韻之奇
鳴沙山環抱之中的一灣清泉,形如玄月,夕陽映襯下波光粼粼,名曰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為蒼茫沙海平添了幾多嫵媚風韻。月牙泉是地質作用和水文條件綜合影響而形成的自然奇觀。月牙泉處于黨河和西水溝兩個沖洪積扇之間,松散的沉積物利于地下水流動,低洼的地勢條件使地下水從沖洪積扇端溢出,這便成就了“天下沙漠第一泉”。盡管斗轉星移,風嘯沙鳴,但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碧波蕩漾,水聲潺潺! 如若明鏡,一往情深地映照著鳴沙山。
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記載和詩詞歌賦中,一直是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水草豐茂,與鳴沙山相映成趣,在當地老百姓中有鐵背魚、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寶的說法。
鳴沙山月牙泉這樣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渾然一體的絕妙景致,怎能不讓人為之心動呢!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