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是中國武俠小說界的巔峰存在。
與金庸古龍并列的還有梁羽生和溫瑞安,人稱“金古梁溫”。不過,后面的那兩位成就遠遠不及金庸和古龍。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武俠作品被無數次搬上熒屏。
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多次被搬上熒屏。
我們都知道新派武俠小說是梁羽生開創的,不過古典武俠小說很早就有了,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游俠、刺客列傳,魏晉志怪小說,唐傳奇小說,但比較成熟的如施耐庵的《水滸傳》就可以看作半部武俠。
不過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長篇武俠小說,是清朝年間的《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長篇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
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
近代學者俞樾改《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
哪七俠呢?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東方俠智化、雙俠丁兆蘭/丁兆惠、小俠艾虎、白面判官柳青、小諸葛沈仲元。五義是陷空島五鼠,即鉆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書中有的人物是有歷史原型的,比如白玉堂歷史確有其人。
《七俠五義》中,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如五鼠鬧東京、展昭比武招親、貓鼠對決等,書中還塑造了一位武功奇高的北俠。這些套路,恐怕金庸、古龍書中都沒能脫離吧?比如金庸《天龍八部》中就有一個武功絕高的掃地僧,而古龍《大旗英雄傳》中也有一個武功奇高的夜帝。
《三俠五義》的版本眾多、流傳極廣,書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影視劇、戲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七俠五義》被多次搬入熒屏,單是展昭的扮演者就多的數不清,非常著名的就有何家勁、焦恩俊、鄭少秋、黃日華、釋小龍、呂良偉、黃文豪、于波、關禮杰、趙文卓、劉松仁、嚴屹寬等。
而拍攝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如《七俠五義》、《包青天系列》、《俠義見青天》、《沖霄樓》、《包公出巡》等。