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是指人體內的陽氣不足,中國傳統醫學通常分為脾陽虛和腎陽虛,大多表現為畏寒肢冷、體溫偏低、手足發涼,或腰背怕冷,或腰以下有冷感。陽虛體質宜吃性屬溫熱的食物,陽虛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種冷飲,忌吃各種生冷瓜果。
既然陽虛,就要補陽,那么如何來補陽呢?陽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溫補脾腎以祛寒的養生原則。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本,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么陽虛者在飲食上就應該多吃一些養陽的食物?!侗静菥V目》中說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養陽之功效。
羊肉性溫,味甘,是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后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狗肉性溫,味咸,能溫補陽氣,無論脾陽虛或是腎陽虛,都可食用。民間早有“陽虛怕冷,常吃狗肉”的習俗。對平時四肢欠溫、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后,經常食狗肉,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陽虛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陽虛體質的人宜食味辛、性溫熱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蔥、蓮藕、紅薯、紅豆、豌豆、黑豆、山藥、南瓜、韭菜等。
陽虛者不要吃空心菜、大白菜、菠菜、茼蒿、茭白筍、白蘿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綠豆、綠豆芽等食物。
陽虛虛體質者可常吃溫陽祛濕消暑湯:
【材料】白扁豆、蓮子、生薏苡仁、菟絲子、巴戟天各30~40克。
【做法】將菟絲子、巴戟天入凈布包起,與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鍋內,加開水10碗慢火煲約2小時,加適量瘦肉煲亦宜,食時用鹽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